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9日,我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发言,提出了应对全球经济低迷的几点建议,主要是讲民(民生)、小(中小企业)、市(市场)三个问题,其中有一段是专门讲房价的,引录如下:房地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房地产业的文件,引导与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但房价之高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大不满,政府通过控制土地与贷款两个闸门,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的宏观调控,从而形成了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政府站在中间。
我认为,目前由政府出台执行的保障房政策是一种被动的行为,真正的出路在于降低商品房价格。而中国低工资制度下的高房价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住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我认为在目前价位上,压掉20%~30%的价格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告别房地产的暴利时代,这样才叫回归理性,才能形成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局面。
现在看来,我当时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对政府调控效果的期望值太高了。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讲过,中国房地产价格从来就没有降过,一直在上升,回顾房地产市场政府调控10年,共发出70多个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调控房价的,但房价越调控越高,到2013年底,国家统计局监控的70多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的有69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涨幅都超过20%。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百姓住宅价格2013年11月为10758元/平方米,是2010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房价大约涨了近10倍,有人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式疯狂。2014年前景如何,会不会降价,政府认为将趋于均利时代,开发商认为还会一路上扬,没有谁敢出来打包票,说商品房价格会下降,只会说涨幅会趋缓。2013年12月,社科院发布“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明确指出,住房已成为居民压力(收入压力与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使政府失去公信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供需关系不平衡,土地价格不合理,货币流动性不稳定,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等。但人们会反问,为什么在中国会形成如此刚性的购房需求?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价格会如此疯涨?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流通量会如此增大?为什么大多省市对2013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国五条》无动于衷?
对此,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住房改革的缺陷与宏观调控的失效。房地产市场对GDP的贡献不可小视,住房的商品化改革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这场博弈中,得到最大实惠的是各级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老百姓有了自巳的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也有了提高,但付出的代价太高,社会付出的成本也太高。在这个问题上,值得大家去深刻反思。不要把责任推到客观上,也不要认为提出“去行政化”或者提倡“让市场去调节”,就能解决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特征的住房模式”,明确告诉大家,到现在为止,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模式还没有完全解决,仍要积极探索,我认为非常正确。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住房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比资本主义国家办得更好一些,体现更多的公平与正义,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我们期望,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共同努力下,中国房地产业不会出现泡沫,中国房价一定会回归理性时代。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