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储运杂志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刊在线 | 编辑中心 | 会展中心 | 业界专家 | 企业展示 | 广告中心 | 杂志订阅 | 杂志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电子杂志 - 在线阅读 - 中国储运2010年度 - 《中国储运》2010年第3期 > 正文

“绿色物流”的冷思考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中国储运》2010年第3期  2010-05-19     【字号 打印 关闭

      哥本哈根会议落下帷幕,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很快,这个目标就会落到每个企业身上,转化为具体的压力或动力。新的博弈即将开局,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踏上整体低碳转型之路,更多物流企业的命运将与绿色物流实施下的经济新格局休戚相关。
      环保意识正在中国普遍觉醒,打造“绿色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共同呼声,“绿色”与“环保”不仅是众多风能发电、混合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企业的使命,更是与物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存在于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包装管理、集约配送等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被称之为“绿色物流”的理念,在物流领域虽然一直以旗帜和口号的形式存在,却很难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运营当中,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脚步呢?

政策的缺失
      从成功案例中可以总结出,凡是绿色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这些国家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力量监督环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无论是“低碳”抑或是更宽范意义上的“绿色”,其变革路径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得企业从政策里嗅到前瞻性机会并付诸于行动之中。以日本为例,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制定了一系列遏制能源消费的政策,汽车企业与电子制造企业敏锐地把握到这个机会,生产出省油汽车和低耗能、低耗材的电子产品,并凭此成功进军欧美市场。
      对于新能源的补贴政策,从我国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将不断有新政出台,有消息称,政府将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很多生产企业认为,这些政策是撬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点。如苏州请清华大学为其规划建设中国第一个低碳示范城,拟推出一系列税收及融资的优惠政策,中国外企协会透露,已有多家跨国企业欲报名去苏州做示范工厂。
      但是与物流相关的政策目前却未见出台,这不仅使得国内的企业无章可循,更使得外资企业遇到了障碍,以盖世理和普洛斯为例,二者均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据了解,在能源方面,盖世理所开发项目中,35%的项目将实现碳益,这样其全球项目的碳排放总量减少35%。在废物处理上,全球项目中50%的建筑,将实现废物再利用或再循环。在水资源上,全球项目中70%的建筑,百分之百完全重新使用雨水。同时,在建设中采用不破坏人类和生态环境的材料,杜绝污染物的使用。
      绿色仓库的理念虽然使这两个企业走在了前面,但是其在国内的进展仍很缓慢,“首先是绿色仓库的评估有问题,目前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标准出台方。”普洛斯全国项目总监谭总介绍并举例说,仓库中的办公区是可以根据商业建筑物流进行评估的,但是在仓库里的办公室都比较小,这样评估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据了解,环保材料的检验过程更是开发商无法忍受的,这也是绿色仓库推广过程中的另一个门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时候我们想用一些环保的维修材料,到当地质检站审批要拿着样品去实验、验证,快的一星期,慢则一个月,作为每个环节都有时间进度表对照进行的开发商来讲,长时间等待是会加大成本的。”
      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在美国,绿色建筑是靠实实在在的“分数”来决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给出了一个评分的方法,根据“可持续的场地规划、保护和节约水资源、高效的能源利用和可更新能源的利用、材料和资源问题、室内环境质量”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
      当环保意识正在中国普遍觉醒,投资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的共同呼声的同时,人们希望与物流业相关的更多、更详细、更规范的法律与法规尽快出台,从而为企业进军“绿色物流”铺平道路。

企业意识有待觉醒
      把握“绿色物流”的先机,除了政策,更考验企业是否具有发现机会的智慧。对此,许多物流企业显得无所适从。也有人不屑地认为,这不过是企业为赚取噱头的一种手段罢了!更有人会自嘲地想,“命还没顾过来呢,哪还顾得上讲究‘绿色’!”
      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利润很低,因此很多企业开始时都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退却反应,认识不到绿色物流其实也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众生物流公司从事城市配送已有近10年的光景,市场部刘成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们的司机以前经常停车不关发动机,每天要白白烧掉两升柴油。后来,通过不断教育以及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司机师傅们逐步改掉了这个毛病,企业也因此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一家大型物流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讲,使用节能灯+自然采光的技术和使用普通白炽灯比起来,能够节能60%以上,每年光电费省下的钱就非常可观。
      这两个例子反映出企业在追求绿色物流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机会,虽说大多数是细节问题,可是这些事情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绿色竞争力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它强调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和战略之中,通过向市场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和商业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我们也把因绿色而获得的新利润称做“绿金”。
      这显然不是一场公益之战。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尽量避免有害物质的应用,在企业自身的每个环节中贯彻实施。中国北方公司王佐博士认为,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或提高碳生产率,与我们物流业的管理服务宗旨是一致的。他举例说,降低物流成本,作为物流企业帮助客户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诸如优化运输线路,合理布局仓库和配送中心,用信息代替库存,通过改善包装提高车辆装载效率,合理安排供货周期减少紧急发运等等来实现,这些都可以在满足绿色和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的双赢。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领先的公司,在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时候,往往要对其是否满足HSE标准或ISO14000系列标准进行一系列考评,而不是仅仅考虑价格因素的重要原因。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正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物流企业,在经营决策的同时综合考虑近期需求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形利益和无形利益。并以此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实施绿色物流活动。

技术和人才的缺失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观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本刊记者通过对企业和专家进行采访,总结出直接或间接地阻碍“绿色物流”实施的具体障碍包括以下几点:物流装备水平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比如在绿色物流标准化上,因为不同行业、不同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各环节统一的技术标准,很难保证相互之间的有效衔接。如果各环节之间不匹配,就必须增加一些中间环节,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货物中间损失的概率,也增加了能量消耗和资源占用,使物流费用上升、效率下降。
      再如因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落后,缺少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致使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减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物流顾问卢光洋认为,“物流信息的共享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可见性和可控性,用信息实现传统的库存管理,用信息提高供应链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从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运作,这些都是环保的实践之路。”
      总之,降低物流碳排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管理来实现降低物流碳排放的效果。
      与此同时,因为各界对绿色物流不够重视,所以目前对绿色物流研究相对落后,致使绿色物流专业人才处于短缺的状态之中。反映在物流研究和教育上,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现阶段大部分物流管理工作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我国高校对这方面关注程度不高,绿色物流人才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这从根本上影响绿色物流的实施进程。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在对2010年研究热点进行展望时提到,低碳、减排、环境将成为关键词,对于物流业来讲,将迎来低碳物流时代,它要求企业从物流管理和技术层面实现和减少物流供应链中的碳排放,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物流学界需要攻克的历史难题。
      对于这个难题,有些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细节出发,确实让人们感觉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公民的形象,那么接下来,为了呼唤更多的物流企业加入到绿色物流之中来,有关部门是否应加大、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为物流业实现低碳经济多做一些工作呢?c1.jpg


【编辑:chuyun】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绿浓只在春深处
上一篇:“低碳”物流 政策先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