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及对经济影响研究
文/高国丽  2021年第2期第145页  2021-01-2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工业大国变为工业强国,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工队伍已经必不可少。但从当前我国生产方式上来看,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生产力水平不匹配的现状。本质上与我国整体工匠精神的缺失有直接关联。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机构,本科院校应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用有效的教育措施,塑造学生对于职业的正确认知,为我国现代科技领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经济;本科院校;工匠精神;经济

  随着我国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标志着属于中国的新经济时代来临。从我国的产业构成上看,涉及到各行各业,其中以新兴产业人才需要最广。在《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调查显示,当代本科学历及以上学生更偏向于于新经济行业展开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分别为IT/通信/电子/互联网、技术领域[1]。这些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广,对人才的质量也更高,要求从业者必须有着极高的工作素质,能踏实的投入工作中。大学本科作为向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的重要机构,自然肩负着时代下人才培养的重任,需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培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价值人才。

  1. 国内外工匠精神现发展概况

  1.1. 生产者不再追求经济盲目扩张,更注重工匠精神对经济发展的长远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知名的制造大国,但所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认可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并不能划等号,究其根本与我国当前制造业盲目追求经济扩张,忽视产品质量提升有关而国外制造大国如德国,日本等,早已将工匠精神深深地刻入骨子中。例如出口量占GDP比重较高的国家德国,制造业长期保持高出口量的原因在于,工匠们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每位上岗的技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是否拥有令人尊敬的工匠精神,优秀的工艺传承水平[2]。即使购买出口产品需增加大量关税,其生产产品在制造业中所占有的份额仍处于较高水准,因技术高端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这正是工匠精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 强化手工匠人在制造业的比重,打响知名品牌,提升经济效益

  世界奢侈品生产大国意大利,纯手工产品产量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是巨大的,虽然产量少,但是质量高,定价高。例如知名奢侈品制造商LoroPiana,其中每一位员工都有着极高的职业素养,能力甚至高于专业的奢侈品面料鉴赏人员。只要将成品面料置于光源下,一寸一寸仔细研究,连鉴赏人员都无法发现的质量问题,瑕疵点,都可以在瞬间修剪完成。从中不难看出,产量低,但质量高,同样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精致更像是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可。究其原因是其注重品牌意识的塑造,追求质量而不是盲目追求产量[3]。以长期发展的眼光看,提升品牌商誉度,同样是提升潜在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知名品牌更像一种获利工具,而消费者也认可,多花钱购买一种信赖,产品自身带来的享受。由此可见,品牌对于企业而言价值深远,因此打响品牌,培育员工的匠心精神,打响大国工匠,世界知名品牌厂商的名头,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上也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新经济时代下本科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研究

  2.1. 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技能训练平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

  传统的高校教育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劣势:教育内容与就业市场需求严重脱轨,尤其是针对当前国家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探索,课堂教学内容是严重脱节的,这是极其不利于国家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要始终认识到:自身肩负着党与社会的伟大使命,需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大国工匠”;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实地调研,用敏锐的眼光识别就业市场的最新动向,结合自身的理解,用前瞻性眼光开展提前教育,争取培养出社会紧缺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向教育部门提出如办学自主权申请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及其子专业的设置,结合自身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向国家输送一批追求极致、千锤百炼、坚韧不拔的优秀工匠;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应,促进区域经济与本科教育的协同发展[4]。为有效践行上述要求,增添有效互动渠道,通过定期开展科研课题的形式,促进同领域学术交流;积极面向社会招聘实践教师,与优秀大学合作重视学生理论教育,用双元制教育模式,创业职业培训体系新目标;此外,更新课程知识构成体系,增添工匠精神培养类内容,让学生能在了解工匠精神的来源后,认清新经济时代下社会就业的发展趋势,并将其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并不仅仅将其范围界定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中,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让学生能在校阶段即接受到源源不断的工匠精神熏陶。

  2.2. 新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培养对本科生的要求传统价值观与新经济形势下的价值观见解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现状,当前的工匠精神更要求从业人员能具备坚持不懈、追求极致、致力于生产精品、专注持久、脚踏实地、价值观纯粹向上,与当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高效、快速的要求相冲突。可见,高校学生要对自身所擅长的方面从入学开始即做好准确定位,尽量避开自身短处,结合自己的兴趣及长处,择取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与此同时,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价值观,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用知识充实头脑,增强自信,在校内外实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勤奋钻研、下苦功夫,先求精,后求泛。要试着接受学校与社会间存在的落差,无论与自身的求职期待相差多远,都应当保持崇敬的态度,本事不在大小,而在用心;无论面对何种类型工作,都应严谨,不知道得不了解的知识及技能,及时发问;严格对待自己,对待工作,没有一个细到应该被忽略;严肃,不应抱着侥幸的态度,初学的态度,只要面对工作岗位,每一次工作都不能犯错。知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若想让自己成为公正的人,则要让首先做公证的事”,从此句话中,则清晰地指出了工匠精神培养之精髓,为本科学生职业培养提出了明确指引,自觉静心地审视自己,主动肩负起大国赋予给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5]。

  3. 新经济时代下本科院校工匠精神培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3.1. 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定量研究

  李克强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提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其中所指的匠心即工匠精神。虽然工匠看起来是钻研职业技能的角色,但在职业人才塑造的过程中,工匠精神却是必须具备的,能起到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体系转型的节点时期,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则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随着电子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则标志着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改革转型,才能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既往我国的经济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但从当前来看,则必须以智能化、自动化制造业发展为主,社会对于这类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相关学者借助定量研究方式,对工匠精神培养背景下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关性分析研究。观察创新力、专度程度、精益求精程度指标水平,文章中最后研究结论为: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日本、德国、美国在上述三项指标评分均呈现出较高的水平[6]。可见,若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则需借助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动手操作技能的人才。此外,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影响工匠精神的独立因素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员工的上述特质水平更高,则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越佳。上述研究均证明,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3.2. 影响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工匠精神发育不足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已陷入瓶颈,究其根本是由于既往的发展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引领产业发展的节点因素不再是产量,而是技术。据《中国时报》报道,2019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总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额。相较于2015年,奢侈品消费总额1168亿美元,消费升级趋势声势浩大。但这一趋势却没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同样程度的促进作用,中国企业的“工匠精神”仍被外界称之为中国制造,巨大的产品需求量则转化为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为了保护我国的经济产业发展,作为高校则必须起到引领作用,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专为我国服务的“大国工匠”,提升我国生产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质量受到世界的认可。上述分析表明,若想提升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则必须将“工匠精神”在各个企业发扬光大,在不同时期逐步提升工匠精神的标准,其标准并非固定,而是在经济体系系统中同步衍生的。回顾我国“中国老字号”企业,如王麻子剪刀,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风险。这与中国企业长期缺乏工匠精神有关,不是中国经济发展体制不适应工匠精神的模式,而是多因素背景下,工匠精神无法弘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学界而言,则与当前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下滑,专业培养的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企业多注重经济效益,生产规模的扩大及营销技巧的提升,而忽视了生产产品质量提升工艺改善的重视水平有关,这对我国实体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于人才的质量的干预,需从源头做起。可见,大学作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机构,应起到及技能培养与匠心精神培养的双重作用,通过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行业合作,课程内容改革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充分的人才供应,促实体经济发展。

  4. 结论

  工匠精神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新经济时代,“大国工匠”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深入宣传工匠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宣传力度,高校应当以思想塑造为先,强化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让其可以更正向的角色投入到未来的职业中;在学生校内教学中更应注重社会实践与课程教学的相融性,让学生能在社会、校园、家庭的多方支持下,让工匠精神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面践行。C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课题批准:吉林省高等教育协会项目名称:2019年吉林省高教科研一般课题《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弘扬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GJX2019D408)

  参考文献

  [1]刘亮军.新工科: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4(9):32-35.

  [2]贺永平.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6(9):59-62.

  [3]李国毅,王为一.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8(7):1-4.[4]于冠华,武淑平.工匠精神视野下大学生专业使命教育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20):62-63,69.

  [5]陈晓红,孙玮希.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20,7(6):85-88.

  [6]农春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20,6(10):115-118.


【编辑:editor】
上一篇:基于Flexsim的菜鸟驿站取件排队系统仿真
下一篇:基于内部审计的乡村物流价值链管理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