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向好 险阻仍多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20年第05期第30页  2020-04-20

  我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复工复产也在有序进行,然而海外疫情正在蔓延,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对此如看待与应对?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纵横捭阖,发表看法。

  产业链的喜与忧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进入4月份中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控制,复工复产也在有序开进行,从刚刚公布的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回升,物流业景气指数回升幅度也很大,这说明与2月相比较,经济趋向好转,对此请三位专家谈谈你们的看法。

  金玉其中: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指数。3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21个制造业行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3月企业采购环比增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1%和52.0%,比上月回升26.3和22.7个百分点,生产指数高于新订单指数2.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产能有所恢复。采购量指数为52.7%,比上月回升23.4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活动较上月活跃。

  把酒临风: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2.3%,高于上月22.7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回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证券行业外,其他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交通运输、零售、银行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相对较高。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8%,较上月回升17.1个百分点,其中邮政快递、零售、电信等行业均高于总体。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低于服务业总体指数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复工复产进度较服务业总体滞后,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夜雨观澜: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较上月回升25.3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2.7%,较上月回升13.7个百分点。3月份,随着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进程不断加快,市场需求连连释放,物流业景气指数有了大幅回升,物流业务量、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资金周转、企业效益、业务活动预期等都有了明显好转。值得关注的是物流行业运营成本上升更为突出,经营困难加大,迫切需要有效政策扶持。

  专栏小编:在疫情蔓延全球的当下,看来中国有望最先摆脱危机,中国制造业也将率先复苏,促使经济趋向好转。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看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考量?

  金玉其中:有外媒报道称,现在全球经济的唯一好消息是中国逐渐战胜疫情,经济运转越来越好。作为全球经济链中的核心部分,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复工给国际企业减轻一定压力。有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这可能进一步推动一些投资者将工厂转向中国,从而推动全球制造业结构的变化。

  夜雨观澜:我觉得中国制造业仍面临新的危险,原因是我们的工业生产也依赖其他国家零部件供应,在疫情蔓延情况下,中国相关上游原材料、中下游制成品的生产成本将显著上升,甚至也将面临“断供”风险。在全球产业链高度相互连接,且长度及复杂性日益延伸的情况下,似乎很难有国家能置身事外。

  把酒临风: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所出的位置大多数是中低端,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发达国家处于垄断位置,以半导体为例,晶圆、光刻胶等原材料市场份额基本为日本垄断,而在内存、面板领域,韩国电子巨头则占据50%~75%的份额。在以上领域,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仍显薄弱,甚至存在无法自主化的“盲点”。

  专栏小编:疫情危机带来的教训,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在生产布局、技术开发方面采取更积极举措,特别是在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加强投资。可能疫情过后全球产业链会有一个深度调整。

  夜雨观澜:对于全球产业链会的深度调整,我听到很多不同的说法。如,中国防控疫情和快速的复工复产成效,会导致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转移。不过也有相反的说法,疫情之后,全球发达国家对各自产业链的痛定思痛之后,将加快弥补和完善各自或区域化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新的中心,有的甚至在重塑““去中国化””。

  把酒临风:1月份时美国的官员曾对媒体表示,中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促使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现在疫情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更使他们的回流意识愈加强烈,逆全球化、美国优先,可以说是他们的主流意识,我看疫情过后制造业回流美国会有大动作。

  专栏小编:其实,全球产业链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希望自己的国家有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一种幻想,掌握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才是根本,尤其是在高科技方面。

  金玉其中:最近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多部门拟对华为采取新限制措施,使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必须先获得美国许可才能向华为供应某些芯片。这项新规则将针对那些以美国技术为基础、在海外生产、运往华为的低技术产品。在这个规则下,即使芯片不是美国开发设计,但只要外国生产线的某个环节哪怕仅使用了一台美国设备,则生产的芯片也要先经过美国政府的批准。美国的新限制措施将促使华为的供应商在美国或华为中选择一方,这不仅会给华为造成极大障碍,也将导致全球产业链受到影响。

  夜雨观澜:近日媒体曝光了一张华为P40系列核心供应商的名单,除了处理器、音频、控制等多个芯片是华为自主研发的,绝大部分配件也都是国产供应商,没有一个是美国的东西。有报道称,华为在美发布禁令之前,部分关键器件已经进行了备货,所以P40系列依然存在美系元器件也不奇怪,而且5G射频前端完全避开Qorvo和Skyworks也不容易。分析指出,华为此前所备货的美系元器件的数量,应该是按照华为之前所预估的未来两年正常增长所需的量来备货的,这也意味着华为目前的一些美系元器件的库存可能仍然可以支持其明年的需求。这也为华为通过自研以及其他非美系供应商,实现对美系器件的全面替代,留下了更多的时间。

  把酒临风: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3月9日发布的报告,美国从2019年5月开始限制向华为销售某些技术产品,此后的三个季度中,美国顶级半导体公司的收入中位数均下降了4%至9%。咨询报告指出,美国如维持现有的对华出口限制和技术管制,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的营收将减少55%,全球市场份额下降8%,全球营收减少16%,研发投入下降13%~25%。如果美国彻底终止双边技术贸易和技术领域对华脱钩,3~5年后美国半导体企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其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全球营收减少17%,研发投入下降30~60%。这将永久性损害美国半导体产业,并最终导致其失去全球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专栏小编: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的产业链如何应对?

  金玉其中:对国内的产业链布局来讲,应当形成多个区域化的基本完整产业链中心,而不是一个可以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域,紧扣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的垂直整合,加快形成四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产业链中心。

  把酒临风:全球产业链一旦受到冲击,再恢复的时间长、代价大。现在我们复工复产的步伐已在加快,但复产却不达产。比如,畅通供应链物流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免收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等降低物流成本的优惠政策,但不少政策却湮没在物流企业和委托企业的价格博弈之中。我认为,国家给予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原则上应由物流企业享受,而不应成为货主企业压价理由。

  面临的真正挑战

  专栏小编:在全球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情况下,现在海外疫情蔓延也殃及到中国经济。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海外客商纷纷取消订单,有些外贸企业已经扛不住了。对于这种情况三位专家有何考量?

  夜雨观澜:外贸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贡献了将近30%的GDP,现在这驾马车拉不动了。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消息说前1~2月出口为2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6%,这只是因为受中国内部疫情影响导致的下滑。3月份后国外疫情蔓延,海外取消了大量的订单。一些外贸企业上了没几天班就面临放长假、企业裁员降薪,真是欲哭无泪。有人戏称,新冠病毒致死率2%,没有收入致死率100%。没有了工作,就没有收入,连生活都成问题。找工作?回家?谁又比谁好呢?可谓是进退两难。

  把酒临风:随着各国陆续“封关”,海运港口靠泊作业受阻,空运停飞停航成本飙升,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海外需求被“冷冻”,复工的外贸企业面临着订单大量取消,无单可接,无工可复局面。一张张放假通知,字里行间充斥着的,不仅是老板们的无奈,更是员工们的心酸。如果说外贸行业遭遇无妄之灾,愁的吃不下睡不着的是企业老板的话,那么难受的抓心挠肺的一定是外贸出口行业的员工了。

  专栏小编:全球的疫情一天不结束,外贸企业就没订单,工人没有工资就没有消费。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四月份订单会锐减,而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外贸企业的产能。由此可见,我们要跟全世界一起经历下半场的抗疫,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世界,我们已经绑在一起了。

  把酒临风:我们还缺原材料,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基础原材料,必须从韩国从日本、德国进口。我们缺技术,关起门来技术无法快速发展。人均收入1万美元,劳动力成本已经不是40年前,必须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来支撑。我们过去开放政策中迅速缩小技术差距,第一大功臣是开放政策。在全球抗疫过程中,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收缩,救企业。企业还在就有希望。一旦倒闭了就会很困难,企业没有十几年功夫是站不住的。财政政策在这点上要学习别国救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占城镇就业80%,保住他们就是保住社会稳定。

  专栏小编:李克强总理近日考察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时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生存下来。而导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并不理想的原因,其中就有金融方面的问题。

  金玉其中:2月底央行增加了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政策性银行增加350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均用于以优惠利率资金支持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农业和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复工复产,3月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约9000亿元,另外,3月信贷也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央行在3月22日新闻发布会上称,增加5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来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目前累计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已经超过了1300亿元;另外,3月高频数据显示企业票据发生额及贴现额大增,预计表内贴现票据受企业现金流收紧影响有较大幅度增加,总体看,预计3月信贷新增2.5万亿元,增速12.5%,环比升0.4个百分点。

  把酒临风:为什么一再强调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就是因为政策的传导不畅通,给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落实的效率不高,效果就不理想。这也意味着,一系列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很多都可能在传导过程中被扭曲和截留了,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率。不然,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矛盾,早就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矛盾不解决,发展就不会顺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会成为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关闭、歇业、破产、倒闭,都与资金有关,与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有关。

  夜雨观澜:世界多国面对疫情都实施了经济刺激方案,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经济刺激法案》总体手段就是在美国企业、个人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收入中断的时候,由政府通过免息贷款、直接发钱等各种方式,强行输“血”,改善市场主体的现金流,尽可能避免或者延缓激发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测试标准,将部分事实上已经陷入技术性破产或者有破产之虞的市场主体,从破产程序启动的边缘拉回来。《经济刺激法案》中有总额为3500亿美元的小企业专项贷款,符合特定条件的小企业,如有合理证据证明其在疫情期间为薪资、租金、抵押贷款的利息等日常运营开支而发生的贷款,都将可以获得债务豁免。

  专栏小编: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美联储推出了大规模的救市计划——购买至少5000亿美元的国债和20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每日和定期回购利率下调为零。此外,为确保市场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美联储还宣布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债和抵押MBS。这在事实上相当于美联储将无限地通过资产购买来稳定市场。对此你们是怎样看的?

  夜雨观澜:在疫情当下的这个时候,财政政策的用非常重要。所以,包括美国在内多国政府的经济救助计划里均包含了大规模的、直接以现金对个人进行支付转移的项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马上开动印钞机,此次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在美联储看来后果会十分严重。所以美联储毫不犹豫向金融市场无限制注入流动性。美联储的政策是要向金融市场传递清晰的信号——不惜代价进行“兜底”,从而遏制住恐慌性抛售行为,避免金融资产的非理性贬值最终打击到实体经济,为经济复苏提供信心和保障。

  金玉其中:在美联储此次“开放式”量宽在金融市场中,有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美联储正在根本性地改变着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治理平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在2013年,美联储、欧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这全球六大央行,把彼此之间临时性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成了长期协议,而且,任何当事央行都可在自己司法辖区内以另外五种货币中的任何一种提供流动性。这六大央行的货币联盟被称为是“C6”。这意味着,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一个长期、多边、多币、无限的超级储备货币网络已编织成型。发达经济体央行之间在货币互换平台上的协同一致,这是变相地替代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原有治理机制。从今年3月初开始,全球随即出现了美元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为缓解“美元荒”,3月15日,美联储联合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宣布采取协调行动,利用现有货币互换额度为美元流动性提供支持,各央行一致同意将货币互换协议价格下调25个基点。3月20日,美联储宣布,将与上述五大央行的互换操作频率从每周提高到每天。此外,3月19日,美联储宣布与另外9家中央银行建立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其中,美联储与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墨西哥、新加坡和瑞典各自达成不超过600亿美元的互换安排,与丹麦、挪威和新西兰各自达成300亿美元的安排。

  把酒临风:其实,此举就是美联储将其货币网络在原有C6的基础上向C9扩展。经过两次危机的冲击,以美联储为中心的C6+C9货币网络开始形成,美元体系实际上实现了危机之下的“再扩张”,原先以IMF为中心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出现了分裂的迹象。这个以美元为中心、以西方国家货币互换为基础的新货币网络已经发展出治理功能,在汇率、货币供应量、金融稳定等领域逐渐形成机制化的合作。C6+C9本质上是一个排他性的美元体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但被排除在外。这无疑会弱化甚至取代IMF为中心的全球多边金融治理体系。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体系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安排。从中可以看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速制定和推广新的国际规则,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对自身更为有利的、非中性的国际规则来约束或限制竞争对手,力图在中国之外打造出一个制度化、机制化的西方国家间政治、经济和金融集团,同时联合一些发展中国家,重建对西方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新规则、新机制。

  专栏小编:疫情对中国来说不仅是一场危机,更是一场考验,它检验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使中国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对于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国的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将会有一个更高层次部署,经济转型也会更有方向。我们也应该看到,全球疫情结束后,世界格局会出现变化,那个时候才是中国需要警惕和面临的真正挑战。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和供应链
下一篇: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