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年,面对着“消费升级、现代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冷链行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就当下而言,冷链行业表现出的特征是在面临多重挑战、阻碍的同时,又在资本以及多重因素的助推之下扮演了提质与升级的重要角色,
在冷链行业跨界竞争格局加剧,行业整合并购加速的当下,冷链企业如何借势发展?未来的走势究竟如何?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冷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京,他指出:在未来,我国的冷链行业还将继续加速布局、飞速发展,迎来“黄金十年”。
格局之变
近年来,龙头品牌企业在冷链行业加速布局,以京东为例,2016年1月,京东成立了生鲜事业部,经营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品和速冻品等全品类生鲜产品。2017年7月,京东宣布在冷链领域与日本物流巨头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生鲜冷链、跨境物流、全球贸易、物流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截至2018年5月,京东物流已在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成都、广州等10座城市建成13个冷链仓,B2C网络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百万件。
快递龙头企业顺丰也在冷链布局,强势前行。2017年度,顺丰冷运业务的同比增速为59.7%,成为顺丰新业务中的强势板块,仅次于同城配业务和重货业务的增速。
截至2017年末,顺丰控股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51座食品冷库,运营面积22.4万平方米,108 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12条医药运输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同时,高精端技术与顺丰冷链网络无缝对接,提供专业、高效的运输服务。
冷链已成众多企业掘金之地。电商巨头苏宁也通过自建冷链仓,积极布局冷链行业;申通则通过成立冷链子公司,快速拓展冷链业务;更有一些企业通过其他方式加速布局冷链行业。对此,刘京指出,“冷链行业逐渐显现出了它的‘蓝海红利’特征,伴随着第三方冷链企业的不断崛起,以及多领域跨界抢滩,我国冷链行业将引发新的竞争格局。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地整合、并购,不但继续保持自身优势,发展壮大自身能力,这对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据中冷联盟2018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冷库库容量为4422万吨,环比增长22.5%,冷藏车总计92953辆,环比增长24.6%,这预示着我国冷链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重点关注和不断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
另外,2017年百强企业冷藏车占比为49%,2018年下降为27%,预示着大型冷链运输企业更多依赖社会整合。
在刘京看来,行业目前呈现出主要以下几种现状:一是市场需求多样化不断推动冷链高质量发展;二是国际、国内城市群推动冷链一体化发展;三是资本持续助力冷链行业快速发展;四是多领域跨界抢滩冷链行业,引发新的竞争格局;五是行业整合并购正在加速。
资本事件
据了解,从2007~2017年这十年间,我国冷链行业共发生325起资本事件。其中,私募融资事件266起,占比为81.85%;并购事件36起,占比为11.08%;共有17家冷链行业相关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比为5.23%;有6家冷链相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包括香港),占比为1.84%。2015年私募事件共计92起,融资金额突破100亿元;2016年私募事件54起,融资金额121亿元。
对于资本所关注的重点刘京总结说,“从2007~2017年十年细分领域的投融资情况分析,生鲜供应链的比重逐年增加;‘电商+配送’模式的比重在2015年后逐年减少;‘软件、平台、装备、城市配送’近三年有所抬头。以‘盒马鲜生、康品汇’为代表的生鲜超市和以‘缤果盒子、果小美’为代表的无人便利店渐渐引起资本关注;过去三年,陆续有技术主导的制冷设备与配件制造企业公募上市,成为冷链领域中第一波成功上市的群体。”
2018年,我国冷链行业主要发生的资本事件更是显现出大动作、大举动——
普洛斯完成退市,万科与其他财团为收购普洛斯而设立的基金,成为普洛斯权益的单一最大持有人。自此,万科的物流业务板块也形成了万纬物流地产(万科物流品牌)+普洛斯的格局。
招商美冷(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冷链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中外运普菲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四家冷链企业在上海举行整合揭牌仪式,自此,持续一年的中外运与招商物流间的冷链板块整合,正式进入收尾阶段。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冷链企业——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随之诞生。
万科物流与太古实业在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举行并购签约仪式。此次万科并购太古实业旗下太古冷链物流资产包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厦门、廊坊、宁波在内的7座冷库。
顺丰控股与夏晖正式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
对于冷链行业所发生的资本事件,刘京认为:“从资本的角度看冷链,行业整合、并购的步伐还将持续迈进,真正的领军者必将出现!”
刘京强调说,冷链行业呈现出以下几点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一是冷链行业“风口”已至,将迎来黄金十年;二是大型冷链企业即将走上IPO上市之路;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四是技术创新,创造冷链新商机;五是冷链行业动能转换正快速变革;六是冷链行业趋于“一体化”、“一站式”发展;七是冷链企业必须思考合规、环保、可持续发展;八是传统冷链与新兴冷链两种风格之间竞争将改变行业格局。
刘京说,这些趋势无不受资本的推动,“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冷链仓储’与‘冷链运输’将成为冷链行业的新风口和资本关注的新‘流量池’,各个企业的业务也将得到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地发展。”
消费升级
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对于这一重要指示性文件的印发无疑释放着重多的信息。
对此,刘京分析指出:首先,从政策上看,“壮大新增长点”、“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相关论述,将为我国冷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着国家政策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可以预见到,我国冷链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得到飞速发展。
其次,《意见》将促进消费升级的范围扩大到了农村,并积极推动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借助线上线下融合,实现鲜活农产品走出去、引进来等一系列常规操作。
面对消费升级的大时代,每一个冷链环节都是重要的操手。刘京介绍说:“未来,‘产地仓、销地仓’将有可能在农村落地建设,不仅通过‘产地仓’实现了生鲜农产品的田间采摘预冷、初加工预冷等,还为生鲜电商平台实现农村地区‘当日达、次日达、各种快速达’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最为关键的是,可以第一时间从农村将鲜活农产品加工、存储、销售、冷链运输、配送到城市的每家每户。”更为重要的是商家不必担心不稳定的配送时效造成的过高损耗,还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从食品种类上看,相比20~30年前,我们的膳食结构显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时候只有“小卖部”,到现在各种规模的“超市”;从过去只有“北冰洋、可口可乐、雪碧”,到现在琳琅满目的饮料品牌;从小时候的“义利果子面包”,到现在 “三只松鼠、达利园、曼可顿、桃李”等众多品牌面包数不胜数。在刘京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膳食体量、结构、种类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就对我们的供应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冷链配送的需求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聚焦新冷链
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新物流”的概念,更是涵盖了科技、新零售、全球化等关键要素,而这些要素同时与冷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种行业背景下,科技力量就成为了助推我国冷链行业腾飞的关键所在。
根据中冷联盟2018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数据显示,未来2~3年,我国冷库库容将达到6000万吨,这其中,“产地仓、销地仓、前置仓、无人仓”等冷链仓储设施相继规划和建设,将为生鲜电商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当日达、次日达”,以及各种“快速达”产品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未来‘智能仓储’以及‘全程无人值守’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刘京秘书长肯定地说。
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也对第三方冷链企业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以京东物流为例,为了保证生鲜食材在新鲜状态下快速送达,京东已实现可覆盖深冷、冷藏、冷冻、控温、常温五个温层的全程冷链,并可进行24小时全温层温湿度监控。
“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产品在“最后一公里”方面不断突破,也让冷链这个“技术熔炉”逐渐成为生鲜电商的左膀右臂,为其保驾护航赋予了重要能量。
在刘京看来,“新零售不仅以互联网为依托,还借助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同时,新零售还是智能的,因为其借助‘大数据’的支撑,让顾客对于产品的喜好、偏向等细节都可视化,也让商家作业简单化、生活化。”
目前,“新零售”代表品牌有“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苏鲜生、7FRESH”等。以“盒马鲜生”为例,主打的“3公里生活圈”更充分体现其精髓,只要在盒马门店的服务范围之内,无论是日用品、生活用品,或者生鲜蔬菜,都将会在30分钟内送到消费者的手中,这就大大降低了因“断链”或“伪冷链”而造成的食品损耗及经济损失。
“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冷链企业如何借力并稳健地走出国门?刘京建议,“目前,技术标准‘偏差’成为了‘一带一路’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解决‘标准互认’,这将助力我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每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我国贸易造成的损失达110亿至150亿美元,约占贸易总额的0.5%,但因标准导致的损失则更高,达400亿至500亿美元,大大超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造成的损失。“而造成技术标准‘偏差’的问题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国标‘出门’就滞后,其二是技术标准数据不对称。”刘京说。
2018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诸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其中,也包含着我国冷链行业的最新政策。刘京建议企业要做到三点:一是精准把握“消费升级、现代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脉搏;二是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热点、难点;三是精确定位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机遇、方向。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