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结合的探索
文/李文慧 王旭 陈思影 于雪 夏迪  2020年第12期第150页  2020-11-20

  摘要:目前国家与高校都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在医学院校,如何让优秀的中医药在新时代中焕发出生机的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团队为此进行了相关探索。本文以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创业历程为例, 了解将中医药融入创新创业的优势,分析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创业的特点,总结团队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为创新创业提供新思路,传承弘扬优秀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中医药;传承发展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新时代探讨如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医药原创优势,形成中医药学科优势整体化呈现的新模式医学,对提升全社会的中医药认知度具有重要意义。[1]

  一、创新创业团队创业实例

  中西医结合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将中医药知识融入大学生创业之中,通过建设中药园栽培基地,开展特色民族文化活动,举办科普宣传讲解等一系列具体实践,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模式,弘扬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团队成员去各大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三条路径。

  (一)建立基地——以亲身实践为依托,体验中医药文化

  在团队创立之初,成员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摸索与尝试。通过去优秀学校、企业参观学习,来汲取经验。在此过程中,认识到了团队要有一个自己的基地。团队基地是起步,如同革命作战根据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创新仗打得精彩,才能考虑日后的突破。结合自身所需,本团队申请了中药栽培园和中医药文化创意工作室两个基地,并开展接下来一系列的工作。

  1.建立中药栽培园

  成员自己栽培种植中药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培育模式。同时利用基地开展讲学,传播中医药知识;包装种植成果并进行展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亲自栽培中药材活动,体验中药成长历程等。例如将长大的中药植株采收并制成腊叶标本,采集成熟的中药种子装瓶展览。

  2.建立中医药文化创意工作室

  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特色体验活动,进行实体经营。团队开展的项目有:艾灸保健、足浴、耳穴、推拿按摩、养生花草茶饮、中医药创意文化产品等。这些项目充分结合了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文化内涵,很好地宣传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发扬。中医养生必将成为现代人的“标准健康方式”。[2]

  (二)科普宣传——以网络传播为载体,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凝聚了几千年来古人在防病治病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医学生,我们更应为此努力。在此次探索实践中,团队采取了三种宣传模式:

  1.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

  现今,社会处于大数据时代,借助互联网是毋庸置疑,本团队依托团队成员技能与宣传优势,巧妙利用微信、微博、腾讯等网络平台,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杏林来了”,定期推送养生知识、科普文化及新闻活动,以创意设计风格漫画结合中医药知识,吸引公众眼球,深入贯彻其深厚内涵与美好寓意。

  2.借助展板、海报进行讲解

  在举办活动时,设计相关中药、花草茶功效等的展板及海报,文字旁配以图片,更加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中医药的魅力。同时,为增强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力度,团队专门培训了一批讲解员,在活动期间向前来询问的人员进行细致讲解,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医药特色。

  3.走出校门进行宣传

  与其他高校、企业联合开展活动,将中药香囊、花草茶等所蕴含的中医药知识传播出去,在其他领域宣讲,扩大了中医药知识的传播范围,同时也为此次探索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传承文化——以传统节日为契点,发掘中医药元素

  为响应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契合我们的中医药创新创业理念,本团队着眼于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元素,开发相关创意产品。在活动中,尽量还原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国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汇入现代产业中,现以端午节创业活动为例。

  1.查询背景

  端午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其独特的节日风俗。正是这些为研制文化产品奠定了文化背景基础。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佩带香囊既可避邪驱瘟,又可点缀衣襟,内含芳香之草药,可辟秽醒神、解毒驱虫、化湿调胃、祛邪扶正;外以丝布之包裹,彩线成穗,寓意吉祥如意。系五彩绳,五色代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系于手腕以防五毒近身,福佑安康,故又称“长命缕"。食粽祭古,粽子又名“角黍”、“简粽”。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习俗,有纪念屈原、驱赶蛟龙、求子求福、光宗耀祖等寓意。登高顺阳,端午又名端阳,为仲夏第一个午日,古代有顺阳在上、仲夏登高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选取主题

  依据所查询的端午节背景知识,结合其中所蕴含的中医药内容,如挂艾叶、系五影绳,制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与节日特色紧密契合——“端午顺天阳,香囊系安康”,一方面可通过融入节日元素,另一方面可以在主题中表达节日情感。

  3.研发产品

  选取最具特色和最迎合当下现代文化的元素并开发利用,端午节的习俗特色有挂艾草与菖蒲,佩香囊,栓五色丝线等,团队成员从端午佩香囊入手,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博士为我们的香囊成分组方,研制出多种不同功效的香囊供顾客选购。结合顾客需求,推出清香安神、清新驱蚊,提神醒脑以及鲜品香囊四个系列,每种配方都赋一首七言绝句,增添文化色彩与艺术气息,更博得顾客的钦佩与喜爱。

  4.实践收获

  展卖活动中,团队成员为广大顾客讲解端午节传统文化、相关的中医药知识以及香囊的配方原理及功效等,获得了极大好评。团队成员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活动,而且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中药学以及方剂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达到了创新创业与自身所学相结合的目的。

  二、创新创业团队心得体会

  从项目申请至结题,几年的创新创业活动经历让每一位创业成员都收获满满。除了知识的丰富以及能力的提升外,创业成员对创业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在探索实践中,团队成员认真筹备活动,积极进行探索学习,亲手制作产品,热情迎接每一位顾客。为使创业活动新颖独特,大家广泛搜集中医药相关资料,讨论如何更好地与顾客沟通,让深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中医药走进大家的生活。团队成员进班宣传,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对中医药学科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校园内浓郁的中医药知识氛围。

  (一)对创业活动问题的总结

  团队创业过程中也暴露很多问题和不足,最为显著的三方面就是:

  1.缺乏创业相关经验

  缺乏创业经验是每一位创业者创业之初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相关经验的创业者们初期会在精力、金钱等方面上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消耗。

  2.流动资金相对不足

  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瓶颈,致使其物资匮乏,竞争实力大打折扣。

  3.产品技术有待提高

  产品技术是竞争的核心内容,但财力、物力、人力的不足都是限制产品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这些问题和困境都让团队成员认清了自己的现状和水平,警示其不为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推动其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当然,团队开展所有活动都离不开国家、学校的支持和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倾囊相授、亲切关怀和无私奉献。这些都为创业实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弥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

  (二)给其他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的建议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业活动的进展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团队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几下几种方式提升能力,解决问题。希望可以给广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者们带来思路。

  1.借鉴成功经验

  创业前期走访优秀先进企业,积极与其他创业成功者进行沟通交流,在团队内部讨论总结,借鉴吸取优秀创业者们的经验教训,可以弥补团队创业在初期缺乏经验的问题,帮助创业者们解决很多创业前期的困惑。

  2.筹备充足资金

  国家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资金支持是解决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资金匮乏的重要力量,对创新创业的各方面支持为创业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了可靠的、强大的活动保障。

  3.寻求专业指导

  因大学生自身水平限制,为了提高产品技术还需邀请专业领域的优秀师长,给团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帮助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开展。技术创新是创业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的指导可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支持,让创业更加有动力。

  4.促进校企合作

  企业是市场发展的基石,在对市场发展的认识和判断中占据独特优势,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鲜活力量,校企合作模式使得双方合作互惠互利,双赢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市场发展的选择。

  团队此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只是一个小小的探索,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医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此,传承发扬中医药精华,使其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还需更多人参与进来,进行积极探索,并不懈努力。我们青年一代应在推动优秀中医药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中应勇担重任。

  总结:

  回顾创业这几年的历程,团队感受到了国家、学校、老师、同学们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也发现校外基地看好大学生校园创业的优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创业不断增加帮扶举措。大学生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效应,不断立足专业、开拓思维、勇于创新,才能谋求更长远的发展。C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艳梅,黄姗,黄玉静,洪蕾.从武汉抗疫看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新的医学模式.中医药文化.2020年(02):7-13

  [2]毛嘉陵,康赛赛,王晨,李婧昳,毛莎莎.中医药科学文化传播的战略分析(二)——中医药的未来与传播战略.中医药通报.2020年(02):5-9+71


【编辑:editor】
上一篇: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分析
下一篇:课程思政视角下《运输管理》课程改革探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