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供应链的完善能够有效解决生鲜农产品的供给问题,物流的完善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然而,我国现代生鲜农产品在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上存在市场定位不清、渠道模式发展失衡以及供应链上的相互协作水平不高等问题。本文对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机会,进行梳理,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1.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趋势与机会分析
1.1农产品结构性供给过剩
供给过剩将会把生鲜农产品推向买方市场,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艾瑞咨询研究院公布的数据统计,我国自从2010年起,关于生鲜农产品滞销的事件就已经达到1600多起,到2019年,同样的滞销事件达到3000多起,这反映出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已经逐渐超过市场需求,进入结构化供给过剩时期。因此,所有的供应链环节都需要围绕下游最终消费者来重新确定目标,农产品供应链的质量被进一步放大。
1.2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多元形态
我国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在内部颁布的政策规范指导和外部市场竞争融合的力量之下,我国生鲜农产品正逐渐摆脱低效率、成本高的运作形态,并逐渐走向成熟。就当前情况来看,生鲜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零售商等多种主体并存的多元形态。其中包括大型商超、生鲜电商、生鲜超市、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态,这将给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带来更大的空间。我国上亿规模批发市场的数量对农产品物流的管理,冷链企业的布局带来产品成本的优化,可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更好地建设产品品牌。
1.3流通渠道压缩,品牌建设空间加大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供给与需求的交易信息成本降低,带来了生鲜农产品的产销流通渠道发生巨变。其中越来越多的批发商市场开始进行信息化改造,渠道的优势在逐渐消退,在这种环境下,给了零售商和物流商这样的中间层组织更多的品牌建设空间,可以利用触达客户的优势来建立非生产端的品牌形象。
1.4直供模式兴起,需求增多
农产品直供模式的兴起,必将会带来社会化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兴盛,也就必将产生巨大的需求。流通渠道加速融合,未来零售商和渠道商将会加深前置仓网络建设,当前盒马鲜生开始mini小店建设,取代前置仓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直供模式建设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冷链的车线路、零担物流的需求,同样,干线物流、支线物流的农产品冷链运输的社会化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强。
2.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的缺陷
2.1市场定位模糊导致渠道模式发展失衡
我国是以多级批发为主的传统供应链,且发展较为成熟。当前经营生鲜农产品企业,如盒马鲜生、天猫超市、易果生鲜等电商企业,他们之间的竞争方式仍然停留在价格折扣以及配送服务上。[5]在线下零售体系较为完善的情况下,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供应链市场定位模糊,不准确,当前是以B2C为主的渠道模式,加上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而较少关心差别不大的农产品价格。而O2O、B2B渠道模式相对于B2C发展模式,其渠道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通过阿里旗下的1688批发网、叮咚买菜等农产品交易网站上来看,批发的交易量是非常小的,交易并不充分。
2.2流通主体薄弱是发展的首要限制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熟的流通模式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较为薄弱。日本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以多级批发商市场长链条模式为主,经过中央批发市场、多级中间市场、地方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主要的流通主体是农业协会,美国以发展大型的配送中心的短链条模式为主,通过建立B端配送中心,向大型超市直接配送农产品,进行连锁零售,配送中心主要由批发市场或者代理向其供货,以合作社为主,物流设施优化,流通效率高,流通环节少。相比之下,通过我国现存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程图,可知我国流通模式更为复杂多样,出现了多级批发商的流通体系,也出现了农超对接等直供模式,流通主体以个体农户为主,农产品供应链流通市场还需要加强流通主体的组织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完善。
3.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策略
3.1搭建灵活高效的末端冷链配送体系
随着我国超市、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以及B2C电商、O2O平台等模式快速发展,线上与线下的渠道融合已经成为生鲜供应链的大势所趋。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未来几年,前置仓网络、农超直供模式的物流量必将进一步提升。超市、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能够直接对接社区服务站,我国社区服务站的规模正逐年提升,从2015年的12.8万个,2017年的14.3万个,2019年的15.2万个,社区已经成为住户网络化管理的基本单元,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有200户以上的社区有9万个,1000户以上的社区数量达到了18万。企业应攻入社区,布局社区冷链配套设施,组建以社区为核心的冷链域城配网络。
3.2减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环节
减少流通环节,保持供应链各个环节信息畅通是优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重中之重,在这期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首先是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支撑,其次就是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交通路网建设。建立“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模式,如下图所示,接近消费者的大型零售超市、政府高校的餐厅、农贸市场、路边摊直接从上游源头,包括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地等,采购生鲜农产品,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这种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农产品的新鲜度,中间无需经过多级缓解的周转,增加了信息的透明程度,可以有效避免牛鞭效应产生的需求与供给信息扭曲。
图 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流通模式C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石岿然,孙玉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57):13-17.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发展情况和趋势[EB/OL].[2019-2-2].http://www.100ec.cn/detail--6435671.html.
[3]王虹,孙玉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全渠道运营模式分析[J].工业工程,2019,22(06):74-79+109.
[4]王朋营,张亚星.新零售下的企业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最优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9(34):177+189.
[5]高敏.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发展缺陷与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140-143.
[6] 张玉春,王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9(09):139-141.
[7]于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9(02):133-134.
[8]任青青.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及其模式设计[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