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新动向
姜超峰  2020年第01期第36页  2019-12-19

  2019年11月参加了中物联举办的物流学术年会和物流企业家年会,很有收获。

  一是会议规模大。两个会的参会人员均超过千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参会人数不减,是为取得发展真经,还是寻求合作、抱团过冬?本人未经调查,不敢臆断。然而参会人员的年轻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满场望去,尽是年轻面孔,30上下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他们理论知识全面系统,方法科学,冷静缜密,是中国物流事业的希望。

  二是关注物流发展的路该怎么走。“十三五”即将结束,“十四五”即将开启。物流大国怎样走向物流强国?我从几位嘉宾的发言中感悟到以下几点:物流国际化,只做好国内物流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物流中占有份额。包括企业的国际业务比例、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的赶超率、跨境个人交易的数量等,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专业技术、专项产品是否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否为全球较高行列——因为寿命长,意味着有特殊的竞争力,物流要素的能级。今后评估的标准不是仅仅看你有多大,还要看你掌控的物流资源能发挥什么级别的作用;物流标准的制定以及先进性。有先进的业务流程才能制定先进的物流标准,没有国际化的业务实践,很难制定出国际企业所乐于使用的标准。没有先进的标准,物流要素难以顺利对接,各自为政将大大降低物流效率。物流的治理能力包括物流方向战略的确定、投资的选择、部门的协同、技术路线的选择、重大技术的攻关等。物流早就是多部门协同才能完成的活动,不是一部交通强国就能达到物流强国的目标。物流节点与运输线路的顺利衔接。我们修了很多道路和园区,但对二者结合的问题考虑甚少,这又与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在质量提升、消费升级、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下,物流强国需要细细筹划;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不仅要看物流规模有多大,还要看投入多少达到这样的规模;不仅要看设施设备如何先进,还要看先进的设施设备提供了什么等级的服务。

  三是注重基础建设。万丈高楼起于垒土的道理谁都懂,但在实际中很多人都希望走捷径,结果是浪费了金钱和时间。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多少人砸钱搞平台,但常常忘记了交易的基础是企业需求。两千家交易平台惨淡支撑,没有业务的平台是无本之木。但也有一些平台建立在需求之上,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比如车货匹配平台、行车安全管理平台、园区公共事务管理平台等。还有许多企业从自身需求出发,建设企业平台。主要做法是,把企业的各种业务软件系统整合起来,打通企业资源库,实现业务数据化;建立业务主导型的门户网站,为客户、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等。只有基础性元素齐备了,才有可能集合成无障碍的公共平台。业务标准化——业务数据化——数据平台化——数据价值化,才是平台应有的路径。

  四是物流枢纽规划的落地建设。会议期间,正值国家经济普查数据发布:2018年底,物流行业企业数57万家,从业人数1396万人,总资产352219亿元,负债213663亿元,营业收入86365.5亿元。相应的分析数据为物流企业平均每单位24.9人,平均资产6180万元,资产负债率60.6%,资产产出率24.5%。仓储业与装卸搬运业法人数7.1万家,比2008年增加1万家。从业人数117.7万人,平均每企业16.6人,比08年减少6.4人。总资产32999亿元,比2008年增加21720亿元,资产负债率71.1%,资产产出率27.7%。这组数据表明,我国物流企业小散状态仍未改变,资本投入与形成的有效资产有差距。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高起点,不能复制古董,要突出时代特点,包括技术、布局、效率和绿色。中国的内外环境在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和偏好在变、储蓄率在变、科学技术变,物流枢纽的建设也要变,变得亲民、服务和降低成本。物流枢纽建设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作,基础设施需要优化布局。各自为政发展起来的物流设施,将面临整合、淘汰、改造、提升。物流枢纽和设施的技术构成要提高,先进的技术装备要普遍应用。物流枢纽建设要促进枢纽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莫花冤枉钱,捂紧钱袋子
下一篇:郑和下东洋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