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于科技 慧于生态
——专访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关鹏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19年第02期第20页  2019-01-16

  中国物流业正经历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变,物流企业浸染在全面数字化驱动下的创新时代,供求关系在逆转,需求结构在升级,商业模式在颠覆,发展动力在换位,产业边界在消融,行业格局在重构。作为物流从业者有必要重新定义物流市场,重新定义客户,重新定义组织,主动拥抱智慧物流,才能实现与完成向共享经济时代历史性的跨越。在这变革的时代,中国外运是怎样认知和续写企业改革的?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关鹏。

时代课题  降本增效
  在中国这样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物流市场规模可谓全球第一,巨大的市场体量无疑让人激动不已。然而,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中国物流业,如何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自身的使命?在中国物流40年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国物流企业将如何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虽然我国物流社会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五年来已经实现了五连降,由2003年18%降到2017年的14.6%,但是仍高于发达国家平均8%的水平。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物流效率显然存在明显差距。故此,降本增效成为物流企业提升效率的重要举措。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经济领域各个方面,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物流业,降本增效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那么,进一步降本增效有效的途径在哪里?
  对此李关鹏指出:“通过经济结构调整降低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结构型降本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现在走入了运营降本增效的2.0阶段,即物流企业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此番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无疑是对物流企业的一场大考,一方面,消费渠道的B2C物流,历经高速增长后进入平稳态势,另一方面,以生产和流通为主体的B2B物流,仍占社会物流总额的重头。据2017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生产和流通占比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达到了92.7%。对此,李关鹏强调说,“运营降本增效的关键和重点还是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包括B2B的物流成本以及B2B到B2C环节的物流全产业链的成本。”
  不难理解,运营降本增效更多意义在于智慧型产品的崛起,而以智慧物流为纽带的模式和平台的生态模式在物流领域不仅可以消化过剩产能,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辐射其他产业,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生态圈的社会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智慧物流不仅是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驱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众所周知,智慧物流是一场起源于科技但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科技的全方位的变革,众多产业都被重新定义。在物流业,因科技创新而诞生的智慧物流同样如此,正在引发物流业全方位系统性的革命。
  对此李关鹏介绍说:“在运营层次上,智慧物流通过业务的线上化、操作自动化、服务产品化、流程可视化及决策的智能化,深刻改革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推动物流业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科技型企业转型。在这个纬度上,数据加算法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站在供应链的高度,从行业生态层面去构建智慧物流,“整合+链接”已成为平台企业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整合、合作、开放、共享的生态圈。正如人们所感知的那样,新时代科技创新正在席卷一切、颠覆一切,而当下变化才刚刚开始。 

智慧物流方法论
  “做智慧物流的迎接者,做智慧物流引领者,做生态圈物流的构建者,做中国智慧物流的推进者,以战略转型为依托,推动模式重构开启了智慧物流之路。”这是李关鹏诠释中国外运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
  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综合物流企业,中国外运见证和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改革与发展。回顾历史,中国外运经历了三次大的战略转型——第一次在改革开放初期,由货运独家垄断企业向市场化企业转型;第二次在2000年前后,由货运代理型企业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型;第三次在“十三五”期间,由物流提供商向物流整合商再向平台运营商的转型。如果把中国外运前两次的战略调整定义为产业的传统业务战略转型,那么第三次的企业转型是以共享经济为方向,对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全方位重构,是对智慧物流进行的一场积极探索与实践。
  如今,在全面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物流业的边界被打破,跨界融合被深化,颠覆和被颠覆的概率在大增,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处在一个充满变化又充满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的格局之中。如何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降本增效?如何化解工业化经济时代所积累下来的旧矛盾和网络时代跨界颠覆带来的新问题?在李关鹏看来,这些答案都是当代企业家需要深刻思考和积极实践才能解答的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物流企业家对智慧物流有着浓厚的时代情结,这些企业家是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操刀者,更是担当着推动中国物流业转型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重任。在推动中国物流转型升级中,中国外运提出了关于智慧物流的价值模型——智慧物流的价值创造是与数字化能力和协同化水平成正比的,呈现出点、线、面、体的递增趋势。李关鹏认为,“智慧物流的价值创造是与运营模式的数字化和业务模式相协同并呈现出正比的点线面升级路径。”
  第一层面是“点”的智慧,通过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的节点和环节的效率,这是通过技术应用提升智慧物流最容易的阶段。
  第二个层面是“线”的层面,就是提升供应链全过程的效率和价值,通过业务的流程再造,实现主营业务的线上化和业务流程的可视化,有效地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供应链物流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个就是“面”的层面,通过搭建开放平台,搭建协同化价值网络,重新定义和赋能客户业务组织关系和产业,放大网络效应提升平台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
  第四个层面是“体”的智慧化,创造跨界的生态价值,通过平台与平台之间的跨界连接,整合协同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搭建融合互通相关的协同网络。
  通过几年的实践,中国外运在发展路径上已经形成了智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实现了业务和资源的全面数字化。李关鹏介绍说:“数据是智慧物流的基因和砝码,中国外运将数字的驱动作为智慧物流第一主线,全力打造‘数字’中国外运,目前也已经实现了统一的云仓网络。”

智慧物流的全网运营
  众所周知,中国外运作为行业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商之一,旨在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解决方案。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企业背后承载的内容众多,全程供应链和全程可视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天网与地网相结合的全网经营能力等,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这个规模“庞大”的企业。
  在线下层面,中国外运着力实现国际全程供应链的无缝衔接。具体来讲,中国外运已具备国内段、海外段和中间段的一体化运营能力。
  在国内段,一是打破传统的金字塔结构,通过打造华南、华北、东北等五大区域建设,形成国内一盘棋,推进区域一体化。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外运推进全网运营的重要抓手,具体做法是突破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在全国形成五大区域,并且正积极探索“小前端、强后台”的扁平化、网络化、平台化的组织模式。二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自建、并购、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分布式的最后一公里网络资源。
  在海外段的建设中,中国外运从海外代理和自建网络两个维度入手加强海外网络布局。一方面加强与海外代理的合作,使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家海外代理,能够配合中国外运的战略和节奏进行业务操作。另一方面,按照“战略区域全面投入、核心区域重点投入、风险区域有限投入”的原则,进行自有网点建设,现在已形成新的海外格局。
  智慧化网络的形成离不开智能化的运营,通过“物流+互联网”和“互联网+物流”双轮渠道商业模式重构,中国外运构建了天网和地网的相结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无人库、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无线视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同时将大数据、云计算、算法运用于仓储选址、货位分配以及需求预测、酝酿预测等方面,以及许多产品线和行业化的解决方案中。全方位的智能化运营使中国外运的全网体系像机器一样地运转起来,最终使商业模式实现了颠覆性创新。对此,李关鹏最深的感受是打造线上链接和线下履约的均衡能力,而这也是成就智慧物流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李关鹏看来,线上和线下的不均衡,是很多物流企业头疼的问题。而这也是检验一个企业智慧物流是否真正落地的环节所在。
  在一系列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颠覆性必须通过突破原有的状态来实现,而这对于中国外运这个庞大的体系而言无疑具有很大难度。在推进智慧物流的过程中,中国外运选择了把电商物流业务这一新兴板块作为突破口。在李关鹏看来,颠覆性的创新范畴是无法在原有的组织体系里体现的,这也是中国外运为何正在打造新的机制,来统筹推进电商物流业务进程的原因。
  中国外运作为智慧物流积极践行者最深的感受什么?李关鹏说;“基于使命驱动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没有永久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中国外运作为物流业的主力军,将在引领智慧物流的使命驱动下,坚定不移推进智慧物流。”
  对此,李关鹏提出了“三个放弃”与“三个拥抱”的观点。一是参与智慧物流生态圈的各关联方要放弃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文化,要拥抱共享经济时代的协作文化,二是要放弃跨界打劫的丛林文化,要拥抱跨界赋能的共创文化,三是要放弃同行是冤家,跨界是杀手的博弈文化,要拥抱利他共享的共生文化。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共建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
下一篇:敢于呐喊的物流“老炮”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