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做为一种经济和产业类型,对于我国来讲是一种新的、综合性的经济和产业类型,所以这个学科还在探索、了解、认知的进程之中。的确,四十年前我们还没有使用“物流”这一词语,四十年后的今天,物流己经成为热门词汇。可以说,这个词汇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到我国,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认知度最高的经济词汇之一。
回顾三十多年前,我国大学教育在众多科目中还没有物流专业的影子,只有几个大专院校开设了物流方面课程。还记得在物流概念进入我国时,学界开始探索,曾经有一个大学建立了物流专业,但在不久以后又被有关部门要求取消。现在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据说已经有三百多所大学开设了物流方面的专业或者物流课程,这些年来物流己经成为热门学科之一。
三十多年前,社会上还没有物流专业的岗位和职务,现在有关物流培训机构到处可见。大学和培训机构己经能够向社会输送物流方面多种多样的专业人才——物流主管、物流调度、物流师、物流经理人、高级物流师,甚至国际物流师。由于物流专业的教育和培训机构不计其数,乃至一下子扭转了缺乏人才的局面,变成了某些物流方面人才的过剩。
三十多年前我国工业化初期,物流是无书可求,在探索这个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黑大陆”初期,真是一书难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引进了国外物流相关专业书籍以及国内物流著作之多已难以准确统计。
这三十多年的进步,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信息化的巨大进展,普及了物流科学。国家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构筑了现代物流平台,提高对物流运作的支持力度。当然,物流相关领域本身的努力也功不可没。
如此快的进步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物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低层次的趋同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这里说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趋同,缺乏独特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发展;再一个是物流水平处于较低的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装备和运作水平还难言达到现代化的高水平。趋同反映的是少有创新、人云亦云,只要一发现物流的热点便一拥而上,物流知识讲的都是重复相同的那一套,物流运作的方法也多属雷同、难分伯仲。层次低的表现在教学水平上,一般的、基础的物流功能是物流方面教学的主体内容,缺乏物流网络、供应链、冷链、物流自动化、物流运行操作智能化、物流装备智能化等更深层次的教授。这就让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那么多学校都设有物流课程、物流专业,但是却很难找到有特色的教授。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它的社会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社会上追逐热点成风,“萝卜快了不洗泥”,那是长期封闭状态的一种爆发,是社会因素使之然。谈到客观原因,那是一种探索,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和运作新事物必然经过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苛求。可以因势利导缩短这一过程,并防止可能产生的损失。
要问为什么存在上述问题?笔者可以举出若干条理由,他人也可见仁见智,但本文作为“一席谈”只想强调:基础欠扎实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之路没有经过漫长的历程,不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是经历了学习和引进,有选择性的、快速的发展,后来者急于求成,在思想观念上总是想走捷径,因而基础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夯得不实,从而导致基础欠扎实,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陆续补上这一课。对于物流运行基础这方面的问题,资本、设施、装备等物质条件往往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确实,我国发展的初期,这些物质条件十分欠缺,采取的应对办法是增加资金、设备、设施的投入,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已经有了雄厚的实力,增加投入的问题不难解决。难解决的是缺乏雄厚的人才基础,尤其是系统接受过教育的物流专业人才。笔者与许多人在议论这个问题时都认为要应当引起高度关注,所以物流专业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她是保证和支持现代物流在我国运行和发展必须做好的基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