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安全管理
文/霍露露  2020年第07期第135页  2020-06-18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力资源安全管理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健全地方法规标准体系,严格安全准入制度,规范监管执法司法行为,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要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强化企业预防措施,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人力资源;安全;管理

  一、大力推进依法治理

  (一)健全地方法规标准体系。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立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协调机制,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并根据需要制定安全生产专门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增强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解决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健全安全生产地方标准体系,加强涉及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消防、城镇燃气、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标准和安全规程的制定修订。鼓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更加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标准,积极借鉴实施国际先进标准。

  (二)严格安全准入制度。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条件,严把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的安全关口,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达不到安全及职业健康条件的,一律不予建设和投入生产运行。严格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港区等功能区规划编制、产业布局,严格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的市场准入。坚持强化监管与便民服务相结合原则,对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严格办理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实施网上公开办理,依法严格监管。对取消、下放、委托的行政许可事项,建立完善制度措施,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

  (三)规范监管执法司法行为。制定全市(县)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督管理办法,明确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主体,依法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计划制度,市(县)区、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依法制定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报同级政府批准,按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规定,严格实施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案件集中审议和评估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自由裁量细则,规范行使行政执法权。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协调配合,完善安全生产违法线索通报、案件移送、案件协查和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等工作机制。公安、检察院、法院要加强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联系,依法开展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工作,视情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执法行为规范化。积极探索开展安全生产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1]。

  (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发挥人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监督作用,定期组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发挥政协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监督作用,围绕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开展民主监督和协商调研。建立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评估执行效果,防止滥用职权。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完善执法监督检查、执法评议考核、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非法干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纠错和信息公开制度,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向社会公开权力运行流程,以及监管执法依据、内容、标准、程序和结果,保证执法严明、有错必纠。探索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社会监督员制度。

  (五)健全监管执法保障体系。制定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规划,明确监管执法装备、执法车辆和应急救援用车配备标准。按全省规定统一安全生产执法标志标识、制式服装,配备使用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建设行政执法网上平台,实现市(县)区、镇(街道)行政执法数据联通共享。建立完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管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将监管执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全额保障范围,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岗位津贴。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制度,激励保证监管执法人员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确保规范高效监管执法。严格监管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录用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凡进必考、入职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保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基本稳定。

  (六)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坚持问责与整改并重,充分发挥事故查处对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促进作用。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制,明确组长职责权限,建立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典型事故提级调查、跨地区协同调查和工作督导机制,规范事故调查行为。建立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支撑体系,组建事故调查分析专家组,所有事故调查报告要设立技术和管理问题专篇,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批复结案后及时全文发布,回应公众关切。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和责任追究执行情况跟踪督办制度。事故结案后一年内,负责事故调查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评估,及时向社会公开,对履职不力、整改措施不落实、责任追究不到位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完善司法机关参与事故调查机制,严肃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二、建立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

  (一)加强安全风险管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科学合理确定企业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区空间布局,严禁违反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在人口密集区建设高风险项目。高危项目审批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城乡规划编制、设计方案审查、规划许可、批后监管等各项工作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业态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督促指导企业全面构建较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预警、处置和责任等“六项机制”。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危产业转型升级。位置相邻、行业相近、业态相似的地区和行业要建立完善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市(县)区、镇(街道)三级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生产安全预警机制,明确重大事故减灾措施,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实行安全风险预警控制,有效防范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化工园区封闭式管理和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测预警,化工园区每五年开展一次安全风险定量评估。

  (二)强化企业预防措施。企业要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开展风险点排查、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针对高危工艺、设备、物品和重点场所、岗位,制定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分级管控措施。对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设施,要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方案。推进企业较大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建立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及时向当地安监部门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双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刘劲哲、樊纲、胡鞍钢认为:应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标准化。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着力提升现场应急处置能力[2]。发挥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隐患治理监督机制。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隐患排除治理工作的监管机制。以感知安全系统为依托,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建立与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系统联网的信息平台,完善线上线下配套监管制度。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执法,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采取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供电和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按规定给予上限经济处罚,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格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安全生产考核中的权重,对整改和督办不力的纳入政府部门核查问责范围,实行约谈告诫、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落实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政府要切实加强城市运行风险管控,负有城市建设、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排查区域内安全风险点、危险源,落实管控措施,构建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逐步实施对重点隧道、桥梁和管廊工程的在线监测。加强大型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维护的监督管理。定期对城市燃气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安全评价和巡查,及时清除各类隐患。完善危旧房屋监控和评估机制,逐步实施危旧房改造和拆除工作。提高基础设施安全配置标准,重点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隧道桥梁、管线管廊、轨道交通、燃气、电力设施及电梯、游乐设施等的检测维护、安全管理。经济学家刘劲哲提出:要完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监管,做好重大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工作。公安、民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安全监管、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联动,严防自然灾害引发事故。C

  (作者单位: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李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9(3):53-55.

  [2]杨海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明确环保监管职责[J].投资与创业,2017(12):122-126.

  [3]孙颖慧.农村人力资源应就地就近转移就业[J].中国农业会计,2018(7):52-54.


【编辑:editor】
上一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中国石油人事业务的应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