疫情之下 民生为要
林木  2020年第08期第36页  2020-07-21

  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的“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话语引起人们热议:即使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居民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发展不均衡,尚有众多居民收入急需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长,但社会财富分配失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逐年增大;故此,目前确实存在为数不少的低收入居民。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07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21元,若是贫困地区低于“月收入1000元”大有人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课题组,在2019年分层线性随机抽取了7万个代表性样本所作调查显示,中国有39.1%的人口月收入低于1000元,换算成人口数为5.47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至1090元的人口为5250万人,这样算下来月收入1090元以下的总人口为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2.85%。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促成了8亿多人口脱离贫困,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仍有很多人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而且还可能会返回绝对贫困状态。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精准扶贫置于头等政策议程的原因。今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

  治理国家,民生为要,况且又是疫情之下经济不振,急需以深化改革来促发展保民生。我们看到,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而后5月11日颁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两个文件都是强调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现在,改革已经再出发,基于当下国内外严峻形势,我们只能加快行动,不能有任何自大膨胀的感觉。

  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需要一个“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这样资源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市场流动性才会增加。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基础民生陷入困境,保民生、保就业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从保民生、保就业来看,当下的地摊经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在“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我看到报道,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地摊经济直接、高效促进就业,受益的应该是低收入普通市民,这类灵活就业的方式对吸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鼓励地摊经济发展,不应成为权宜之计,刮过一阵作秀风后又变回来,而应作为城市经济的一种成分坚持下去。

  以往,提起地摊经济,往往与城市的脏乱差划等号,认为地摊经济是非理性发展,于是成为城管部门打击的对象。城管部门“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干净了马路却断绝了一些人的生路,也很不方便市民的生活。如今,提倡地摊经济,实则为民间纾困、促进就业,并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其实,古来今往地摊经济从来就没有绝迹过,地摊经济的生命力在于保留了城市文化的特色,展露出来自于民间的活力。城市经济包含市民的生活需求,这种需求还要体现出方便、价廉的特点,而地摊经济完全迎合这些需求,因此颇受欢迎。故此也天然造就出地摊经济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城管人员对小贩赶尽杀绝,但遇到合适的地方与时机,就似那离离原上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市场经济从来不以政府意志而改变,因此顺势而为,把地摊经济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使地摊经济常态化,也是繁荣城市经济的思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方式。据媒体报道,上海、南京、长沙等数十个城市相继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

  疫情之下,民生为要,当下给地摊经济一个发展空间,就是给民生一份福祉。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物流是一门大生
下一篇:4.0时代的物流已经成为主流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