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看物流高质量发展
姜超峰  2020年第02期第36页  2020-01-09

  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同量的投资、进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在逐渐减少。物流业同样如此。上一期的文章中引用国家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2018年止,我国物流企业数57万家,比2008年的14.8万家增加42.2万家,增长285%;就业人数1396.7万人,比2008年的1020万人增长37%;总资产352215亿元,比2008年的74303亿元增加277912亿元,增长374%;负债213663亿元,资产负债率60.7%;营业收入86365.5亿元,比2008年的31168亿元增加55197.5亿元,增长177%;资本产出率2018年为24.5%,2008年为41.9%。平均每家物流企业人数24.5人,比2008年的23人增加1人;平均每企业的资产量为6179万元,比2008年的1837.8万元增加4341万元,增长236%。普查数据表明,国有物流企业0.6万家,从业人员101.2万人,平均每企业168人。有限责任公司8.3万家,从业人员606万人,平均73人。私营企业46.2万家,就业536万人,平均86.5人。外资企业0.2万家。从业人员19.6万人,平均98人。

  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物流业规模在迅速增长,企业数量、资产规模、营业额增长翻倍,但就业人数只增长37%,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同比增长。资本产出率下降了17.4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投资效益递减规律已经显现。

  从仓储业的情况看。由于修改了统计口径,仓储业与装卸搬运合为一类,2008年的该类企业数为61370家,从业数157.5万人,资产数为11279亿元,营业收入为8127亿元。相应的每企业人数为25.7人,平均每企业资产1838万元,资本产出率72%。而2018年,该类企业个数为7.1万个,从业人员数117.7万人,总资产32999亿元,总负债23461亿元,业务收入9133亿元。相应的平均数为每单位人数16.6人,平均每企业资产6180万元,资产负债率71.1%,产出率27.7%。同样是资产翻两倍,产出率减少44.3%,人员减少16.3人。

  本次经济普查,增加了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不知道与运输业的界限如何划分和业务分割,该行业企业9.6万家,从业100.5万人,平均每单位10.5人。总资产13708.8亿元,负债7753亿元,资产负债率56.6%,收入13257.7亿元,资本产出率96.7%。其他行业的资本产出率为铁路10%,道路运输业为20%,水运26%,航空31.6%,管道运输业55%,邮政业130%。

  在追求高速增长的风气之下,投资是拉动增长的主要手段,由此产生了很多GDP,但这些投资的效果如何,关心的人不多。很多面子工程、抢占资源的工程,最后没有形成财富,成为垃圾。多式联运尤其是集装箱多式联运,就是因为部门分割、各自规划投资造成道路、铁路、码头不能衔接而停步不前。直到现在,部门的文件仍然显示部门色彩,缺乏整体思考和布局规划。地方政府领导出于GDP增速的考虑,会把有限的土地用于高产出高交税的行业,把物流企业赶出城区。各种物流要素的匹配程度不高,港口码头的数量超过需求,存储设施与货物品种不匹配等。

  高质量发展物流业,首要的问题是一盘棋规划物流业,地方政府掌管着土地分配的权力,物流主管部门掌管规划、监管、政策,企业和金融掌握资金,他们如果不能有效结合,项目不能落地,物流业就不能发展。其次是关键部门和环节的改革。这主要是铁路、海关和税收部门。铁路货运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到现在仍未形成市场化的物流运营体系,门到门业务服务不到位、铁路运输成本高于公路运输、铁路专用线的设计和建造成本较高,使80%的码头引入铁路专用线成为空谈。多式联运海铁标准不一致。海关和税务的本职是为国家收税,改革多次也没降低多少物流企业的税负。第三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国家的多个文件都提出建设公共物流平台,但这个平台始终未露真容。关键问题是政府企业诉求不一、投资和运营主体不明、需求基础不清晰造成的。第四是培育高水平国际化的物流企业。主要用国际业务占物流业务的比重、国际业务规模和网点数量来衡量。今后十年,物流企业小散乱问题必须解决,否则我们不配再谈高质量发展。第五是发展智慧物流。一流的设施设备要提供一流的服务,智慧化必须是物流全要素的智慧化,而不仅仅停留在车货匹配阶段。要在辅助决策、自动执行、大数据应用方面快速全面进展。

  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物流人不可等闲视之。


【编辑:editor】
上一篇:企业家也是弱者
下一篇:流通领域新员——第四方物流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