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研究热点和前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文/赵 利  2021年第3期第112页  2021-02-24

  摘要:本文以养老为主题,且篇关摘中含有“需求”的CSSCI论文为分析对象,在 CNKI 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共计1707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使用Citespace5.6软件,从不同时间的发文量、发刊作者、发刊机构以及采用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我国在养老主题研究上,已有许多学术影响力较高的者和机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1998~2011年、 2012~2014年、2015年以后为我国养老主题研究的三个阶段,此外养老的模式、热点研究对象、新型的研究视角、热点的研究区域是养老主题文献的热点。

  关键词:养老;热点前沿;可视化分析

  一、引言

  世界各国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基本达成统一共识:即当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时,即表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而我国在2016年底已拥有2.3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更是达到了16.7%。

  目前学者对于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上的意见不一,尽管大多学者都认为老龄化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降低社会的生产率、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等[1]。然而,也有学者认为老龄化社会能够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2]。随着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老年人对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会占到很大比例,在这种情形下,商家们则会尽可能考虑和挖掘出老年人的需求,并去满足他们,由此可能会开发出一条新的符合老年人的产业,同样会拉动经济的增长。而养老产业则是一个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业,也被诸多学者预言说是未来中国最大的产业。

  因此,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当前养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进而加深对目前我国养老现状的认知,并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数据获取及方法

  (一)数据获取

  本文的论文来源是中国知网( CNKI) 学术期刊库,并采用高级检索,搜索以“养老”为主题,且篇关摘中含有“需求”的CSSCI论文作为本文分析的文献对象,以保证论文研究内容的认可度和可信度,为了更好地分析“养老”的发展变化情况,本文对符合以上搜索条件的论文全部加以分析,并未对年份加以具体的限制,总计筛选出有效文献1707篇。

  (二)数据获取方法

  本文选择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即Cite Space5.6软件对养老研究文献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开展可视化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自2003内首次被提出后,以CiteSpace为典型的可视化软件便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一款知识图谱绘制工具[3]。

  三、文献分析

  (一)研究时间概述

  由于本文在高级检索时并未对符合条件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限定,因此通过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显示养老主题首次被发表的时间,如图1所示,显示了自1998年至2020年10月目标文献的发文时间及发文量,由此可见,1998年为首次养老主题文献出现的时间,当年发刊量仅为三篇。通过此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术上该领域的发展情况[4]。从总体上来说,从1998年到2016年养老主题的文献逐年递增,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全年共发文191篇。尽管2017年和2018年出现了小幅递减,近两年的发刊量正逐步回升,2019年全年发刊量为177篇,预计2020年的发刊量将达到159篇。通过以上分析及图1的发文量分布情况可知,近些年来,随着养老主题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热度也随之提高,伴随着更多学者的研究。纵观养老研究的发展,可将其大致分为呈现出不同特点的三阶段:从1998年到2006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出极其缓慢增长的趋势;从2007年到2016年,这一阶段发文量增长迅速,且增长幅度较大;从2017年至今,这一阶段发文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图1 养老主题发文量的文献统计

  (二)文献作者分析

  由于养老主题文献初次被发表的时间在1998年,因此将1998~2020作为时间跨度,切片设定为1年,得到了节点数为521,连线数为146,密度为0.0011的养老研究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整个图谱的分布较为零散,各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只有几条,这表明在养老研究领域,学者大多是独立进行研究,缺乏合作。如图表1所示,发文量前五的作者分别是封铁英(13篇)、李放(10篇)、李俏(8篇)、韩俊江(8篇)、向运华(7篇),有24位学者的发文量达到了在5篇及以上。

  图2 养老研究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

  表1 养老主题研究作者及发文量

  (三)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表2可知,中国人民大学发文量最高,达到了115篇;其次是武汉大学发文量为68篇、西安交通大学发文量为49篇、南京大学发文量为47篇和吉林大学发文量为42篇,而发文量达到10篇及以上的机构大多是高等院校,这说明目前高等院校对于养老主题的研究较为关注,并且当前已经获得了较多的的研究成果。

  在机构之间的研究联系中,如图3所示可知,各机构之间的研究相对集中,连线数达到了104,这表明大多数研究机构之间都存在着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一是在不同机构的合作上,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二是在相同机构内部的合作上,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这表明了在养老领域,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研究机构,且它们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

  表2 发文量前8名的机构名称

  图3 研究机构

  四、我国养老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

  (一)关键词聚类及分析

  本文进一步使用CiteSpace5.6软件对养老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将时间切片设定为一年,时间范围从1998-2020年,最终得到的图4的关键词聚类图谱。由于Q值为0.8364,超过0.3,同时S值为0.5133,超过0.5,表明该关键词聚类图谱是具备一定合理性的。通过关键词聚类图谱可知,共形成15个聚类群:#0影响因素、#1农村养老、#2养老需求、#3农村、#4养老保险、#5发展前景、#6民办养老机构、#7居家养老服务、#8失能老人、#9logistic模型、#10包容性发展、#11养老产业、#12国家责任、#13机构养老、#14智慧养老,说明这些聚类都是养老主题文献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分析关键词聚类图谱及相关文献,我们得出养老主题文献的热点范围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探讨养老的模式;二是养老问题的热点研究对象;三是养老新型的研究视角;四是养老热点的研究区域。

  1.养老的模式

  在养老模式上,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当前学者热议的主题。居家养老指的是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在家里一起生活的养老方式,而机构养老是指老年人独自一人在养老机构生活的养老方式[5]。穆光宗认为这两种模式的养老涉及的只是如何选择养老地点的问题,它们是相对的概念[6]。此外,有学者将这两种基本养老模式结合,提出嵌入型居家养老模式的概念,即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为主、机构养老作为辅助与补充的新型养老模式[7]。

  2.养老的热点研究对象

  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作为养老主题的热点研究对象。聚类编号为8的标题是“失能老人”,包括“人口老龄化”等关键词。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社会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照看问题,而失能老人又作为老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因此,国内大多学者大都以失能老人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8]。有学者提出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健全长期的社会照料服务体系,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领下,社会各级机构积极发挥作用,同时完善失能老人的护理队伍,积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起对失智老人正确的认知[9]。有学者基于失能老人精神异常且多变,以及对环境也更加敏感,提出了适合失能老人居住的空间设计方案[10]。

  3.新型的研究视角

  近些年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养老产业也逐步融入互联网元素:如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与当下新兴产业结合共建建智能化、共享型养老服务体系也是未来势不可挡的趋势[11]。有学者提出当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且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可在居家养老的模式下,通过人工智能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心情,同时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并建立起数据库[12]。

  4.热点研究区域

  相较于城市,农村则作为养老主题文献的热点研究区域。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09年国家便开始实行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以缓解农村老龄人口日益增多的现象。有学者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因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受到一定程度上地加重[13]。学者对于农村养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行成果、困境等多方面。有学者指出互助型养老是一种更适合农村老人养老、具有本土色彩新型养老模式[14]。

  图4 养老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养老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表

  (二)关键词突现及研究前沿分析

  不同于研究热点,表明的是当下某领域的研究内容的重点,而研究前沿指的某领域最具前瞻性和潜力的主题,并随着时间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以便直观了解关键词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借此能较为客观地展现该领域的的研究前沿。因此,本文采用CiteSpace5.6软件,并依据突现检测算法的原理,对1998-2020年养老文献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在第一阶段(1998~2011年),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农村、农民工为该阶段的主要关键词。在老龄人口逐步增多的大背景下,我国也于1999年正式步入老龄社会[15]。因此该阶段学者对于老龄化相关问题研究颇多,且有较多的成果产出;除此之外,我国养老保险的整体框架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养老保险的框架的构建,使得该阶段学者们对于养老保险、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数量得到一定的提升。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在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对老龄产业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多,因此会孕育初更多的符合老年人需求的产业。

  因此在第二阶段(2012~2014年),老龄产业、居家养老、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该阶段的主关键词。由图5养老研究突现关键词可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首次突现时间为2010年,而在2009年,有关开展新农保试点的文件下发,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此后进入了全新阶段[16]。因此在此后长达四年多的时间中,学者主要围绕新农保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一部分学者从新农保实施现状、面临的困境和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几点展开研究[17-19]。另一部分学者从新农保实施对居民各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20-22]。

  第三阶段为2015年以后。2015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的文件,其中要求社区在现有互联网资源的前提下,共建网络平台以提供有关养老的信息及相关服务[23]。现阶段智慧养老、养老服务等成为主关键词。

  图5 养老研究突现关键词五、简要小结与建议

  本文通过使用Citespace5.6软件对来自中国知网(CNKI)符合条件的共计170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如下。

  首先,在养老主题研究的时间范围上,1998年作为养老主题文献初次被发表的时间,当年发文量仅为三篇,然后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问题逐步受到更多的关注,养老主题文献的发文量呈现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趋势,但从总体上来说,发文量是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其次,在养老主题研究的热点上,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关键词聚类功能,通过呈现的知识图谱可知,养老主题文献的热点范围主要体现在探讨养老的模式、热点研究对象、新型的研究视角、热点的研究区域四个方面。

  最后,在养老主题研究的前沿上,通过采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可知,我国养老主题研究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998~2011年,该阶段初期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学者对于老龄化、养老保险问题研究较多,且有较多的成果产出。2012~2014年,在新农保试点的实施下,学者就新农保实施现状、面临困境、影响等展开研究。2015年以后,养老主题研究融入更多的互联网因素,智慧养老、“互联网+”等都成为该阶段的研究重点。

  总的来说,从1998年至今,尽管有关养老主题研究快速发展,且取得非常多的成果,但从研究领域上来说,只局限在单一学科,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有待提高;从理论的应用性上来说,缺少对理论的实操检验,即某种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当前形势。C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萍,刘桂瑛,甘益凤,蒋琛娴,李楠.广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3,36(04):185-190+227.

  [2]谷秀慧.浅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8,(05):11-12.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4]梁誉,周亚星,曹信邦.我国养老服务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计量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0(02):103-111.

  [5]翟德华,陶立群.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选择决策模型理论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S1):62-64+38.

  [6]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05):39-44.

  [7]赵理文.嵌入型居家养老——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0,(02):24-29.

  [8]尹尚菁,杜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趋势研究[J].人口学刊,2012,(02):49-56

  [9]黄兰君,汪徐,钱安,吴西茜,陈秋宁.失能失智老人养老体系困境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12):68+76.

  [10]王亚南,舒平.基于循证设计的失智老人护理空间设计探究[J].中外建筑,2015,(08):107-109.

  [11] 赵莹莹,钟伟.对“互联网+”传统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探讨——以长沙市为例[J].智能城市,2020,6(03):34-35.

  [12]简雪萍.基于人工智能助力居家智慧养老模式设计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01):304-306+311.

  [13]褚金萍,熊健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J].山西农经,2019,(11):31-33.

  [14]李俏,刘亚琪.农村互助养老的历史演进、实践模式与发展走向[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72-78.

  [15]周建,刘炎宝,刘佳佳.情感分析研究的知识结构及热点前沿探析[J].情报学报,2020,39(01):111-124.

  [16]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10,(01):86-92.

  [17]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48(01):30-39.

  [18]徐清照.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9,30(04):176-178.

  [19]窦艳芬.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06):37-39.

  [20]张晔,程令国,刘志彪.“新农保”对农村居民养老质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6,15(02):817-844.

  [21]朱诗娥,杨汝岱,吴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评估[J].学术月刊,2019,51(11):60-69.

  [22]李云蕾.“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47(02):112-120.

  [23]睢党臣,彭庆超.“互联网+居家养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5):128-135.


【编辑:editor】
上一篇:关于国企改革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天津市物流产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