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文/朱晓宇  2021年第3期第84页  2021-02-24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给全球的贸易以及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各地对医疗防护物资和医疗资源的运输交付以及全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呈现紧迫性以及集中性的趋势,我国的制造业虽展示出强大能力但同时也逐渐显露出我国国际物流运营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新冠疫情; 国际物流; 影响; 应对措施

  一、引言

  2020年人类社会面临着当前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世界各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次疫情具有、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国际交流、社会经济、公共卫生和政策法规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疫情前期社会保障的是医疗防护物资和医疗资源的运输交付以及全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而疫情中后期,中国更多的是面临维系和修复全球受损供应链的国际物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受益颇多,我国很多产业和企业积极加入国际化的征程中。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需要维护我国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地位,而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物流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这一特殊时间节点,我们有必要去关注和探讨我国国际物流是如何发展。

  二、国际物流概述

  (一)国际物流的内涵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之间所进行的物流。狭义的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当生产与消费分别在两个或者在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间隔以及时间距离,对货物或商品进行物流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或交流活动,从而实现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

  (二)国际物流模式的类型

  传统的国际物流模式主要两种,一种是国际快递,另外一种是国际邮政小包。相对来说这两种物流模式价格比较昂贵。除此之外,出现了几种新兴的国际物流模式,比如第四方物流,以及通过在境外租赁或自建海外仓,在贸易国的邻国边境设置边境仓等。

  三、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物流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物流造成了集疏运不畅、供应链断裂、服务掉档、信息不畅、物流综合成本上升、海运量港口吞吐量下滑,暴露经济全球化下产业链供应链过长过细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直接影响,也造成了产业链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全球格局变化等间接影响。受境外疫情影响,我国国际货运出现了部分重要生产物资、医疗物资、国际邮件积压(延误、丢失或损毁等一系列问题)及消费品等国际运输困难的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一)国际航空物流运营能力不足

  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国际物流运营能力方面的不足,而国际航空物流领域正是我国的短板。我国航空全货机总数量太少且分散,航空货运主要以客机腹舱为主,占航空货运总量的2/3,还缺乏专业的航空货运枢纽。[1]在许多国家陆续取消航班的状况下,运输物资回国的重任就落在我国航空公司身上。但我国航班在全世界的占比不大,在全世界货运的运力中,远程航空的运力尤其不足。中国拥有货机数量最多的公司顺丰,货机机队规模58架,远程货机2架,但相比于三大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要走的路还很远。拥有远程货机最多的南航货运仅有14架货机。[2]在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以及蔓延的时期,各种医疗物资的运输量最大也最重要。各国对医疗物资的需求都十分迫切,而我国在航空物流能力上存在的短板问题,致使我国疫情前后期医疗物资的出口一直有运力短缺以及紧张的问题。

  各大客运航空公司是国际航空货运重要的市场力量之一。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各航空公自从2月初开始取消大量客机航班,大幅度降低了客机腹仓运输能力。根据不完全统计分析,从2020年2月到3月这段时间,相比于正常阶段全部国际航空销售市场的运输能力至少降低了60%。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也是客机腹舱运输,约占航空货运总量的70%。国内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面临货物运不出去的问题,或者是航空成本的疯狂飙涨。[3]

  (二)国际海运面临挑战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医护物资的需求量急剧增多,同时由于航海货运相比于航空货运时效性较弱,特别是远洋航海,严重影响到我国远洋航线。在航运海运中,虽然与中国相关的欧亚贸易有70%,但是我国海运在全世界航运业的比重却刚好相反。三大海运联盟( 2M、THE Alliance和OCEAN Alliance) 中,只有中远海占据其中一个位置,而且实力也远不如马士基、地中海等船队。特别是海运船代和船公司,只有10%的船在中国手中,而90%受控于全球的其他头部企业。[4]

  目前,利用海上运输的运量占国际贸易总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占我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约百分之九十。因此,新冠疫情导致外贸订单锐减,使得作为国际物流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的海运受到极大地冲击。根据我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发布的《疫情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调研报告(一)》统计,大型港口企业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降低5%~20%,航运企业一季度同比下降15%~30%。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2月我国沿海枢纽港口各主要国际班轮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减少19.1%,其中,北美航线减少24.3%,欧地线减少14%,日韩线减少24.6%。[5]

  四、应对措施

  (一)积极调动各大邮政快递企业,有效利用“客改货”

  疫情期间,作为我国航空货运的重要力量的邮政快递企业积极应对,比如境外中转、开辟航线、增加包机等。邮政航空公司为此增开了到比利时、俄罗斯的航线,执行防疫物资包机24班。顺丰航空公司已增开了到欧洲、美国、印度的航线,执行防疫物资包机210班,将继续整合自有全货机以及包机模式,以开通更多国际航线,保障国际供应链的畅通。圆通航空公司执行防疫物资包机84班,承运物资超过了422吨。[3]由于政府以及各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措施,缓解了空运运力紧张的局面。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为增加国际航空货运的能力,积极鼓励航空公司的货运运输通过利用客运飞机直飞完成。

  由于疫情以及目前我国有限的条件下,加上国外停飞大量的航班以及“封国封城”,致使客机业务急剧下降。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国际航空紧缺的物流现状,我国民航局积极鼓励客运航空公司通过“客改货”的形式来应对当前货机运力不足的状况。因此采用“客改货”形式,将成为国内外航司的必然趋势。众多国内航司积极配合,迅速进行“客改货”的改装工作。通过“客改货”既畅通国际物流运输通道又弥补了因为客机航运低迷的景气带来的“减产”,并且还能够降低原本就昂贵的快递费用的急剧上涨带来的影响。还可借助于和“一带一路”以及“全球一体化”的有利形势,借助枢纽航空快递企业可以积极建立区域转运中心,实现转运以便保障国际供应链通道的畅通。由于应急物流具有公益性、突发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以及临时性的特征。针对货运能力强的机场,在应急高峰期可以适当放开对货运航班的运行时间限制。

  国家邮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快递空中网络将加快发展,以此来提高国际航空货运的能力,促进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主要通过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第一,联合民航局研究国际邮件快件航空的网络布局;第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建设货运为主的机场;第三,推动境内外民航企业和快递企业加强合作;第四,推动完善政策环境,加强航班时刻、货运航线等资源保障。

  (二)有效利用“海运快船”

  在海运方面市场开始重视被称作“海运快船”物流服务产品,其业务量有所上升。海运快船在海运公司当中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物流服务产品。海运快线一般都是近海航运,使用相对小型化的运输船舶,比如我国到东南亚或者日韩,采取的港到港直达的方式,会缩短很多整体物流运作时间,但是比大型航运船的运费要贵一些。据相关人士介绍由于日韩、东南亚等近洋航线的时效大部分在15天之内都能够到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有效替代航空货运。

  据相关媒体报道,阿里国际站推出的“中美快船”物流替代方案将大大缓解中美航线吃紧和运费增加的问题。交通运输部会同相关部门开辟国际快船运输,通过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航速、减少挂港为解决邮政快件的积压开辟了新渠道,并加强运力调配,通过口岸接驳运输等方式,确保正常进行国际道路运输。

  五、总结

  新冠疫情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剂。我们应积极推动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向数字化、无纸化发展;可建立互通共享的邮政快递、航空公司、货站等物流信息平台;加强清关、仓储、货代等物流服务。积极推动建设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管理工具给国际供应链链条的各方。

  由于国际物流的网络布局以及枢纽建设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任务,由此还需要不断投入和持续升级优化以此来提升相应的运营水平。为统筹协调国际物流,交通运输部会同外交部、商务部、工信部等多个部门成立国际物流工作专班,以此统筹协调解决在国际物流中出现的问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物流行业的众多从业者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保障应急物资的运输以及统筹配送,凸显出物流行业在社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对于国际物流而言是兼具“危与机”的重要事件。我们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机,通过与沿线国家以及地区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联盟,有效地发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作用,降低区域物流供应链成本,深度参与自由贸易供应链协作体系,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以及国际交通物流中的影响力。[6]

  此次重大疫情后,必将在全球产业结构与经济方面发生不小的变革,中国物流在争夺国际物流市场上应该要结合网络化、信息化到数字化时代的变革带来的全体系技术创新,构建全新的体系。在当今世界日益成为利益以及命运共同体,国际物流势必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积极应对疫情对国际物流的影响,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丰富经验以及先进技术,取长补短,努力完善国际物流体系,促进国际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C

  (作者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小梅,王海灵.疫情下我国国际物流运营模式优化研究[J].管理纵横,2020,(08).109-112.

  [2] 孟晓梅.疫情下的国际应急采购管理实践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20,(02).51-58.

  [3] 喜崇彬.疫情下国际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0,58-62.

  [4] 刘大成.重大疫情中后期面向数字化的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J].供应链管理,2020,(06).5-21.

  [5] 冯耕中,孙炀炀.供应链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04).42-49.

  [6] 丁柯宏.当前国际物流发展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94-95.


【编辑:editor】
上一篇:青岛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研究
下一篇: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