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物流之动力——水
水是大自然中普遍的存在,有静与动两种基本状态,她无处不在,与大自然融合交汇、与人类社会共生共存,派生和繁衍出数不清的现象,笔者从古代物流动力角度考虑,形成了一点浅见,故成此文。
水经常的状态有两种:或者是“聚”,或者是“流”。水可以聚集,聚集多了,如果不存蓄下来便自然形成“流”,一旦“流”起来便可以成为运动的力量为人所用。然而水流多了,这种运动的力量大了、猛了、快了,则会发生质的改变,成了强烈的冲击力量甚至破坏的力量。水流所产生的动力是人们自幼便能够感受到并且不时利用的一种力量,从江河的宏大水流到山间瀑布、顺山的流水,再到门前窗外的小溪,人们从感性方面在享受流水的力量同时也担心它一旦缺失会是个什么状况,于是便自然从理性角度做一些思考:水流那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各领域,在物流领域可以成为物流的动力,值得我们琢磨的是,如何长久留住水流这个物流动力资源并且更好地利用。
在我国古代,虽然“物”与“流”两个字都各自有解而且常用、多用,“水”与“流”两个字也基本如此,是经常用的字语,但是古代传今的文献之中却没有构筑成“物流”、“水流”这两个明确、清晰的词汇。然而在古代现实生活中,“水流”所产生的动力那是常常被人们利用的一种资源,用以传递、输送实物,在古代社会上与生活中依靠“水流”的承载能力和动力来完成舟船的“物流”已经是一种常态,“水流”那是物流动力的一种重要来源。
对于水流为物流动力这方面的问题,古诗文中相关内容也有一些表述,虽然当时“物流”两个字还没有成为社会及百姓生活中的语言,在古代诗文中也更没成为应用的词汇,所以诗文中这些相关的表述也并没有冠在“物流”两个字的名下,而是用各种说辞来表述,然而就今人而言,表述的那些内容就是“物流”。所以对古诗文中所涉及的那样一些表述,我们现代人从物流的角度是可以有所领会的,因而对这些说法自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中国历史名人,唐朝的李白有一首名诗以诗的形式谈及了物流动力的水流,诗名为:《早发白帝城》。诗是如此涉及到物流动力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之上“千里一日”如此快的物流速度靠的是什么力量?那是长江水流所产生的动力!当然李白并非写实,而是一种文学的夸张写法,但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这毕竟是从一个侧面对水流做为物流动力进行的描述。
同为唐朝的历史名人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有传世价值的警示也与做为物流动力的水相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话己经成了历朝历代的警句,是一个国家统制阶级和有识之士牢记于心的历史名言。这虽然明确指的是水与舟船的关系,但是说到了水与物流动力相关的本质问题,水做为舟船物流运行的依托,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有承载舟船做物流运行的力量而且也还有颠覆毁灭破坏之力。如果去除这句话中的哲理及喻世因素,实际表述了水与物流关系的科学现象,并以此警示于世人。
还是唐朝的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对于动态的水做出了文学语言的表述:“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由于水可以成为物流动力,但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使之成“流水”,这才能够使"物"运动起来,要依靠的并不是一般概念的静静的水而是动态的“流水”,所以才有了“动者乐流水”的表述。当然,不流动的水便不会受到这部分“动者”的青睐,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不流动的水中行船需要额外地消耗动力,这是件苦差事,需要为此付出劳动,那当然要为此受累,古时没有机器而是由人去做这件事情,人必然为此受累,这对于人而言当然便不是一种"乐"的享受而是一种苦难,不能像流水中顺水行船那样让自己省力从而取得快乐!当然,如果只是想浮在水面上养生休闲,做一个“静者”,便不需要这种“流水”了,而是在静水中可以获此快乐!
明朝诗人唐寅《流水诗》可以做为本文文尾的归纳性总结:“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此诗直观地形容一条河中水的物流状态,表现了水的物流特性,那是一个字:“韧”,乃至“山山岭岭难阻留,不到大海不回头”,这种韧劲令人十分赞誉,已经是今人的警句。C
【编辑:ed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