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法来推动科技研发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7年第12期第28页  2017-11-21

 

在2017年最后的一期“深度”中,哪些问题引起了专家的兴趣?成为他们的谈资?本期我们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在年末之时谈谈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请读者分享他们的看法吧。

 

科技研发是发展的强力支撑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这一期的“深度”是今年最后一期,我想,这一期不设主题,你们认为对2017年还有需要说的话,那就尽情地讲。哪位专家先来谈谈?
把酒临风:今年智慧物流热得很,可见技术创新已成为物流企业降本增效最好的路经。对于智慧物流,近几期的《中国储运》刊发了不少文章,业内有人说智慧物流是发展新动能,也有人认为是转型升级的方向。我看这些说法都有道理,智慧物流能大幅度降低制造业、物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联动,信息共享,可以使整个产业链实现成本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智慧物流的建设,物流企业能有序整合在一起,过去分散的资源可集中起来,发挥出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后的现代化、专业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智慧物流已经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得到体现。
金玉其中:今后物流的特征是什么?是智能化技术、大数据、信息共享协同、产业融合,我们将这四点结合起来就是智慧物流。在这里数据流是物流的背后支撑,真正的物流一定是数据的物流,在数据共享和分享方面做得越好的企业,越容易成功。
夜雨观澜:我看到《中国智慧物流2025应用展望》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那么想要在其间分得一杯羹,还需要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支撑。要实现智慧物流取决于企业的研发水平,现在京东、阿里等企业都在大力研发无人技术,当然这是全球物流业的前沿技术,目前还有许多技术及政策壁垒尚待攻克。所以,我们在政策上要给予倾斜,在营商环境上要营造宽松氛围,尽快地把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
专栏小编: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排在全球第二位,这说明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很快。对此,三位专家是怎样看的?
金玉其中:2016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研发投入达到相当规模,多项指标居世界第一位,说明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进步较快。这首先得益于我国的科技发展优先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动摇,经过多年努力缩小了差距,使得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具有了坚实的底气和基础。当然,研发大国不等于创新大国,但是研发大国为科技创新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夜雨观澜:当下我们应更多地看到差距和不足,研发投入虽然增长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存在较大的长期积累上的不足。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显示,在2015/2016财政年度全球2500家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其中全球100家大研发企业投资占到整个2500强企业研发的53.1%,大众集团、三星电子、英特尔名列前三,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仅占9家。在2500强企业的国家地区企业数目中,美国有837家、欧盟590家、日本356家、中国467家,其中包括中国台湾的111家。所以,对于科技研发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善,见到成果。
把酒临风:研发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我想在这方面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在研发上多投入,多出成果。
专栏小编:今年以来,增值税简并税率、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陆续落地,减税效应不断加码。媒体报道说,减税红包已惠及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降低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多重效应开始显现。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年内就有望减税达千亿规模,制造业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年减税额预计超600亿。
金玉其中:从2017年度起,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在政策实施后的首个纳税申报期,就为企业减税34亿元。此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有效降低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此,实体企业感受深刻。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到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企业均享受到了满满的政策红利。这些政策催发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的发展动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斐然,截至2017年6月底,专利申请总量超过7500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
把酒临风: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百力达太阳能公司从2008年起,陆续斥资6亿元,进口了16条25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但2011年后,在欧债危机和反倾销风波的冲击下,中国光伏出口严重萎缩,产品价格接近零利润,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家企业领导人说,当年大家是一拥而上的上规模,根本没静下心搞技术升级,所以外部环境一有变化,企业瞬间就被逼到了倒闭的生死线边缘。后来多亏了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部分计入亏损后,以后五年内可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额,鼓励企业尽最大能力进行研发投入,谋求新市场、新出路。痛定思痛,这家企业每月拿出销售额的3%投入技术研发,在工艺和设备改造上下功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2015、2016连续两年,累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达到了1426.58万元。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从而成功转型升级,经营转亏为盈。
专栏小编:企业搞技术研发是个烧钱的事,没钱根本搞不了研发,所以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对此,三位专家有什么考量?
金玉其中: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不仅要保持政府投资的合理力度,而且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力。此外,在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方面,也可以更多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夜雨观澜:虽然我们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融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等问题。所以在解决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可更多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产配置,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主板、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新三板以及地方股权交易市场均已进入规范发展轨道。通过股权、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直接融资形式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和创新,这是一条被成熟市场多次证明有效的路径。在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确实应该也必须承担起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的重任。
把酒临风:当下物流业是个吸引投融资的热点行业,有些热门领域的物流企业已得到几轮投融资,但也有企业因为得不到风投的继续投资,资金链断裂只好倒闭关门。由此看来,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靠别人的钱活着,即使能上市吸金,但在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若没有竞争力,也会逐渐淡出市场。

 

付林案的思考

专栏小编:由此可见,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更多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一套投资方与融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在拓宽投融资渠道、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助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等方面也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把酒临风:我觉得投融资体制改革只是一个方面,搞技术研发固然需要钱,但更需要一套严密的法治制度。最近“付林案”引起人们关注,这是个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所衍生的案件。有人说,付林案与浙大副校长褚健案有很多相同之处。付林是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市能源系统节能减排增效方面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曾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介绍过这项中国独创的技术,201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后,已由北京市推荐参评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付林的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供热项目中,推动了燃气供热领域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的推广应用可大幅降低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降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对治理大气污染、缓解冬季雾霾意义重大。
金玉其中:付林案的起因是有人给北京市检察院写了封举报信,举报他巨额贪污。2016年3月17日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对付林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2016年4月1日付林被正式批捕。2017年5月19日,海淀检察院公诉处正式起诉付林,根据起诉书付林有两项罪名,一项罪名是贪污造成科研经费损失220余万元,另一项罪名是挪用公款439万元。
夜雨观澜:付林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科研成果转化所引发的事故,在高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该案的焦点在于,付林的关联公司参与了上述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以及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教授说,付林案引发最坏的影响是,现在老师们有科研成果也不敢转化了。所有像付林一样搞科研成果转化的教授们,几乎都面临着一个“身份的嫌疑”——既是国家公职人员,又能通过科研成果转化赚钱,一身兼二任,很容易就有拿着国家的资源给自己用的嫌疑。付林被人举报贪污正是这个逻辑,前两年影响巨大的浙大褚健案也是这个逻辑。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对媒体说,我们这里的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比美国大学差太远了,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大量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但在一些关键的细节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以及制度安排。
专栏小编:对于付林案,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科研成果如何转化才能不违规,不违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成果若不转化为生产力,那只不过是停留在纸上的图纸,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一个巨大损失。
把酒临风:确实,有些科研成果不是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如今北方雾霾这么严重亟需治理,而付林的科研成果正是治理雾霾的神器。2015年底,在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等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决定成立热污染专业委员会,付林担任主任委员,而此时付林却已失去自由无法履责。按照相关规定,学会的主任委员不能更换,所以这个专业学会就这样搁置了下来。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联盟王钦波理事长说,付林救活了一个行业,在此之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行业已经不断在萎缩,而付林的这项成果把溴化锂制冷循环原理用在了供热设备上,市场一下子打开了。付林出事之后,这项刚刚开始推广的新技术面临着很多挑战,很多城市级的大型能源改造项目都停了下来,群龙无首,遇到问题都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夜雨观澜:现在有这个项目的地方政府非常着急,2016年6月1日,济南市发改委给清华大学发函,请求让付林教授尽快恢复工作。7天之后,太原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也给清华大学发来了请求付林尽快工作的函件。济南和太原都是城市级的能源系统改造工程,一则投资巨大,二则工程技术极为复杂,很多突发问题出现之后不知道怎么办。清华大学张世钢教授介绍,自从付林出事之后,很多城市级能源改造项目都停滞了。
金玉其中: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和商品必须要经过实践的验证,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说,尤其在非理论研究的工程应用领域,不把真东西做出来,论文是对是错都可能不知道。付林在2005年在给济南做供热规划时,得到了废热回收相关技术的灵感。而这项技术里需要研发一些非常重要的设备,后来的学名叫“吸收式热泵”。付林首先找到了清华同方下属的同方川崎,这是一家能生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的公司,希望它成为这项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未果。后来付林又找了江苏双良、远大空调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设备公司,也没有人理他。2006年付林决定自己干,为了研发这项技术,付林做的第一件事是说服家人,于2006年下半年成立了北京环能瑞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东为其家人。
把酒临风:正是因为自己干,申请课题被北京市科委立项,给了874万元经费,付林才惹上了官司。所以我们应该想一想,在中国怎样能使科学家把他们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商品,他们也能够得到应得的利益,避开吃官司的风险,这是个制度问题。美国大学里面有一种中介组织叫专利转换办公室,从业者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商人,而是帮助科学家申请专利和推动专利商业化的专家。专利带来的商业利益,1/3归专利转换办公室,他们的工作很高效,整个技术转换的格局就不一样了。这类中介组织可以帮助教授们在科研成果转化时避开直接面对市场的很多问题。
专栏小编:我们有些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社会发展了,经济发展了,情况发生了变化,法规解释不了发生的事情,于是发生了谬误。譬如,2003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因为孙志刚的死亡而废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因为愈演愈烈的拆迁纠纷,2011年被废止,国家颁布了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那么,基于付林案,我们能否有更好的办法,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商品利国利民呢?
把酒临风:今天我们谈论付林案非常有意义。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成果层出不穷,那么这些科研成果的出现,背后会不会有违现行的制度,再出现一个“付林”?像浙大海纳当年把他们的中控股份卖给了褚健,后来中控股价涨了若干倍,检察机关根据价格评估机构现在的评估,认定当年股价卖低了。若是这样,当年苹果创建人韦恩把他的股份以800美元卖给乔布斯,而这些股份股价现在已达几百亿美元,你们说这该怎样算?褚健的律师打了一个比喻说,把一个蛋孵成鸡,再让鸡生蛋,继而养成了鸡场,现在有人找你算账,那只鸡蛋卖便宜了。在今天,我看找你算账的人很多,而且也有气候。所以,必须要思考思考,是体制和法规的谬误还是褚健、付林犯法?
夜雨观澜:我在微信上看到许多人关注付林案,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倪维斗士和江亿上书国家领导人说,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恶意举报付林,以阻碍新技术的发展。仅是一些找不到证据的怀疑,把这样的难得人才毁掉,把国家多项重大工程耽搁,这完全背离了国家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我们可以投资几百万从国外引进一个“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重大影响”的专家,为什么要仅仅是由于怀疑几百万的“挪用公款”就简单毁掉一个已经并且正在为我们节能减排与治理雾霾带来巨大创新成果的真正专家呢?两位院士的话确实令人深思,我因此也感到法治的重要,而这个法治是基于良法的法治。
金玉其中:我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就是在建立一个法治的社会,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本身不仅是规则之治,而且必须是良法之治,良不仅是道德层面的善良,而且是价值、功能层面的优良。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宪法确立的国家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落实,实现良法善治,并纠正违宪行为。我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付林案最终会有一个正确的说法。
专栏小编:今天拉拉杂杂说了很多,我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褚健、付林的做法可能有违现行的制度,有法律风险,那么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在,怎样去认识,怎样去解决?各界人士可能看法不一样,这也正是三位专家议论的原因。不过,三位专家们期待从制度层面去解决,用良法来解决,结果会怎样呢?我们期待着吧。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发展物流业还需要我们做什么?
下一篇:聚福源公寓火灾后的思考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