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科技化不断推进,人才的发展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人才定位精准营销”的人才发展模式不断推进,要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经济环境下找到突破口,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思路将是人才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凸显自主创业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创业人才应当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不断自我完善。在此背景下,自主创业相关的体制机制也应当实现创新发展,紧跟人才精准定位的潮流,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相关机制,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加强自主创业正向宣传,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路优化。本文便针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的的发展历程和创新途径作出探讨,以解决“人才定位精准营销”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思路的高速高质发展。
关键词:人才精准定位;大学生;创业创新;思路发展
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思路的转型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人才教育模式创新发展都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前自主创业在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创新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各个方面,打破传统创业的理念模式,加快落实国家创业政策,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着重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是对我国科教兴国号召的坚实力量的响应。而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不仅仅是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活动是大学生对自身学业的进一步强化,是大学生主动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提前尝试。现代择业方式丰富多样,自主创业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对于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形式。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而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增加,这就导致了毕业生数量的陡增,而市场有效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增幅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供需不平衡。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为自主创业制造了巨大的创业机会。新的就业方式不断涌现,就业者也在不断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率一直很低,这就表明大量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技术成果被搁置,实际转化成经济能量的成果很少,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也是我们在创业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偏低,一些大学生在还没有做好创业规划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创业,导致受挫较多,放弃较早。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创业活动,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创业能力。
二.针对大学生创业思路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一)大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大学生成长环境还都主要发生在校园内部,高校培养重在知识传输,而实践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创业实践能力欠缺,遇事解决能力不足。而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己创业的实质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把创业话动等同于“经营话动”和“社会实践”。而实际创业并非如此,会涉及市场、销售、财税、产权、管理等多个方面,创业过裎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挑战和困难,这需要大学生更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准备并不充分,对创业认识不够全面,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失去信心,想要放弃,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并且较多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科学的创业计划,在创业初期光凭自己的一腔热血,不重视实地调研,缺乏可靠的材料和技术支持,对市场分析不准,眼光太高而实力不够,这就导致创业失败在所难免。刚刚创业的大学生人脉资源有限,掌握市场信息和资源不足,单打独斗,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阻碍因素。
(二)高校教育的创业创新培养不足
众多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不足,虽然有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措导中心,但其实际发挥作用有限,创业指导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人员担任。而且各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课却很少。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虽然各高校有建设本校大学生就业网站,但并没有专门的创业网站建设,只是言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略显单薄。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准备不足,创业型指导教师较少,并没有加大对于创业型教育人才的引进。同时我国对于高校创业型教师培养也还不够重视,相关专业人才资源不足,还未开设专门的创业教师培养专业。并且高校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热情引导不足。再者就是创业的风险较高,很多高校为了避免给学生担责任、出风险,而不愿意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创业。
(三)政府政策落实存在滞后
如何建设有利于创业,并帮助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环境,是政府部门关心的重要问题。国家政策和法律方面对创业的支持和扶植政策是大学生创业的政治基础。大学生创业除依靠政府的支持外,还有赖于市场的影响,透明、规范和公平竟争的市场环境是大学生创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应当降低企业入门壁垒,消除自主创业障碍,提供经济支持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需求。但目前政府政策的落实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方的政府扶植能力不同。我国政府必须考虑到这种地区差异,要为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高品质的创业环境,更加专业的创业配套设施,不断调整创业政策,不断落实创业政策,充分发挥能动性。
三.“人才定位精准营销”模式下大学生创业思路的优化分析
(四)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年龄优势,因为年轻,所以无畏,有勇气,有热情,但这同时也是他们的缺点,因为年轻,经验不足,一切都需要磨练。大学生思维更为敏锐,对市场的变化有更强的洞察力,能够更快地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因此,相较于其他的创业者面对相同的创业条件,他们的理论能力将是优势。但是创业并非易事,要想成功,大学生自主创者必须在在读期间巩固专业知识,精学自己的专业。一定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后期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两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要求。对创业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自主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这可以通过接受创业教育和实践经历来提高,经验可以在校园生活中通过勤工俭学、兼职打工等形式逐步积累。创业的思维能力和决策水平可在参加实践和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家庭因素,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个人的创业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家庭成员对创业的态度和看法对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十分重要。如果家庭成员都支持,那么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可以获得心理支持,有利于其自信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高校积极展开创业创新的培养战略
创业教育是创业人才建设的重要途径,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基地,高校不仅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要积极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丰富的创业活动,积极的创业激励机制等都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的重要渠道。高校需要更新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学术团队。另一方面高校应主动联系企业和政府,多方同时指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还可以高校联合,允许学生跨校选课,加强校际之间的沟通和教育资源共享。
(三)政府加强创新政策的落实
政府作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推动者,在要积极建立协作机制,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完善资金保障、税费减免等优恵政策,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环境。政府还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优化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大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经济补贴,并保障专利合法权。为大学生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初期的成本,减少创业费用。对大学生创办的企业放宽政策,降低注册成本。还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等免费服务措施。政府还可以为大学生搭建融资平台,改善大学生创业融资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简化大学生创业贷款的申请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思路的优化在当前“人才精准定位营销”的市场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自身综合能力欠缺、家庭各种因素阻碍、教育提供的创新培养不足、政府政策落实出现滞后等问题,我们要积极利用现代新媒体渠道的宣传和公开优势,加强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宣传,打破家庭阻碍,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推进高校创新教育改革,促进政府的政策落实监督,推动大学生创业的长期的创新性发展,实现大学生创业思路的优化,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现代社会的长足发展。C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晓滨,王诗萱,李耀如,侯智中,易俗.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科技与创新,2020(10):114-115.
[2]任金恒,徐永涛,霍宁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0(16):52-53.
[3]陈莉.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保障体系研究[J].山西农经,2020(10):91-93.
[4]阳骁,余思瑶,石季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成效之影响——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37(03):103-108.
[5]王华琳.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新特色——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类专业人才教育定位及培养模式探析[J].艺术百家,2013,29(S1):31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