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跨界”经营有感
文/丁俊发  2015年第04期第36页  2015-03-20

在我出任物流企业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评估专家对有些5A级企业,涉及到商流(主要是代理采购)算不算物流业务发生过几次争论,特别是一些供应链企业。这几年物流企业“跨界”经营已十分普遍,比如,业内知名物流企业宝供,提出“四轮驱动、两翼腾飞”战略,到2020年物流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其中就涉及到进军商流,即构建大宗原材料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成品分销平台,降低中小企业采购成本。中国第一个以供应链管理业务上市的怡亚通,提出打造“两天两地一平台”,在五年内业务规模达到1000亿元,主要是大举进军城镇电商,实施“农村包围城市”。全国规模最大的快运企业顺丰,宣布要在城市社区开“嘿客”,用新的O2O模式进军零售电商。深圳创捷供应链,去年底汪洋副总理专门去考察,给予高度评价。说它是一个高端物流服务公司可以,说它是一个手机生产企业可以,说它是一个流通分销企业也可以。创捷通过供应链集成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服务,打通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联互通。北京中物华商、上海郑明进军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延伸产业的生动实例。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讲到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专业化分工,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各行各业分得很细。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小农经济式的“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就是缺乏社会分工,所以生产率不高。一方面提倡“分工充分”,另一方面又赞同“跨界经营”,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作为一个企业,社会的分工是一个客观需要,任何人都不可能去阻挡,但分工并不是一条红线,不是一条深沟,而是可以跨越的,特别是与原有业务相关联的更可以去涉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提出,更拓宽了企业的视野,必须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扩展,企业要从单纯的生产组织者、销售组织者、物流服务者向社会资源整合者转变。
制造业要向制造服务延伸,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曾做过一个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共涉足51个行业,其中28个是服务业,从数量上有56%的公司从事服务业,更有20%的跨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如2007年ABB的发动机保养、维修、租赁、数字分析等服务收入已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通用电气目前“技术+管理+服务”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公司总产值的70%。中国的制造服务业刚刚起步,空间很大。
流通业向生产制造延伸早就存在。香港利丰集团是一个流通业百年老店,是搞进出口贸易的,它创造了一种“虚拟生产模式”,成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生产企业。国内外许多连锁企业以及大的百货店,都有自有品牌,委托生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流通业向生产制造延伸。
如果制造业可以向制造服务延伸,流通业可以向生产制造延伸,物流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向商流服务或向生产进军呢?现在的平台经济,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产业融合,关键是看能不能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不是可以打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迈开大步向前走,小型物流企业我主张做专做精,苦练内功。大中型物流企业在做专做精的基础上,可以跨界,可以综合,可以搞平台,胆子要更大一些,这必然也是一条康庄大道。我非常深信一点,在未来10年内,中国一定会有物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因为中国有一批勇于创新的物流企业家。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应当扎实推进物流和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关注现代商贸物流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