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扎实推进物流和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文/姜超峰  2015年第04期第35页  2015-03-20

最近,我参与了一些调研,发现在诸多领域的改革进度很大,但也有一些行业存在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没有进展的现象,物流和金融即在其中。
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多,落实少。自2009年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发布以来,国务院及部委出台了几十个文件,其中包括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支持政策包括列入优先发展的行业目录、树立试点示范典型、土地优先优惠供应、减免税费负担、给予财政补贴和贴息、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整体上看,这些政策对开阔思路,提高认识,转变理念有很好的作用,但在落实政策方面的措施却极为有限。我们所能记住的有:仓储用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3年、政府有关部门对物流设施和物流企业的贴息和补贴。其他的政策措施效力微乎其微。物流业长期存在的土地供应过高过紧、税费负担过重过滥、管理体制多头多线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究其原因,仍然是重视程度不够、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支出需求多、考核机制引导和本位利益追求等。由此,物流企业对政策的期待热情在普遍降低,对不断出台的规划、意见、通知等文件的关注度在下降。再加上禁止性政策的执行力度远远大于鼓励性政策的执行力度,禁止税收优惠、财政返还,严控土地供应,以及土地提价、使用年限减少等政策被迅速落实,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障碍会进一步增加。
金融改革还没有真正开始。过去十几年的金融改革集中在金融机构业态的多元和企业数量的增加,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仍然与实际需求有很远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存贷利差大,致使银行能取得较高的保护性利润。前几年一位银行行长说银行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说,上市银行的利润额高于所有非银行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2015年的两会上,建设银行行长说银行是弱势群体,引起哄堂大笑。其实,说银行弱势也有一定道理,银行的经营范围、产品设计都有央行和银监会管理,六不准的规定是很严格的,与2013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P2P相比,银行显得受限过大。但从国家层面看,又有谁和实业行业和企业比过利润呢?根据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北京数据,总部在北京的金融业2009~2013年统计,资产622660.8亿元,营业收入14491.1亿元,利润10213.4亿元,由此计算,总部在北京的金融业收入利润率为70%。而总部在北京的批发零售业同期的收入利润率为2.4%。当下,国家提倡全民创业、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但利率高达20%以上的融资成本,让他们无法得到创业资金。借贷中介、理财公司、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层层加码,负担何其重!食利者阶层众多,投资者、投机者蜂拥而至,皆因金融有大利。
为何将物流和金融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行业都是服务行业、中介行业,也是新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这两个行业不改革,其他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制约。民间借贷、电商融资、互联网金融、众筹等实际上是对传统金融体制的冲击、挑战,甚至是挑衅和抗议。李克强总理多次讲过,法无禁止皆可为,新出现的金融业务模式早已突破了银行法、贷款通则的规定,新的秩序急需建立。
我们期待着物流和金融改革的继续深化。C


【编辑:editor】
上一篇:高速公路亏损是真的吗?
下一篇:物流企业“跨界”经营有感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