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研究
文/徐恒港 魏霞  2020年第08期第121页  2020-07-21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了全中国,且迅速蔓延至全世界,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严峻的挑战。为打赢这场“阻击战”,社会各界纷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然而在"战疫"的过程中,尤其是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事件的突发性强,缺乏相关准备;废弃物产生量骤增,处理能力不足;医疗废弃物处理难度大且存在非法回收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 医疗废弃物; 储存运输; 污染控制

  1.废弃物处理分析

  1.1国内废弃物的处理现状

  自2019年年底疫情爆发以来,随着病毒的扩散和确诊患者数量的增多,全国各地区产生的医疗废弃物总量与日俱增。尤其是医护人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医用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废弃物,随之而来的就是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难度的加大。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数据显示[1],疫情发展较为严重的2月,单日最高可产生医疗废物2719.1吨,实际处置医疗废物2749.8吨;3月份达到高峰,单日最高可产生医疗废物3135.7吨,实际处置医疗废物3157.7吨。

  1.2废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1)事件的突发性强,缺乏相关准备

  当疫情爆发时,自首例确诊至大面积传播只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由于爆发时间和爆发过程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疫情期间急剧增多的废弃物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且缺少相关的处理预案及专业的处理设备和场所,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废弃物处理,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挑战。

  (2)废弃物产生量骤增,处理能力不足

  按现有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相关标准,医疗废弃物必须由特定的处理部门进行处理,疫情爆发期间,医疗废弃物被人们视为“头号危险物”。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武汉市医废处置量由日均45吨增加到日均291吨,翻了6.5倍。由于医疗救治行为而产生的废弃物总量呈爆发式增长,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没有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增大处理能力。

  (3)医疗废弃物处理难度大且存在非法回收

  与生活废弃物相比,医疗废弃物有更加复杂的处理流程,需要置于专门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包装物和容器需要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被警示标识的规定》[2],且在盛满3/4个包装物时就需要封口并张贴警示标识。而疫情期间,医疗废弃物具有更高的感染性,比平时的处理难度更大,若管理不当将会流入不法分子手中,安全隐患丛生。

  2.国外医疗废弃物处理经验

  2.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医疗机构会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则培训,将医疗废弃物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严格分类[3],比如在医院内部放置一些不同颜色医疗废物桶,在收集废弃物时当即做出分类。对于一些污染严重、具有辐射性或者与传染性接触的医疗废弃物,会放到红色废弃桶内,将这类医疗废弃物交给有医疗废弃物处置资质的专业第三方公司处理,由他们专门负责定期去医院回收,在运输到处理地点后会将这些废弃物单独存放在封闭的区域内,由公司内有资质的专业人员处理后再立即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

  2.2日本

  在日本,医疗废弃物属于产业垃圾,其从收集到处理全过程的管理都严格把控[4]。日本医院产生的95%医疗废弃物都是交给第三方公司处理的,垃圾处理企业要进行实名注册登记,两者之间必须签署详细的书面处理报告,且医院有权知晓废弃物处理公司的处理情况,如处理设备、处理方法、处理废弃物种类等;在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

  2.3美国

  美国在处理医疗废弃物过程中,会在废弃物和容器上都贴上具有标识性的标签,并标注日期,进行密封后集中收集到一个区域,而每个容器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在运输环节,废弃物处理公司必须使用与废弃物相符且国家规定的设备,工作人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废弃物运送至处理地点,且废弃物产生部门必须对运输到处理的全过程负责;相关督察部门不定时检查废弃物的处理,包括储存方式、运输交接、废弃物处理登记等。

  3.对策及建议

  3.1培养更多的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

  医疗废弃物相较于普通生活废弃物具有危险系数高、处理成本高和处理步骤复杂等特点,这决定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必须要由专人来完成。而正常情况下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相对固定,医疗废弃物处理专业人员的数量是根据正常情况下日均产生医疗废弃物的量而确定的,当遇到疫情时,医疗废弃物处理人员往往出现不足的情况,无法完成相应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所以,应当在未遇到突发事件前培养好相关废弃物处理的专业人员,根据相应培养标准进行培养,以保证在将来遇到突发事件时拥有足够的专业劳动力去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

  3.2完善医疗废弃物处理相关法律,杜绝黑色产业链的形成

  目前我国已出台《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法规,但欠缺对于废弃物处理的工作人员的相关法规。由于医疗废弃物黑色产业链的利润巨大,常诱使相关工作人员为了利益进行非法交易。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专项法规杜绝此现象的发生。另外,医疗废物处理工作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上岗,保障其安全,每年应经过严格培训并进行相关考察。同时要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保障法律的实施,规范其标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使法制治理机制的形成。

  3.3加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投入

  目前国内对于废弃物处理设备的投入较少,需要国家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好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完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进焚烧类处理机构的焚烧设备,做到无公害、低排放处理,确保焚烧处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在集中焚烧处理医疗废物的应用方式下,引进医疗废物高效无害化处理设备,使医疗废物在产生源头就地无害化消毒处理,减少废弃物运输里程,降低医疗废弃物污染风险。C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2019-12-31]

  [2] 刘苏燕,姜亚绒,杨聪梅.医疗废物管理方法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199-200,2015.08.

  [3] 邓乔丹.广东部分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水平调查及评价研究[D],2011.

  [4] 张瑞珍,双喜. 国外废弃物处理、资源再利用的法律与经验和方法[R]. 2012-12-15


【编辑:editor】
上一篇:普惠金融视角下相关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生鲜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策略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