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
姜超峰  2019年第12期第36页  2019-11-21

  供应链金融多次出现于国家有关文件之中,成为增值服务的重要模式。当下,供应链金融呈现以下新特点:一是供应链金融的科技手段增强,可以大幅度降低风险。这些技术包括识别技术、云服务技术、物联网技术,溯源追踪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车货识别,可以有效地确定经办人员真伪,确定货物的真实性和数量,还可以用于货物定位。视频监控判断业务操作人员是否违规以及非规定进入。物联网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加强了对车、货、仓场的管理,司机的行为不断为管理系统显示、提醒、制约。如,RFID、GPS和北斗,可以识别货物,定位跟踪车辆。在与相关数据联通后,大数据会将货品、装卸机械、司机、车辆、行驶里程、事故数据,仓库管理、担保物进出存、移动、市场价格、合同、借款需求等汇总分析,给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二是风险控制前移至货物初端。通过细分市场和产业分析,对货权的确认已前移至产业开始的初端,并且环环确认货权转移。从采购初段开始掌握货权凭证,降低货权风险;从质量检验、数量计量、货物转移来控制担保物风险;现场监控人、车、货、机,实时数据传输,可控制担保物数量缺失和强制提货风险;多方面收集借款人的财报、审计、观察、统计,数据,相互印证,通过大数据提供行业平均值,判断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通过合同管理,使合同约定明确、理解相同、流程规范以减少合同风险;用培训、征信、交互确认、电子单证等方法,防范假提单、内部人作案的风险。

  江苏银行运用物联网技术,在质物上喷码、实时货物定位、监视、禁止非程序移动、无关人员设备进入报警等方法实现控货。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把存货人、出质人、仓储企业、银行绑在一起。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趋势。一是融资范围从生产领域到生活消费领域全面铺开。早期的供应链融资是在大宗商品流通领域进行。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个人终端,对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融资逐渐兴盛。现在又重新向大宗商品发展。生活消费融资通过绑定个人身份、银行卡,实现个人信用的控制。对消费品购买、存储、消费融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普惠。对团体消费采购融资、个人消费信用融资,跨境外部融资(外币)有上升趋势。生产领域包括大宗原材料采购融资、厂内生产品抵押融资、在库和在途融资、设施设备融资租赁等模式。有的银行与仓储企业合作,推出入仓即可贷业务。有的银行全链条(采购、仓储、批发零售、运输配送、费)打通融资。二是金融科技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金融科技企业从两个方面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首先是提供科技手段,为金融业的存款、贷款、支付、账务管理、投资、保险、风控等基础业务提供支持。表现在移动支付、金融机器人、账户管理、身份验证、云服务、金融资产管理、资本市场经营等,还涉及资金筹集、支付结算、普惠金融、提供数据及数据接口、获取适时业务数据等。金融科技的作用在于增强金融企业科技防控风险的能力。掌控数据面宽量多,有利于准确判断(参数迭代每周一次)风险点;个人行为判断无有遗漏;企业资产和经营评估更全面(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工资、经营、贷款用途、违约历史、经营范围、行业位置和状况、高管的稳定性、关联企业);对企业控制人评估(素质、品质、嗜好)更加准确。其次是金融科技企业自己融资,包括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由科技企业代管,以及科技企业利用平台滞留资金直接对借款方融资。

  对金融科技企业的争议也产生于此:金融科技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细分行业,金融科技企业该不该开展融资业务等。

  现在的问题是,要处理好金融企业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关系。许多银行正在建设自己的金融科技体系,冷静的银行家们并不完全信任金融科技企业的承诺,只相信自己的评估。不仅支持本行的基本业务的发展,而且将金融科技延伸到生产端、流通端、交付端、第三方数据源。银行自建云已成风气,包括云商、云交易、云物流、云服务、云融资。其特点是,抓集团客户、银企直连、柜台前移、管理账户、多点接口、全链打通。金融科技企业应该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技术实现者,而不是资金的提供者。


【编辑:editor】
上一篇:遵从市场原则,守住行业规矩
下一篇:货畅其流的古今共识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