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出行,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堵车,感受交通不畅。焦燥之余,浮想联翩,自我安慰:这是一种繁荣!繁荣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何以做到不但享受这种繁荣,而且又不遭受堵车、物流不畅之苦?不由追忆物流历史……历史太丰富了,在这方面有若干启示:
近代和现代,遍及世界的一个发展势头,是沿海地区的发展,首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这和古代是不同的。我国古代,西部地区首先繁荣起来,曾出现了周、秦、汉、唐连续几百年的繁荣。其重要原因是,古代不发达生产力在沿海的东部地区,很难创造出在海上的物流条件,中国东部、东南部地区,多雨、多水、多河流,说得更诗情画意一些,那是“水乡泽国”,也很难创造出支撑经济发展的“物流”条件。但是,这中部、西部的广阔陆地,却能创造出驰骋各种车辆的物流方式。也就是说,中部、西部地区存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条件,这支持了中国几百年、上千年古代文明的发展。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骄傲的历史考察,从周朝开始:
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各种不同水平的“路”,实际上已经成了道路网络体系,市区和郊区道路已经有所区别,市区的道路称之为“国中”,郊区的道路称之为“鄙野”,管理的官吏也做出了区分。城市道路分为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都城中有九经九纬,成棋盘形,围城为环,出城为野。重要的是,作为基础物流平台,道路已经有了结构状态,水平不同的五种道路已经普遍形成:“路、道、途、畛、径”。当然,不能指望和我们现在的道路相比,其中“畛”、“径”无非就是乡间、田地中的小路,“畛”可以走牛车,“径”则只能够容许一匹马走过,“路”、“道”是当时最高水平的正式道路,没有看到相关资料对于这种道路铺设材料的介绍是土路还是砖、石铺砌,但是对于宽度有说法:“路”容乘车三轨,“道”容二轨,“涂”容一轨,轨的宽度能够允许一辆车通行,大概是一米五六的样子。
商、周时期物流的发展令人瞠目,到了秦朝,道路挡次和分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名的是驰道、直道和栈道。驰道是那个时期中国的国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分布广泛,号称遍布天下。其中最高水平的是直道,长达900余公里,规定宽度五十步,两旁每隔三丈就种有一棵树,这个水平简直就是现代的绿荫公路大道。再有就是“通于蜀汉”的“栈道千里”,秦岭、巴山、岷山之间,山壁上盘山、凿洞、飞桥而成,直到今天也壮观之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国时期,诸葛亮穿行蜀道的“木牛流马”成了那个时期的物流佳话。
从商周时期开始,到了汉朝的主要驿路“陇坂道”,穿越陇山。陇山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呈南北走向,海拔约2400米。是我国古代通向西域的一条国际大道。对中国向西部开拓,建立西亚各国的国际关系起到重大作用。汉武帝通使西域、唐僧西天取经这些历史佳话就发生在这个地区,是当时的国都长安通往西域的主干驿路,至唐代达到了极盛。
唐朝的“丝绸之路”是当时物流水平的写照。盛唐时期,以西部为中心,已经建成了“行有车马,止有驿馆”的完善的由线路和结点所构筑的物流网络。仅作为网络结点的驿站,全国便有官驿1639所,沿途驿站密布,驿站人员在5万人以上,每个驿站的旅店都备有供客人乘用的驿驴,周全地为行人服务。唐代丝绸之路的繁盛由此可见一斑!
唐朝之后,宋、元、明各个朝代延续了中国古代在这个地区的发展,物流功不可没!
近代我国经济重心向东部转移,除了西部地区长期发展破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因素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产业革命之后的近代、现代,生产力有效地构筑了东部、海上物流大通道,有效地联结了世界各国,有效地促进了国际之间的经济交往,从而使沿海及东部地区物流条件大大超越了西部地区。这是促使东部地区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拉大了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历史启示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和有效的物流支持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物流条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饱受堵车之苦的今天,询问历史,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启示:物流先行。今天也是如此。至于如何解决,已经不是本文面对的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