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研究生军地联合培养机制研究
文/左永刚 张镇 杨静 张锐征  2020年第03期第141页  2020-02-29

  摘要:军队研究生军地联合培养机制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整合军地资源,形成以军地教育资源共享为核心,使军地双方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法体系和运行保障机制,确保高质量、严要求地实现军队高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培养军队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军地联合;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

  防部发布,从2017年5月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也不再从在校大学生中考核选拔国防生,国防生制度从此划上句号。此后,除去少量强军计划和直招入伍外,部队高学历人才几乎全部依托军队院校进行培养,存在培养压力较大、投入资源较多、产出效率不够高、人才专业技术不足等矛盾困难。而军队研究生是国防科技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军地结合、寓军于民的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整合军地资源,形成以军地教育资源共享为核心,使军地双方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产生资源协同效应,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军民融合机制。对提升军队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发展现状

  1.1国外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

  美国在军队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开发利用地方院校的资源。目前美军70%的初级军官产生于地方大学的后备军官训练团,报名加入的学生在4年大学生涯中,每年有9个月时间学习基础文化,两个月时间从事军事训练,享有1个月假期,4年累计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480小时,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完成职业军官的准培训,费用仅为西点军校这类专业军校培训费用的四分之一。中高级军官的培训也大量依托地方院校。美国防部和各军种都有一批自己精心选定的地方大学和一些相应的专业,每年拨去一定经费,作为自己中高级军官的培训点,接收军人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学位。这种方式节约了军队重复办校的巨额开支,还可使军人在地方优异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支持下高质量完成学业,一举两得[i]。目前美军大部分中高级军官除军事院校的学历与学位外,还获有地方大学的学历和学位。

  以色列军方积极加强与以高校为代表的网络信息安全研发机构互动,建立合作平台,共同谋求发展。军方为高校提供研究课题,并持续从高校吸纳优秀人才[ii]。

  1.2国内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

  军改调整后,2017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共有36所军队院校,军队高校是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国内军民融合式培养人才的高校主体主要还有两类。一是国防特色高校,如原工信部部属高校等;二是其他普通高校。

  国防特色高校的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大多采用“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合作吸纳模式,在国防科工战线也曾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他普通高校的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为部队提供高科技人才:一是“强军计划”,通过选拔军队优秀科技人才前往地方院校攻读研究生学位进行深造,提高军事科技人才的专业能力;二是直接引进模式,主要通过招收聘用等形式直接引进地方相关人才为军队服务。

  2.军民融合式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优势

  2.1人才起点和质量高

  在传统的军队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军校自己培养,二是通过依托地方院校进行培养。但是这两种军民融合均不紧密,军校自己培养的研究生与本学科前沿技术接触不多,学术功底存在一定短板弱项;地方院校培养的研究生由于长期独自处于地方院校,对军队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不够了解,军政素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两种培养方式都很难平衡好军政素质和学术水平的培养,而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则可以较好平衡,确保培养的人才起点和质量高。

  2.2为部队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战争的残酷性与部队的特殊性对军事工作提出了极高的保密要求,长期处于这种工作条件下的军队技术人才,普遍存在惯性思维和视野较为局限的情况,对于身边的一些事情创新创造动力不足。而在符合保密要求下的研究生军民融合式培养体系下,研究生可以开阔视野,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解决一些以往难以习以为常的问题,为部队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3.建立军队研究生军地联合培养体系

  3.1指导思想

  军队研究生的培养对推动我军科技进步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军队研究生的教学相对封闭,培养质量不高,培养机制有待改善,应加强与地方科研院所的交流,积极构建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体系,拓宽军队研究生的科研思路,强化科研能力,闭门造车培养不出优秀的研究生。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军地界限越来越模糊,军队研究生培养应在保守军事秘密的前提下,破除军队研究生培养自成体系的封闭观念,大胆开展军地合作,有针对性地聘请地方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讲学、作学术报告,进行科研联合攻关,积极参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课题和科研团队。军队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活动。

  在军民融合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中,应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增强对军队研究生培养的牵引作用和激励作用,从而形成学生自觉拓展专业学识和科研技能的优良氛围。军地各学科具有强大的相互贯通性,对某一学科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其他领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确立应着重于知识面的扩展、专业知识素养的强化和研究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军地联合培养模式

  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证。建立军队研究生军地联合培养体系必须重点研究解决人才培养方法的问题。我军应从战略高度推进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领域、有计划的军民融合培养体系建设。在军委统一领导下,构建上下联动、职责分明、协调高效的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体系。各军种依据所辖院校特征和专业实际,提出军民融合培养的原则和要求,建立军民融合培养的条件,进行所辖院校与其他军事院校、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融合培养的组织和统筹。依据上级相关要求,各军事院校依据自身特点,建立相应的军民融合式研究生培养机制。

  (一)联合培养

  建立军队研究生军地双导师制度,军队研究生可以在地方高校选课,在地方高校选课所修的学分可作为毕业学分,鼓励军队研究生到地方科研院所,部分地方高校师资力量及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强化军队研究生与地方高校优势学科联合培养。在该模式下,军队研究生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知识面也更加宽泛,是满足军队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教育模式。在军队相对封闭科研环境下,联合培养使得研究生在学习中,可以共享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实验室资源等。同时军队研究生也有机会参与到地方科研课题的研究中,可以拓宽思路,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题的参与、实践,自身科研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访问式学习交流

  创建军队研究生到国内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进行访问式学习交流的模式,依据培养需求,实施访问式学习交流。通过学习交流过程,接触和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加深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直接接触先进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术水平,为提升科研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三)课题交流

  增进军队院校研究生与地方大学、其他军队院校研究生之间课题的学术交流,积极推动研究生之间的学术探讨和交流,促进军队研究生学习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课题等思想的碰撞,从而取长补短、开拓思路、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更好地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思想。军队院校通过与地方大学、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使军队研究生参与到地方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军队高校承接的国家、军队的重大项目中,有机会接触高科技前沿内容,可以增强军队研究生的科研创新积极性,拓展科研见识,培育强有力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军队培养一大批专家型的研究人才。

  (四)校企合作

  对于军队院校应用型研究生,通过建立军队院校与军工企业或地方企业的合作机制,使军队研究生与企业形成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军队研究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相关课题的研究团队,在增强科研应用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的了解,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机制运行监督管理

  在加快人才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建设的同时,为确保机制的良性运作和军队研究生军民融合培养目标高质量实现,需要对体制机制运行和研究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管理。

  为保证军民融合式军队研究生培养机制的良性运行,军委、军种相关部门可对运行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查,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沟通,保证军民融合培养机制的畅通运行。各军事院校积极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及时与地方培养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确保培养机制正常运行。在对军民融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监督管理中,各院系和导师应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做好过程的监督和结果的检查力度,做好研究生的定期汇报和成果展示,积极与地方培养单位进行沟通和情况通告,不定期对相关培养单位进行走访和检查,形成优秀研究生的奖励机制,促进积极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C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油料系、陆军勤务学院军事设施系、陆军勤务学院研究生大队)

  参考文献

  [1]齐越. 军民融合式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 职工法律天地:下, 2014.

  [2]程达刚,姚琛臣,田祖良.建立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

  [3]赵永甫.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育人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军队综合大学建设[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

  [4]吕金华.普通高校开展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编辑:editor】
上一篇:充分动员地方石油行业人员力量 更大提升军队战时油料保障能力的思考
下一篇:6S管理在军事仓储中的推行与运作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