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田到餐桌——小议农产品物流安全
文/王之泰  2015年第08期第41页  2015-07-17

物流安全,是物流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农产品物流安全更是其中的“老大难”。一谈到物流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流过程中的事故,物流是动态的,本身就包含不安全的因素,而农产品也是动态的,非常容易因“变”而遭受损失。所以,农产品物流安全是一个叠加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面对。
农产品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的安全,这常常是人们重点关注的一个角度;还有一个方面是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安全,因为农产品物流太频繁了,人们习以为常,再者过程漫长而且复杂,所以常会受到忽视。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首先是物流量大。
广义上的农业不但包括种植业,而且包含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等,产出数量很大。如今,不管是粮食、经济作物还是畜牧产品和水产品,都大量转化为商品,商品率很高,它们不仅直接、间接满足人民工作、生活、生存多方面的需要,而且还为食品工业、轻纺工业、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等工业生产领域提供原料。连接这么大的、广泛的供给与需求,当然引发了物流的巨大的“量”。
农产品物流的第二个特点是物流的复杂性。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分布覆盖广泛,“点多面广”这就带来了物流的复杂性。就以食品农产品而论,从人类劳作的土地一直到亿万人的餐桌,这已经是无法统计的大范围。供给与需求双方各有特点、各有不同,这当然直接造成了量的巨大,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物流复杂,这种复杂性增加了农产品物流的难度。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还可以归纳出许多方面,作者认为,上面两个方面已经足够支持作者进入正题议论!
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而且很复杂,带来的一大负面问题就是物流的粗放,其结果就是损失。各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不同,有一些数据不是非常精准,但是可以大致说明问题:
据统计,我国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损失掉。
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个参照,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大致控制在5%以下,而据说,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进程中,对这种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在许多领域赶超发达国家、领先世界的同时,农产品物流领域却与发达国家有比较大的差距,或者说还较为落后。
解决农产品物流安全问题,现代化的硬件技术往往是我们首先考虑的。我们看到更多的新闻报道是冷藏运输设备、冷库、农用运输设备、农业专用码头、专用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等,这些硬件技术保证农产品物流需要的低温、干燥或防潮、保湿、防虫害,取得所需的环境条件,事实上,大量的投资确实是用在这些方面,这当然是必要的,而且还得需要继续增强。
但是有一个方面是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从而相对薄弱,那就是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有效的管理和质量控制,也就是关注的重点是“硬件”,而非“软件”方面。最近在思考“粮食安全”这个国家的战略性问题的时候,也感觉到不少人对于“粮食安全”关注的主要在粮食生产方面,在谈到粮食流通的时候,也存在重“硬件”、轻“软件”这方面的差距。所以,需要对农产品物流系统、全面地思考和安排,“软件”方面尤是:
需要实行质量控制。农产品物流中的发、收以及中转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农产品品质;
需要控制不均衡问题。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问题造成了农产品物流的不均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效地规划和管理,从而防止过载、空驶、对流、倒流、迂回等不合理现象;
需要合理安排物流环节。农产品物流环节很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会造成损失,减少环节,并对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合理化安排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需要特别关注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农产品物流还有许多可以应用的积极手段,特别是“流通加工”。注重它减少物流数量、降低物流损失、提高农产品的效用和价值所发挥的作用,以使农产品物流变成一种精细化、增值化的活动。
……
上面几方面仅仅是初步的思考,“抛砖引玉”,期望大家共同关注这个问题。C


【编辑:editor】
上一篇:PMI指数发布十周年
下一篇:民国先生崔敬伯的制宪观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