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国企是个重点,对此媒体多有报道,坊间议论颇多,国人也有很大期盼。
记得上一轮国企改革可谓轰轰烈烈,地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几千万员工下岗,有的企业甩掉了包袱,焕发出新生,有的便从此湮灭——破产倒闭。国企中的央企则一枝独秀,“共和国长子”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垄断日渐加强,日子过得蛮舒坦。不过却饱受国人诟骂,原因是央企收入凶猛,是城镇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8倍。除了央企显性工资较高外,不少隐形福利、灰色收入更助长了收入差距,这也成为部分央企招嫉恨的原因。例如,在2013年5月审计署就曾通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山东有限公司就虚列支出套取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招待费及职工福利;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0余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就是佐证。
“共和国长子”靠市场垄断赚得盆满钵溢,却不愿与国民分肥,故此多年来国人呼吁央企应提高上缴红利比例。央企为全民所有,多缴利润让国民分享本在情理之中,但上缴红利却像挤牙膏,且拖延数年难见突破。这个问题不仅俺们国人关心,竟也成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话题之一。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屡屡受挫,原因之一就是“洋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政府、银行关系密切,国有企业不仅可以较低利率优先获得银行资金,而且需要时还可以获得政府的大量资金注入,这对于那些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关系,因此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方要求中国国企提高红利上缴比例,而中方承诺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增加上缴利润的国企数量。看来,为营造国企“走出去”的宽松国际环境,央企不得不提高上缴红利比例,不然的话,就意味着国企海外投资环境将更加严峻。
今年年初看到有报道说,国资委确定2014年改革要点,最近又看到报道说,主导央企改革,有关部委都有一套说法,吵得不可开交。什么“淡马锡模式”、什么“汇金模式”,背后无非是谁来主导200万亿国资。由此看来,改革一旦涉及部委既得利益,也会争得脸红出汗。所以说,基于部门权力与利益的改革不是真改革,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淌入“深水区”,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其实,俺们国人要的是改革目的,而什么“淡马锡模式”、“汇金模式”不过是手段,把手段当目的本末倒置,只会满足手段而牺牲目的。俺们期盼的是破除垄断,开放市场,让每个国人都能分享到改革的红利。
从当下的情况看,具有垄断地位的央企都在谈改革,都在说开放市场。以饱受国人诟病的“中石化”来说,去年作出油品销售业务向民资开放的决议,同意在对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对油品销售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在重组中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资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时至今日,一年多时间已过,俺们看到的这个“决议”,没有实质性进展,只不过是个“文件”而已。其实,既然搞市场经济,那么就是公平市场,无论是国企还是其他性质的企业,皆可自由进入。然而在国有企业行政垄断石油市场的前提下,所谓开放市场,或许又增加了寻租机会,而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市场变得更不开放、更难开放。
再有一则例子,今年发改委曾召集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但电网发电企业难达共识,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电改三方主体中,发电企业、电网的改革意愿均不强,只有用户希望改革,但其在三方中处于弱势。由此看来讨论多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目前依旧面临较大阻力。
两则例子说明,动垄断企业禁脔何其难也。改革就是利益之争,尤其是触动有权力的利益集团的利益,难度将会更大。因此,仅靠几个文件限制垄断企业,不在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公平、自由的市场经济难以建立起来。那么垄断企业所谓的改革开放也不是真开放,不是真改革。
说到此,俺想到前些日子看到的一篇文章中说:国民需要的是油,需要的不是国有油企。就算国有油企全倒闭了,但能源供应更有保障了,国民得到更质优价廉的石油,又何乐不为呢?此话虽说较为激进,不过我想,真正开放市场,天不会塌下来,国人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实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