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研究
文/申秋萍 樊荣 文斌  2020年第04期第105页  2020-03-19

  摘要: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是舰船油料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舰船机械系统稳定高效运转和各项性能正常发挥的基础。本文从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出发,对提高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舰船装备快速发展,已开启远海化、全球化时代,积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加强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研究,着力构建形成前沿海上可靠供应、全球快速支援保障、高效能全要素的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新格局,努力推动舰船油料质量管理工作跨越发展。

  一、更新观念,高度重视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工作

  (一)更新传统思维理念。当前,大量新型舰船陆续下水,液压传动系统、舰船动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1]。要准确把握新时期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特点规律,适应舰船主动维修、视情维修和基于状态的维修模式,改变粗放被动的质量管理方式,将附属油料质量管理作为维持舰船良好状态、诊断和预测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做好顶层设计,实施统一的舰船油品监测计划,对舰船油品分析技术进行标准化,除更新理化性能分析指标外,应着重将磨粒分析、润滑状态等多项指标列入日常保护条例,构建一套舰船油品标准分析程序。同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库存附属油料轮换机制,不断健全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制度体系。再者,要全面认识和高度重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提高附属油料质量管理效能的拓展支撑作用,以前沿技术的全面应用提高保障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定期换油”到“按质换油”的跃迁,推动舰船附属油料保障精确化[2]。

  (二)理顺部门工作关系。传统的油料监督体系和检测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快速、灵活、可持续、不过度依赖后勤资源的发展趋势,油料监测技术正在由传统的基地或中心送检向智能化、随行化、便携化方向发展,监督体系则向舰船伴随化和岸基监督室两级相结合的方向发展[3]。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工作繁杂细致,由于舰船装备本身的属性,机电部门既是设备管理部门又是油料使用部门,油料保障部门与舰船机电部门虽隶属不同但工作关系密切,衔接紧密,要始终保持整体融通,互联互通,工作中要摒弃以某一方意见为主导意见的思想,杜绝因单方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管理阻塞[4]。机电部门要明确油料质量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油料保障部门应及时对责任人提供附属油料使用与管理的必要培训、技术指导与智力支持,全力协助和全程指导舰船机电人员合理正确用油和科学高效管油,建立集中统一,互认互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协调与配合机制,构建高效、顺畅的舰船附属油料使用管理链路。

  (三)建强专业人才力量。油料质量管理工作专业技术性强,要求人员了解油品参数,熟练使用仪器设备,掌握质量管理标准及专业知识等。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直招地方职业院校从事油品分析、有机化学等相关专业人员,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快速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模式,与院校合作建设油料质量管理通用知识、技术法规等在线课程,重点建设新型舰船、远洋油料质量管理等系列MOOC和微课,构建舰船油料质量管理微专业,在不离岗的情况下以较短时间最大限度生成保障能力。三要创新培养方式。充分尊重信息时代人们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习惯,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以舰船远洋保障为重点,发展油料质量管理虚拟操作、模拟仿真等技能训练软件,既让油勤人员了解船体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不同条件下对油品工作状态的影响,又可使机电人员掌握航行中油料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对解决保障训练失真问题和指导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聚焦远海,拓展延伸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向远洋拓展。随着我国舰船远洋任务的日益常态化,传统以岸基保障为主、机动保障为辅的油料质量管理体系已不能满足现实所需,随行保障、全程监控将成为未来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的重要建设方向,这既是适应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把后勤保障重点转移到海上的具体举措。要从理顺远洋油料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入手,构建形成岸基固定和舰船随行2级相结合的油料质量管理机制,在执行大范围长距离远洋任务时,可随舰增配油料质量管理人员和随行保障装备,在人员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也应根据执行的任务行动,采取机电部门相关人员专项培训、配发行动保障资料等方法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使附属油料质量管理实时随任务拓展。

  (二)标准体系向境外延伸。各个国家/境外地区附属油料的技术指标均不相同,与国内差异较大,现有质量管理手段难以完全满足境外油品的检测要求,虽可委托境外有资质的独立机构或有合作的中资驻外机构提供帮助,但工作协调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多,耗费时间长,遇有紧急任务时难以保障急需。为满足需求和解决现实问题,一要针对新的用油要求修订现有指标规范,确保与舰船装备发展和要求相匹配,与远洋任务需求相适应。二要针对远洋任务,按国家和地区分类开展境外附属油料质量评估、检测技术与方法的系统研究,制定出境外柴油机油、汽轮机油、液压油等主要附属油料的化验检测项目和质量评估体系,并为配套的随行化油料质量管理装备研发提供明确的功能指向。三要根据现有主要舰船用油开展境外附属油料的体系化研究,搞清当前及未来任务所涉及的国家或境外地区主要附属油料产品的性能指标,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境外附属油料可互换替代油品指导目录。

  (三)保障网络向全球聚焦。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海外利益日益增长,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海上利益也越加凸显,与此同时,我国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与许多海洋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大量中资企业走出国门,为我国舰船构建境外保障网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除开展海外保障基地建设外,可与相关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共同研究建立舰船附属油料及相关产品互换性协议,依托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运营的港口或与石油相关的机构,协作建立油料保障点,设置机构或派驻人员,根据不同港口、码头情况各自制定符合实际的附属油料供应与质量管理方案,条件允许的还可代储部分舰船主要使用的附属油料,提高保障灵活性,降低保障难度,着力构建一张境外保障基地与中资企业境外保障点相结合,支持附属油料补给、互换的境外舰船油料保障网络,真正意义上支撑起国家远海战略。

  三、科技先行,加强舰船附属油料质量管理装备建设

  (一)以先进装备提高质量管理效益。着眼境外保障需求,在附属油料质量管理装备设计中要全面考虑标准化、通用化、集成化、智能化问题,充分应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既能保证单装功能的有效发挥,更能通过单装的组合集成发挥更强的保障功能,适用于更多舰船和多样化任务对油料质量管理的要求。针对长时间远洋航行,以及新型液压系统对油品清洁度要求不断提高的实际,积极引入可用于舰船附属油料加注、存储和舰船在用油液过滤净化的设备装置,研发配备固定式、伴随式舰船附属油料净化设备[5]。普及应用光谱分析、铁谱分析和油液污染度分析技术,研制可靠性好、适应性强、灵活度高、检测速度快,能够满足随行保障要求和境外油品检测需求的舰用油料质量监督设备,以及新型便携式油料化验设备、磨粒分析仪等,满足现代舰船对油品检测高效、快捷、全面、准确的要求[6]。

  (二)以信息技术促升质量管理效能。目前油料取样、化验等多靠人工进行,检测时间长,人为因素导致油品检测数据不确定性较大,且试剂和仪器对周围环境要求严苛,造成随行存储要求和成本较高。当前舰船装备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其单个平台的发展和改进基本已嵌入信息化模块,实时或近实时掌握舰船各系统运行数据已成为现实,舰船装备向“智能化+自适应”的高阶形态加速发展,从而倒逼高度依赖数据的油料质量管理要能够做到及时捕捉油品工作状态的动态信息,并以数据流引导物质流和辅助人工决策。因此,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研制应用舰船主要润滑油自动监测、故障评判与预警技术,依据数据智能提出技术保障建议,协助机电人员和油勤人员高效实施保障工作,努力实现人机物三元融合、联通互动、协同计算,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局限性,构建形成“需求实时感知、状态可视掌控、管理高效精细”的新型舰船油料质量管理模式,推进附属油料保障的智能化和精确化[7]。

  (三)以科学管理维持装备良好性能。舰船附属油料品种多来源广,用油数量大,油料存储设施、加注设备、化验检测装备等使用频率高,现有设备普遍老旧,性能下降明显;便携式装备随舰远洋受“三高”环境和船体振动颠簸影响,稳定性易下降,而设施及装备的可靠性对油品质量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油料管理部门要针对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着力改善附属油料存储环境和安全防护设施,保持应急油料质量管理装备良好的技术性能,做到设施和装备管理定人定位,建立装备使用管理档案,视情及时对装备进行维修养护。对存储油罐等固定设施要定期倒罐腾空后进行彻底清洗,做好管路等设备的清洁工作,严把收油、存储、发油等容易影响油料质量的关口。针对部分存储时间过长导致分层、成分析出的油品,应及时采取过滤净化等技术手段加以处理,构建形成附属油料从出厂、运输,到油库收油、储油和发油,再到舰船用油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链路和质量跟踪机制,确保附属油料质量稳定可控。C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编辑:editor】
上一篇:河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下一篇:重庆市快递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