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已历经三次工业革命,现在世界正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提出了新四化,突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目标。但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则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信息化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要创建“新四军”,四管齐下,才能奏效。
一是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根据微笑曲线理论,生产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一定要向研发与市场延伸,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才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近些年来中国科研投入以20%的速度上升,但基础研究经费只占科研总经费的5%左右,而美国为18.97%,韩国为18.18%,日本为12.27%,基础研究薄弱,导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再从工业企业来讲,2012年的研发强度,相当于2008年美、日的25.4%和24.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77%,而发达国家为2%~4%,企业尚未形成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是工业化、信息化双赢战略,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的必由之路。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等,信息化才能使制造业进入精益生产、柔性化生产与数字化敏捷生产,使中国制造业在技术上上一个台阶。而信息化靠的是电子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但在制造业中,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标准化水平低,信息弧岛现象严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三是要实施供应链菅理。如果说,信息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技术层面提供动力与支撑,那么,供应链菅理则是在企业运作层面提供模式保障。供应链菅理,我认为既是战略思维,技术进步,更是模式创新。其核心内涵是企业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的纵向、横向一体化,是供方向需方提供产品与服务,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贸易商、金融商等优化整合的平台,追求的目标是合作共赢,是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通过有机的、高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的管理集成。实施供应链菅理,可以使制造企业从传统的单纯生产的组织者,变成经济与社会资源的整合者,从而颠覆传统运作模式,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供应链菅理,要求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物流业务外包,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目前,制造企业外包物流费用已占企业总物流费用支出的61%,但主要集中在销售物流的运输与仓储上,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极不充分。所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率高达9.2%,高出发达国家一倍。我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两业融合,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同等重要。
抢占目标市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商品只有被消费了,才能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供大于求是一种常态,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的竞争已不仅是商品数量的竞争,还是商品质量、商品品牌的竞争;不仅是商品价格的竞争,还是商品服务的竞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商品与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缩短,如何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去抢占目标市场,已成为所有制造企业的发展战略。如何开拓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讲,是一门必修课。计划经济下,商品短缺,皇帝女儿不愁嫁。进入市场经济,中国生产要素廉价,低价推销,日子过得也不错。全球金融危机,外国人也要过紧日子,出口受阻,国内市场也不火,制造业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把握市场脉博,谁能把握消费者心理,谁能创新流通业态,谁就是赢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