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回收物流发展
文/赵婷婷  2020年第02期第106页  2020-01-09

  摘要:物流是流通领域的重要支撑,回收物流是物流链条里系统效益的关键节点,回收物流的功能管理与社会资源的再利用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本文从涉及我国回收物流发展意义,回收物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措施,为今后我国回收物流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回收物流;逆向物流;废弃物物流;垃圾分类

  回收物流指不合格的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从需求方到供给方所形成货物的实体流动。[1]在生产消费中,商品本身由于变质、损坏或者已经达到使用的寿命,失去了自身原本的使用价值,将这些商品进行回收再生循环利用,就是回收物流。目前废弃物物流和逆向物流因为其主要的流程和功能的相似也被纳入回收物流系统中。

  一、回收物流的现状

  我国对回收物流逆向物流研究多年,复旦大学朱道立教授认为对逆向物流系统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结构把逆行物流分成简单逆行物流和带有回收中心的复杂逆向物流系统,讨论回收中心、回收物品导向和网络结构设计三种技术系统;西南交通大学的孙林岩教授和岳辉教授分别从逆向物流发展的复杂性和库存控制模型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的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局限于理论的研究,缺乏实际情境研究。在美国全部物流成本占全国的经济总量的百分之十,而逆向物流成本就占总物流成本的百分之四,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等行业,实施回收物流的经济利益非常可观。

  二、我国回收物流发展存在问题

  1. 回收物流思想观念还未确立

  由于我国回收物流起步比较晚,普通百姓对回收物流的认识非常有限,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回收物流概念闻所未闻,没有意识到回收物流对环境保护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真正对逆向物流的投入微乎其微,前期的投入金额巨大,产出很少,资金周转期比较长。[2]

  2. 政策上缺乏对回收物流的管理和规范

  回收物流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在我国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为回收物流的实施很多的时候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从市场源头进行约束管理,既要保证回收商品的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3]又要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规范管理,构筑回收物流系统的发展框架,甚至是给予一定政策上的优惠和税收上的减免,吸引广大的投资者能够加入到回收物流的朝阳产业。

  3. 回收物流技术上的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回收物流技术因为起步晚,没有很好的规划,所以现在有些在物流行业内部属于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危害;在设施设备的引进上,物流的现代化升级程度与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很大的差距,在西方一些先进的国家的回收物流操作车间,是无人化的自动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我国一些地区回收物流仍然仅仅停留在用火烧、用土埋等精细化的提炼加工程度不高方法来处理;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没有与生产环节做好规划,选用的很多材料是非环保的,和国外的可重用、可降解的材料的普遍使用形成很大的差距;回收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仍然存在很大的短板,很多信息滞后,投入生产和回收物流中的产品是重复作业,浪费了很多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废弃物物流和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没有形成信息系统体系,也没有整体规划和标准化处理的技术标准。[4]

  三、回收物流宏观发展措施

  1. 确立回收物流网络体系

  在源头上确立生产企业责任制。商品来源于生产,熟悉商品的分拆、再利用,没有比商品生产企业更合适的人选,通过立法,将进出口商品的回收责任强制落实到生产企业,政府、学校、事业单位在采购商品时,优先采购再生商品,鼓励生产企业在商品的设计、制造、进口、销售承担义务采用环保再利用的材料,对回收商品的收集处理再使用做到落实企业。企业使用分解、回收再利用的材质设计,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将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过程中推广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参照国外的经验,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试点,再向全国推广。在网络体系的节点上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回收处理中心。回收处理中心无论从选址到资金的投入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运作,如果仅仅是生产企业来承担,一方面对企业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对环境较大影响的废弃物物流和逆向物流都需要政府的监管,政府或者社会公益组织来出资建设回收物流处理中心是进行回收物流的关键保障,需要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配合搞好回收处理中心的运营。[5]

  2. 配套回收物流的奖惩措施及法律法规

  要想充分调动生产企业的回收积极性,既要加强政策上的引导,更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对社会责任感强,承担回收物流任务重企业给予先进集体、优秀企业等表彰及物质上的奖励。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框架体系,针对生产企业的回收物流实施、社会回收物流力量实施、个人参与回收物流的实施,建立起回收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银行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参与回收物流表现优异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完善回收法规的实施细则,详细划分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办法,废旧汽车回收处理细则,废旧家电的回收再利用标准,包装废弃物处理办法等,使回收物流有法可依。

  四、回收物流微观发展措施

  1.事前控制回收物流流入量

  减少退货量,针对源头制定严格的退货政策,流通销售领域由于宽松的退货条件导致恶意退货,坚决消除。在生产领域强化生产管理,减少因差错导致的产品回流。尤其在采购环节减少采购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度,尽量避免物资采购过剩造成的消费滞留。在运输仓储环节减少运输产品路程短、产品部件货损货差、重复运输的浪费严重现象;储存方面做好相应的注意事项,避免因商品变质、损毁引起回流;加强信息化订单管理手段,减少因订单输入错误引起的回流。

  2.事后提高逆向物流回收利用率

  在流通领域,制定统一的回收物流标准,对物流中心的操作流程要进行标准化操作,尤其在废弃物回收物流、例如家电、汽车等产品的回收,吸取先进国家的回收处理经验,提高零售商的回收物流效率。通过建立信息化回收平台,实施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逆向物流动态反馈,可以加快处理速度,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3.正向物流与回收物流的协同发展

  在发展回收物流的同时,也要注意正向物流的动态,两者发展的要素是相同的,要形成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信息共享,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两者的发展都需要物流中心,而物流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正向物流、回收物流、信息处理,这样通过物流中心压缩处理时间给生产企业和回收物流企业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五、回收物流今后发展趋势

  1.供应链管理环境的回收物流

  回收供应链是对用户手中回收产品进行分类处理、检验检测、处理加工和循环再利用的体系,回收物流的标准化操作应该是产品回收、逆向物流、回收产品的分拣、再加工、再销售的流程,在操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进行整合信息,要使生产企业与物流公司在产品链和产品渠道上结成战略伙伴,整合人力资源,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约束产品的供应商,开发设计出可回收的产品,在回收领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绿色的回收物流

  既然回收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的基本功能,那么就必须在这些功能的绿色发展下功夫,首先是绿色运输,目前我国的运输主要是燃油消耗和尾气的排放,所以要合理优化运输线路和运输工具,避免重复运输和迂回运输,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燃料,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其次是绿色仓储,仓库的布局要合理,不能松散,减少空载率,仓库选址的建设要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再次是绿色的流通加工,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产者将过去分散加工变为集中的规模作业方式加工;生产者集中处理加工产生的肥料、废弃物,与物流公司无缝衔接,降低废气物物流产生的成本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的信息处理,是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共享,使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能耗和浪费。

  3.第三方回收物流

  依据西方国家处理回收物流的先进经验,对于没有能力完成回收物流的生产企业可以将回收物流的任务交由第三方物流来运作和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对回收物流运作的阶段从初级到高级是分阶段进行的,初级阶段是我国相当一部分的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仅仅局限于基本功能,第三方回收物流中心只负责运输、收集相应的产品、原材料等,而对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等还很少;中级阶段是第三方回收物流中心作为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运作模式,不仅代表生产企业进行回收产品、原材料,包括库存增减、订单预购系统也会参与管理;高级阶段是以战略伙伴的联盟运作模式,回收物流中心作为战略伙伴,与生产企业的经营利益相关,不但要完成回收产品、退换货等回收物流的功能,也会参与到企业的供应链中去,作为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而存在。

  4.信息化的回收物流

  信息化的回收物流在未来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经阶段,传递和处理各种物流相关的情报,与物流过程中的订货、收货、库存管理、发货、配送及回收等职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回收物流的信息化平台,特别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这种回收物流信息化平台不但是国内信息集成的主要渠道,也是联系合作各国回收物流信息共享的桥梁,尤其是以“互联网+物流”的未来,更需要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依托的数据平台为回收物流产业服务。C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PJZYKYKT201812

  参考文献

  [1] 戴菁.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与库存控制模型述评[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4(11)

  [2] 张余任. WEEE对欧盟市场的冲击——绿色供应链管理[J]. 电子与电脑. 2004(11)

  [3] 李颖,许少华,周晶. 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4] 田宜水,赵立欣,孙丽英,孟海波.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

  [5] 杨光勇,计国君. 构建基于三重底线的绿色供应链:欧盟与美国的环境规制比较[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2)


【编辑:editor】
上一篇:中欧道路交通研究
下一篇:基于托运人选择偏好的多式联运文献综述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