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冷链物流来说,仓储是其主要的基础设施。据了解,目前我国冷库存在着资源不充足、资源分布不均衡、制冷技术落后、设施陈旧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冷库多以“租赁”为主的方式运营,服务功能单一,使得仓储与配送环节脱节,冷链物流的网络化构建滞后于需求。那么冷链仓储如何革故立新,迸发活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小码大众市场总监赵光。
高配置是基础
冷链仓储是保障冷链安全和监控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储运》:在您看来,对于冷链来说,冷库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在仓储环节存在哪些问题制约了冷链的发展?我国传统仓储企业向生鲜冷链发展有哪些可借鉴的案例?
赵光:对于小码大众来说,保持全程冷链不断链是核心的关键,而冷库在其中更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决定性的环节。冷库能够保障产品的预冷、操作、分拣、仓储等环节在特定温度下进行,从而确保生鲜冻品更好的品质。基于此小码大众在2017年伊始,推出了仓配一体业务,以确保产品从存储至配送能够全程中更少的操作环境,使得冷链全程都在可监控范围内。
至于仓储制约冷链发展的环节,现行的很多冷链仓储,仓储温度区间比较单一,换句话说,冷库都只有单一的存储温度,例如:超低温:-50℃,冷冻-18℃,冷藏0~8℃,恒温14~18℃。很少有冷库能够满足三个温区及三个温区以上的存储环境,且在华东地区大多数现存冷库有预冷操作平台冷库占比不足10%,致使在出入库时产品很可能会脱温。
由上海大宛食品投资的华东最大冷库昆山天环冷库是传统仓储企业向生鲜冷链仓储转型比较成功的企业。
《中国储运》:冷链仓储的控制管理与常温库的区别和难度在哪里?
赵光:冷链仓储比常温库多出四种以上不同的温区控制,因此冷库的操作和维护难度直接增加了几倍。从冷库的隔温材料、供电系统、制冷系统、仓库除冰等维护工作,到冷库的库内操作的WMS系统运用、SOP流程的规范等环节,都要求针对不同温层有不同的制度。冷链库的控制管理更需要投入有专业冷链相关知识素养的人员,库存管理人力投入成本也相对于常温库来讲更高。
细化与专注
冷链仓储的活力不是产生创新出来的新能量,而是物流人用踏实肯干、精耕细作的心血培养出的结果。
《中国储运》:为了提升冷链物流的整体服务质量,您认为冷链仓储环节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以均衡需求与服务不平衡的问题。
赵光:目前针对一个冷库,应该做到既要满足于冷链仓储环节高质量操作的服务需求,又要满足于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冷链仓储企业不仅要在冷库多温区、高层叉车设备、优良的冷库制冷系统等硬实力的输出做出比较高的投入,更需要在软实力进行投入。无论是传统的6S仓储管理、库内的SOP流程梳理,还是库存信息化管理方面,都应该满足客户多元需求。
小码大众为客户提供了共仓共配,并以此为契机链接源头厂商与经销商,整合客户需求。针对每个产品、品类都引进最优质的源头厂商,把源头厂商销售的库存与经销商采购库存进行整合,做生态帮拓展,以此为源头,使厂商和经销商提供的华东区域门店配送达到真正的共仓共配。
《中国储运》:新零售模式的兴起,使电商纷纷下线,以生鲜作为主要战略进一步攻占市场。在新的市场变化下,冷链需求有哪些新的变化?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设管理冷库时,需要考虑哪些针对性、个性化需求?
赵光:历数过去两年数据生鲜电商普遍都是亏损严重,这是因为很多生鲜平台为了满足自身的生鲜配送需求选择了自建冷链体系,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不饱和才是成本居高不下的最大因素。为了喝牛奶,养一头奶牛的经营模式投入成本高,更会使生鲜企业负担越来越重,而且无法致力专注于企业最应该专注的产品。
生鲜电商选择自建冷链体系,更多地是因为在冷链的仓储与配送两个环节存在问题,导致企业要自行管库、自行配送。针对不同的服务客户,作为冷链服务提供商,更多的是要侧重思考怎样满足客户的需求。生鲜电商企业在冷库环节对分拣的需求是最大且最个性化的需求,传统冷库更多的只是提供存储功能。所以管理建设冷库时,如果定位并服务于B2C生鲜电商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冷库分拣区域的划分,以提供充足的分拣场地需求,如果是定位于服务B2B生鲜企业,更多地是要以做好进出货平台的快速流转为第一需求。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