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加工是生产的智慧补充和完善
文/王之泰  2018年第03期第31页  2018-02-07

  毕业多年以后,几个老同学聚会,问起现在的工作,有一位讲他从事的工作是“流通加工”,于是引起我的思考。
  生产过程按人们的意愿将“人”的“智慧”用各种生产方式凝聚、转化成产品,产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无奇不有,然而百密必有一疏,种种产品各自总有局限和不足之处,这些局限和不足有的来自最初的规划设计,有的来自生产加工过程,还有的是原材料带来,也有不少是需求方面在此期间出现差异和改变造成,这些都是人的智慧水平和生产水平所限之必然,这已经是我们的常态,怎么办?有两条解决途径:一是将这些局限和不足反馈回到生产过程前端,使之改变和完善,并且按新的要求规范今后的生产,以后再生产的东西就不再有这些局限和不足了,这是一条根本解决之道;另一途径是不动大手术,不对生产方式进行改变,而是再接续另一条较小的生产加工过程,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牵动大局,这接续的新生产加工过程所处的位置,已经是产品出厂、进入到流通过程中,所以称之为“流通加工”。
  现代社会生产规模巨大,“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是经济领域生产方式优化的重要选择,这就形成了大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共同性”,但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导致的需求却是个性的,在保证基本的、共同的大量需求前提下,更多的倾向是:丰富变化、多彩多样、个性突出。“共同性”、“个性化”两者之间如同沟壑,如何跨越?人类历史上有过长时期的探索,“按需生产”曾是备受推崇的理想生产方式,好是好,但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是成本与效率的制约,所以按需生产的美好理想全面转变为现实是很困难的,需要有其他有效办法,于是,人的聪明才智找到了多种解决办法,“流通加工”便是其中之一,可以说是有效跨越沟壑的桥梁。
  有人会问:如果生产过程改进和完善,可以满足各种需要,因而不再需要依靠“流通加工”,所以“流通加工”是画蛇添足。我认为,生产过程当然应当负有这项使命,但是再先进、再完善的生产过程,龙其是大生产也无须否定和排斥流通加工,起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产过程必须要讲效率,生产高度集中,生产数量大,低成本、大批量是其必然,多共性、少个性也是其必然,总免不了细微之处存有不足,这就给“流通加工”留下了发挥作用的空间,这就要靠产品完成生产过程之后,在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来补充、完善,从而满足各种需要;第二个原因是生产过程的固化和需求的个性化、变化造成的,两者之间需要有调合的力量,“流通加工”便是这种类型的力量。完全依靠生产过程改进和完善来满足各种需要,好是好,但这是一种理想的浪漫,并不切合现代大生产的实际,我们需要面对现实。
  既然是对生产过程的补充完善,人们运用智慧对生产过程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另起炉灶再建或改变生产过程,“流通加工”就必须设置得巧妙,以少的投入、简单的加工方式来解决大问题,中国有一句老话:“四两拨千斤”,可以借此对“流通加工”的作用做出感性的表述。理性的表述则是本文标题所言:流通加工是生产的智慧补充和完善。“流通加工”方式很多,可以归纳出两个基本类别: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和生活资料的流通加工,通过下述两种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能见到的方式我们可以对其有一些感受:
  一、和我们最近的是粮食与食品的“流通加工”。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经历粮食、食品的购买活动,以前购买多是“原粮”,自己回家去做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成品”、“半成品”,这便是粮食经过“流通加工”之后的产物。个人从购买数量有限,商店批量进货的粮食与食品,在向我们销售时须要进行简单加工、分装、包装,这便是“流通加工”。
  二、我们会遇到的生产资料流通加工。一般家庭老百姓及工作单位装修居室、办公室房屋时总免不了用一些平板玻璃,生在市场销售时便需要进行“流通加工”。需要对大片玻璃切裁,进行开片、分割、套裁,市场上对这种方式有专门称谓,叫做“开片裁制、按需供应”,只把要求形状及尺寸的玻璃加工好之后卖给顾客,残、碎玻璃回收集中处理。这属于生产资料的流通加工。
  总之,流通加工是生产的智慧补充和完善,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形式。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出重拳 强监管
下一篇:减税还有空间吗?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