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大力发展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即时反馈、可追踪学习行为、随时学习的优点。在此背景下,物流管理课程尝试了信息化改革实践,通过分析物流管理的课程定位,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并确定配套信息化教学资源,课程实施过程中选择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课程效果良好。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 物流管理课程 改革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及信息化教学特点
1.国家相关政策对教育信息化的引领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多个文件给予政策指引。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2016年6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文件)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文件)确立了要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多次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2.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特点
即时反馈。依托信息化平台的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为即时反馈,平台功能中的“互动论坛”可随时发布学习疑问及学习心得,“考试测试”可即刻得出测评结果分析,“签到”功能可统计考勤,“投票”、“问卷”等功能亦可立即查看结果。无论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任何阶段,都可以即时反馈,使教师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开展针对性教学。
学习行为追踪。信息化平台可采集、追踪、捕捉、记录学生学习行为,对学生学习时间长短、关注点、疑问点等动作参数生成大数据,教师通过后台可掌握学生学习进度,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定制化学业报告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成效,以便展开个性化教学辅导。
随时学习。教技〔2016〕2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现代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即具有此特点。平台上传的各项资源,学生可利用手机端APP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对于重点、难点可反复观看,不受时空限制。
二、教学内容选取及配套信息化资源
1.课程定位
物流管理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为物流管理岗位群,如仓管员、运输员、配送员等,共48学时。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物流术语》中规定的物流管理规范及企业相关物流管理岗位制度的要求,进行商品的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实践管理工作,熟悉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明确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为未来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从事物流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课程定位,以物流行业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实行项目化教学,将课程分为8个项目17个任务,内容涵盖了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七大环节、现代物流发展趋势3大部分,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目标。8个项目分别为认知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包装与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物流发展趋势;17个任务分别为物流基础知识、物流主要学说、物流设施设备、企业物流、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商品拣选、配送管理、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
具体如下表1所示:
3.信息化资源应用
资源质量是影响信息化平台运用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物流管理信息化课程改革中资源制作秉承了“三相融”的原则,即“趣味性与知识性相融、实践性与理论性相融、操作性与可视性相融”,改变传统教材及课件的静态模式,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体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越性,以颗粒化资源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多媒体表现资源的优势;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课、视频、动画等形式解决理论学习比较抽象、动手操作无法直接接触的知识技能难点问题,利用虚拟仿真、交互式动画、音频等素材形式,构成课程资源的基础元素。
以项目3仓储管理为例,学习内容分为3大部分,分别为仓储概述、仓储作业管理、仓库安全管理;具体任务8个,分别为认知仓储、仓储作业概述、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库7S管理、仓库消防管理、仓库安全管理;知识点细分共29个,包括储备库与物流库的异同点、走进仓储、仓库的分类、仓储的概念、仓储作业流程、仓储合同签订、进货的流程、进货入库程序、验收入库作业、入库流程、循环盘点、账面盘点法、期末盘点、发货出库、平置库出库作业、出库交接作业、货入自动立体库、小件库区分拣出库、摘果式分拣出库、7S管理的方法、7S管理的目的、7S管理的误区、火灾逃生防护用品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仓库防潮(水)措施、温湿度的控制、仓库防霉措施、仓库防盗措施、危险品存储条件。
此外,为形象展现仓储管理的部分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项目制作了5个互动游戏平台:商品验货、四号定位模拟货物上架、物资盘点、摘果法及播种法拣货策略、灭火器选用策略,5个游戏平台辅助学生学习仓储管理的相关具体操作流程。
配套资源名称、类型如下表2所示:
4.课程实施过程
物流管理授课选取“微知库”教学平台,包括手机移动端APP和电脑PC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进行信息化课程改革,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整个过程以交互性为主线,贯穿教与学的始末。教师可提前进行组课,上传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大纲、题库、测试、各项资源等,开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调取。
1.课前充分准备:教师备课,学生预习
教师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授课计划进行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课程资源,做好教学备课工作。在此环节,可向学生提前发布课件、视频、音频等学习任务并提醒推送消息,进行作业测试,了解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程任务的认知情况;学生利用手机端或PC电脑,根据消息提醒通知,进行课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
2.课中即时反馈:交互学习、随堂测验
上课之初,学生手机端扫描教师发布的考勤二维码,实现自动签到,从而节约点名时间;在课中,教师可按照教学设计进行课件讲授、微课播放、录像演示或指导学生操作互动游戏等,通过推送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现即时、现场反馈,从而掌握学习结果,一对一解决学生问题,展开针对性教学。
3.课后复习巩固:讨论总结,温故知新
课程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上传动画、视频等趣味性、拓展性学习资源,布置作业,学生若有疑问,可在论坛中发布问题,即时求助,随时在线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课后时间,信息化平台最重要的是提供了畅通的交流互动和反馈通道,提供时时、处处、人人讨论区、交流群等,随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探求知识的氛围。
5、课程效果
物流管理课程已对我校物流1701、物流1801两届学生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实践,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融合发展,师生双方教与学的信息化水平应用能力均得到提升,课程效果良好。 (1)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信息化课程改革是顺应“互联网+”、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的有效尝试。教师掌握信息化的能力,有利于更新教育理念,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课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根本变革,提升教学质量,学生评价优秀,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2)学生专业能力提升
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具有的即时反馈、交互学习、随时便利性学习等特点,有利于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较快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资源学习,克服重点难点,专业能力得以明显提高。C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项目名称:职业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GH191042
参考文献
[1].教技〔2016〕2号.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http://www.jyb.cn
[2].贾妍.信息化教学驱动下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改革实践研究[J].物流科技.2016.04
[3].黄琳.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物流基础课程交互式教学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