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吕翊菲 卢杰飞 覃珺 文雯 苏一华  2020年第06期第134页  2020-05-22
 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密切了我国与周边几个国家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中央提出的“产学融合”的教学理念在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中得到提倡与应用,由于该教学模式应用时间不长,因此目前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给物流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思考迎合“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对物流业的创新与进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物流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也相应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中央提出建立“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职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响应中央所提出的“产学融合”的发展理念方面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高职院校需要探索物流管理“产学融合”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创新性的物流管理人才。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物流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布局是新时代条件下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交流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有利于在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下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作为在“一带一路”工程中占先导地位的物流产业,伴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物流产业获得极大的发展活力。首先,我国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为经济转型提供发展路径。其次,带动了我国物流沿线基础设计建设的发展。最后,有利于我国物流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也促进了我国标准物流人才培养的进程,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逐渐提高。
  二、 “一带一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物流行业是新时代条件下衍生的突破地域、行业、部门的新型产业,既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也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便捷化,物流业获得飞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为物流行业的创新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一带一路”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市场需求视角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物流行业的岗位类型多样,不同的企业需要招聘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跨国物流运作、集装箱拆卸与管理等相关的物流理论与实践技能,在企业与国外公司进行对接时完成物流咨询等服务。其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物流管理职业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的特点,经过同一发展类型、同一层次培养的物流管理毕业生,在未来就业时职业定位对应一个职业层次带,而不是对应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的职业层次,但是伴随着物流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在物流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都需要掌握国际知识与操作技能。最后,新的时代发展条件下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同时具备专门化与复合化的知识与技能,物流管理人才不仅要精通本身所从事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且要求具备其他知识技能,岗位的知识能力结构呈现复合化的特点。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临港物流方向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如图1所示,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在加强国际物流运作理论与实践技能教育的同时,对国际贸易与对外语技能的要求也要引起重视,根据职业要求培养相符合的物流人才。

 

 

 

图1临港物流方向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性与应用型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阶段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
  三、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物流管理人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学生培养主动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不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更不利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能力。其次,当前学校方面使用一些观点落伍、知识陈旧的参考教材,教学中引用的案例也是很多年以前国外的优秀案例,不能适应当下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到对于国际风俗知识的讲授,不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文化沟通能力。这样不利于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不能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友好交流,甚至很容易发生文化冲突。
  (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产出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物流管理学科重视对实践能力的强调,学生需要在训练与实践过程中反复熟悉各项技术、装备的操作流程以及国家规则、单证的填写等实际操作技能。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大多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可以调动同学们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环节。即便在课程设计时包含了这些实践操作项目,但是很多教师不能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意义,因此大多数实践操作课都是走过场。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只熟悉理论知识,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流程不甚了解,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进入到物流进行实习时,也常常会发生学校教学理念与企业追求目标之间的冲突。企业常常会按照生产的实际需要来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并且经常让学生参与一些与专业不太相关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一般安排学生只学习某个固定工作岗位的工作,很少能为学生提高物流管理全方面的技能考虑。
  (三)产教协同培养机制缺失
  “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落实,需要学校、物流行业、企业三方的共同协作,在精心研制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掌握娴熟的物流操作技能的全面素质发展人才。但是当前来说,物流企业更多的是从减少生产成本的角度来出发,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重视度不够,不能意识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物流管理人才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意义。产教协同机制缺失,只有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作为支持条件,这很难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四、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图2 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产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物流教育人才队伍的结构
  我们可以从知识结构、人才比例结构、年龄结构三个方面出发优化物流教育人才队伍结构,从而提升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水平。首先,高职院校要及时更新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争取教学内容处于时代发展的前言,并且增加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风土人情、风俗等相关知识,努力培养与国家社会接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次,寻求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大型物流企业的协助,如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物流企业家到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参与学科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训教学与指导,联合培养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最后,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如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注重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培养制度,选派有潜力的专职教师出国深造,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与专业知识,优化物流教育人才队伍结构。
  (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需要在教学工作中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使教学内容做到实用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对于物流知识按照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整和与运用、实践能力进行分模块教学,提出不同的掌握要求,引用线上教学、PBL等新型的教学方法,重视对代理报关业务、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等内容的学习,融入相关的国际物流惯例规则以及跨文化交流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同时,通过校外现场观摩教学及定岗实习,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们多参加一些有关物流管理专业的大赛,保持校内的实训实验室常年对学生开放,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参与企业实习项目时,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攻关项目,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在“产学融合”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共同更新课程体系
  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背景,根据专业体色,结合“产学融合”理念与企业共同开发、更新、优化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改变过去传统知识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适应性、时代性、实用性的原则,形成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培养体系。由企业与行业专家对专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实践教学,确定课程结构与具体教学内容。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采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树立“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将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角色中进行演练操作,实现技能与知识、生产与实训的无缝对接。同时在课程考核上,要拓展多元式评价,构建以教师、企业、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式评价,调整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评价比例,注重对学生素养和实践技能的评价,最终确定产教融合的教学结果。
  高职院校还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加强与国外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成“国际交流资源库”,及时掌握最新的物流管理前沿知识与动态。
(四)创建与企业岗位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实训项目
  当前“产学融合”的培养模式下,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企业训练项目时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型、低端的实训项目,这与当前“一带一路”倡导所需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不相符合,同时也不符合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与国际环境,选取一些高标准、高定位的实训项目,密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共同开发共建港口仿真实训室、实训基地,将企业实际工作流程作为实训项目的基础,使实际生产与实训项目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实现教学、工作、学习一体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结语: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现代化的综合性产业,也是展现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高职院校要紧紧把握这个发展机遇,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重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物流发展体系。
(作者单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北部湾港口物流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研究(编号2019KY1494)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许艳英,包宋建.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重庆市的数据[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2]刘向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9 (08) :19 -24
  [3]王兴,陈长英.新时期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13) :5-11
  [4]牟婷,柏文涌.特色高水平院校建设背景下高职内涵发展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 (13 ) : 12-18
  [5]任占营.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 (19) :53 -57

【编辑:editor】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思考
下一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演化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