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学生本体意愿、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了运行先进教学技术拓展教学空间、多途径学习模式转变教学组织、多维度手段动态监督教学,实现对教学工作促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形式,对于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巩固知识基础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授课组织者教学水平、授课对象学习意愿、学习环境等影响,课堂授课质量存在较大波动。现代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需求,打造优化的教学内容链条,以多样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专注教学,深化对知识学习和掌握,学以致用,学有所为。
一、着眼课堂授课质量,挖掘矛盾问题根源
通过对部分课程授课质量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课堂授课教学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矛盾问题,严重影响学习质量。
(一)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低、探索精神弱
针对学生大学毕业发展的紧迫问题,虽然老师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反复督促学生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对为什么学、是否重要、学来做什么、怎么学等问题仍较模糊,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习仅停留在短时记忆和应对考试上,学习效果较一般。对比同期开设在研究生层次的该类型课程,学生反响热烈,课堂氛围浓厚,反映出本科层次学生缺乏对未来岗位需求的感性认识,需要强化岗位情景教学。
(二)课堂教学呈现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体系性设计有待优化
大学课程突出了未来学生就业需求,为学生介绍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未来从事专业工作具有重要价值。但是,未深入了解未来工作实际,缺乏实际工作体验的学生,在接受理论讲授过程中,表现出对学习内容接受迟缓、理解不透、认识不准、系统思维构建不完整等现象。实践环节也因内容分章独立,对学生系统性教育较弱,需要改革知识呈现形式,使学习知识形象化。
(三)课程考核督促作用不够,学生易忽视平时学习过程
当前课程考核通常设置为形成性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为课终考试,占比较重,并且终结性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课程总成绩记为不合格。形成性考核主要是课堂表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环节评分,学生往往达到基本形成性考核分数后,就放松学习要求,忽视平时学习。课程考核应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突出教学过程考核比重,采取多元方式对知识和技能实现全过程考核。
二、创新拓展授课方式,聚焦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是大学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培养什么学生、怎么培养、培养什么、取得怎样效果也是一直探索的主题。大学教学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着眼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应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实际的业务工作牵引学习展开,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学习、探索、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适应未来全面发展需要。
(一)以“互联网+”、“微信社群”、“云课堂”拓展课堂空间
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5G时代的到来,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也促使教学工作的变革。在互联网环境下运用嵌入式教学,借助网络平台、微信、云端等媒介,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强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灵活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学生认识知识的方法教学。
(二)以小组式、结伴式、多维视角为途径的学习模式转型改革
高校精英式的培养模式正促使教学工作发生巨大转变,教学模式由“教”向“学”转变,围绕教学中心环节,成立学习小组,采取小组式学习模式,以理论要点为纲领,发挥小组内部和外部的竞争、互助作用,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学习,使学习者基于需求相互结伴学习,在小组和同伴的帮助下,从多维视角展开学习,共同探索知识,建立知识架构。
(三)以内容模块化、资源颗粒化、考核多元化为基础的动态监督教学
面对海量信息数据的学习体系,部分院校突出课程教学环节设计,通过建立模块学习内容,将知识碎片化,学习资源颗粒化,构建知识关联网络,使学生更有针对性选择学习,实现专业知识的连续化。课程评价体系也通过开展课堂签到、头脑风暴、讨论、提问、测验、投票、小组PK、问卷调查等方式,区分理论和实践教学特点规律,实现学习过程的科学量化考评和监督,提高学生参与度,帮助学生学习。C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