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
文/蒋毓  2020年第12期第105页  2020-11-20

  摘要: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受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通过确保国资委正确地行使所有权权能、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了产权委托代理效率,通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优化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境,最后通过正确对待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实现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体制改革

  0引言

  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新世纪我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1]。强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是保证国有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调整,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

  长期经营效益低、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2]。自一九七八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经历了很多次变革,并在不断探索中,加深了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改革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提出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为今后的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使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从理论探讨进入了改革的实践阶段[3]。但现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许多操作上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澄清。还需要从考察萌芽中的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入手,把握其发展趋势,深入思考如何深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提高产权委托代理效率

  在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中,建立一定的代理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实际上,我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委托—代理之间的关系而实现的。当前,有关方面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共识是,政府不可能直接管理那么多的国有企业,因此,必须形成一个国资委、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三级”委托代理结构,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经营范围广、产权化直接的问题[4]。从本质上说,我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产权改革,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制度设计,归根结底是产权代理的有效性。

  1.1确保国资委正确地行使所有权权能

  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从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中彻底分离出来,也就是说国资委只管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所有权,不管经济社会的资产管理职能。要防止国资委对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干预,不仅要正确行使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所有权,还要实行政资分开制度。国有企业出资人的产权职能通常是由国资委来进行行使的,而其所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是由其他政府部门进行行使。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国资委只行使与企业投资者有关的职责。第二,政事分离。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规模和结构调整,都要由国务院来进行决定,都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但是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的具体操作范围应该由国资委行使,不必事事征求其他行政部门的指导意见。第三,功能的分离。如过每一个部门之间发生职能交叉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按照事项的性质或者程序性规则,确定各部门赋予和行使权力的具体程序。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过程中,应当与公共管理部门及时进行适当的协商和沟通,完善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制度。

  1.2建立和完善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实质上,从国资委到投资管理公司再到企业,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代表都是委托代理人行使职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层和股东的目标功能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分离而有所不同。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来损害股东的利益。为此,股东需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制衡国有企业管理层可能的投机行为[5]。在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层面,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产权的投资者,必须承担起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层进行激励与约束的责任。类似的,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一种类似于国有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应该考虑采用一种适合国有企业权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环境

  2.1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伴随着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逐渐建立完成,市场机制中的竞争机制必然会发挥出外部强制力的作用,国有企业在破产、兼并以及产权转让等制度必然会为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带来各种风险,包括社会成员在健康、老年、疾病、死亡、伤残、失业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收入差距风险,客观上要求国有企业建立一套统一、高度社会化、专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国有企业在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社会职能彻底分离出来,减轻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经济负担,使国有企业能够集中精力从事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从而更加公平、合理地进入到社会的市场竞争当中。所以,要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依法保障城镇国有、集体、外商投资、私营企业及其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也是改革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基础,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良好社会环境。

  2.2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

  设立国有企业实物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际上就是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进行监管。以国有产权为纽带,以所有者身份获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收益,以政治权力为纽带,以社会公共管理为手段获取税收,构成公共预算和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经营预算两大国民收入来源。国有企业经营预算是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进行投资收益管理的一种形式,是对国有经营性国有资本在一个会计年度的收支活动进行价值管理和分配的工具,它反映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所有者与国有资本经营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和再投资关系。构建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经营预算体系,能够实现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的根本性重组,确保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优化配置,为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总目标服务。

  为了更好地体现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经营预算编制的目的,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经营预算编制的内容应该包括年度收支计划和预期利润目标,即:政府预算报表除了反映当年经营性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收支情况外,还要以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形式,全面反映经营性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并采用明细表、经营报告等方式,对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变化以及重大事项的披露等进行说明,以便公众及时了解受托方的整体情况。

  3.正确对待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调整

  任何一项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会自然而然地伴随着国有企业具体经济利益的调整。一般而言,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原有经济利益变化越大,其带来的改革冲击就会越大,改革所遭遇的消极力量就越大,这是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一,国有企业各个部门和群体利益对设计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具有一定影响,并可能偏离社会公正。事实上,一些所谓的“体制改革”,其实就是某些国有企业部门或团体的盈利行为。二是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面对利益集团带来的冲击,在实施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变形,既难以实施好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方案,也会造成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误解。三是国有企业中比较大的部门和集团利益表达渠道也相对畅通,还可能将社会上其他群体的利益忽视,导致部门利益出现了严重的失调,不仅影响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社会主义制度与公有制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公有制和企业化结合的载体,国有企业实物资产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激发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体制方面的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的收益性,增强国有企业经济的控制力,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未来的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更加注重法律化的基础,避免操作的随意性。规范、公正、公开可以说是未来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前提。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思考,由于国有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活力不足,竞争力低下早已成为事实,国有企业要想在改革过程中健康发展,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改革转向实物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体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C

  (作者单位:北京金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徐晓松. 国家股权及其制度价值——兼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J]. 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1):169-175.

  [2] 何碧萍. 国有资产的内在联系与横向管理体制整合趋势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8, 000(058):65-70.

  [3] 胡海琼.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改革模式设计与政策匹配[J]. 改革,2017(09):49-58.

  [4] 宋方敏.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与风险[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10(01):129-153.

  [5] 马喆明,武志强. 对实施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的思考[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000(070):75-79.


【编辑:editor】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分析
下一篇: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