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风马牛不相及”
文/王之泰  2019年第07期第31页  2019-06-20
  有一则典故——风马牛不相及,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今天,且不论典故中“风”的含义,只把它看做是大自然所为,因空气流动而成风。我们再从物流角度上看,风、马、牛三者都是能够为物流提供动力的资源,因此又可以说与物流相及了。
  首先从物流这个角度看风,风是大自然赐予的免费动力资源:微风、轻风、和风、大风、狂风甚至台风、龙卷风……远古至今,人类与风便有了扯不断的关系,对于风经常徘徊于“防”和“用”两个极端。为什么“防”?因为它会带来破坏甚至灾难,远古之人还缺乏对于风的审美意识,但风的破坏能力及造的灾难却是痛心伤身、无师自晓之事,对付的办法只有躲避和阻防。至于“用”,因为它会带来人所需要的动力,但风大了又难以掌控。
  防止它带来的灾难,利用它的能力。掌控风让它为人随心所用是人类美好理想之一,人类也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创造出利用风的各种方式,但有效地去用却十分不易,可以描述成:有用、可用、多用、难用,需要加以巧用。如何做到巧用?办法是知晓并掌握其规律,这方面的故事太多了,譬如脍炙人口的《借东风》便是。诸葛亮判断东风将至,火借风势烧战船,大败了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保住了东吴一方。
  风,可以八面来风;风,也有四季之分;这些风,或成文,或入诗,入画,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风是这个资源几千年已经长期为人类所用,然而现代社会是否已经能达到全面掌握其规律那么高的水平,使人们能随心所欲地去用?科学家还没有能做出“是”的回答,但是做为物流动力这方面,其贡献应该己经有了肯定性的确认:风帆助航。做为物流的动力,风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那是历史悠久的事情了。人类最先利用的是风帆来取得风的动力资源,只需是竖起一张帆便能取得物流的动力从而助航远行。在江河、海上有了“机航”之前,以风为动力的“风帆”助航,在大江大海之上是独占鳌头、引领风骚千年,是其时最先进的航运方式。
  其次是马。从物流这个角度看马,马是古代人类双腿的延伸,是古代物流动力资源。著名的茶马古道就是一条物流之路,它指的是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古代人类将马当做朋友,马在动物群体中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那一种动物,是可以与骑马之人一起出生入死的朋友。古代之人以马为坐骑,在战场上扬威、冲锋陷阵,那是何等壮观!
  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乘坐马车的人,要么是贵族,要么是十分有钱的商人。其实一般的商人很少乘坐马车,因为古代重农抑商,乘坐马车是权力的象征,有些朝代规定商人是不允许乘坐马车的。在马车的种类上有两轮马车、四轮马车、六轮、八轮甚至二十轮马车。如,1980年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就是两轮马车。二十轮马车是南北朝时侯景发明的,但是转弯实在是困难,所以多轮马车仅仅起到一个象征作用,实用价值并不大。古代,无论是作为物流用的马车,还是战争用的马车,大都是二轮马车,直到近代欧洲的先进技术流入中国,我国的马车才逐渐被淘汰。
  再其次是牛。中国自古至今人与牛有亲密的关系,几千年的农业社会,牛是人用以耕耘土地的生产工具及劳动伴侣,需要出力气的活是由牛去做,耕地、拉犁、送粪、驾车、除草都有它的份,而母牛还要奉献自己的乳汁去营养人,而人只是摔牛鼻子、抽牛鞭子的引领驾驭者。帮助人做那么多的事,吃的却只是世上最易得到、最便宜的草,所以人们对牛的赞誉太多了:是勤劳的象征、是坚忍的表率、是力量的显示、是倔强的同义、是健康的模范。然而从物流这个角度来看,牛却是缓慢的代号,无法与号称物流之魂的速度与效率挂钩。但是在历史上,牛确也与物流有过故事:在三国时期,蜀国征伐魏国,高山狭路的“栈道”难行,蜀军便以牛为动力运粮草。相传“木牛流马”为蜀军后勤保障立下了功劳,可见诸葛亮把“牛”的物流特长发挥到了极致。C

【编辑:editor】
上一篇:供应链金融的基础
下一篇:深度决定高度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