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爱换来的是……
主持人/斜阳不暮  2014年第11期第90页  2014-10-21

前些日子接到津门一小伙子的来函,谈他的生活苦恼,原因是他可爱的儿子浩浩。至于怎么个“费心”地苦恼,听听他的叙述吧。
主持人啊,本来这小事是不想麻烦您的,可我真的没辙了。这事别人家也一样有,就是我这突出了点儿。所以呀,您就把我这个“问题”当个“普遍”给登了吧。我问过同事和朋友,他们也有同感。网络上有解释,但都缺少针对性。下面我给您说我的“故事”!
我姓张,在天津一家冷链物流公司做部门经理。父母在秦皇岛,我是毕业留在天津的。奥运会那年,二十九岁的我和同龄的天津同学结婚,第二年生了儿子浩浩。我岳父岳母在天津红桥区,结婚那年我们两家出资买了离岳父母家很近的房子。可老婆一工作时就考到城市周边一个区的街道做公务员,本还想着换个工作,一来舍不得“身份”,二来去年她当上了街道副主任。要说我俩体制内、外,日子相对过得算挺舒坦。可她那工作是既忙又远,我是工作下班没个准点儿,孩子呢,正应了天津那句俗话——“养了孩子姥姥带”!从孩妈产假结束上班那天起,孩子只能“扔”给老人。
客观讲,两位老人对孩子那可叫无微不至,我们常常因为对孩子“不好”受到老人“训斥”。亲爹亲妈,想想挺有意思。这么说吧,这一家人过得真是挺幸福挺惬意。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忧心”不敢说“忡忡”,但也渐渐浮出“水面”。怎么个忧心呢?是孩子教育的“矛盾”。
浩浩的姥姥上过文秘专业的业大,当过企业的出纳。姥爷是当年国企的技术骨干,九十年代企业倒闭前人家还当过副厂长。啊,您别说,就是这么两位有素养有文化的老人,教育孩子弄得我们是神魂颠倒……
先说饮食。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因了父母溺爱,我俩从小都缺乏好习惯。比如说吃饭挑食,爱吃零食,想要什么东西任性,不给就耍脾气等等。浩浩到一岁多断奶的时候,眼下明白的我们,就下决心不让他像我俩小时候一样,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可老人说孩子在家就该让他想吃吃,想喝喝,不吃不喝就饿会儿。零食让他随便……特别强调的是:“你们小时候没这样的条件。眼下条件好了,孩子的要求就该满足”。总之,和我们的观点总是拧着个劲儿。这么着,孩子到三岁的时候,整个一个小胖墩。人家都说喂养不科学,可姥姥姥爷却引以为傲。
再说知识。我和浩浩妈虽然知道小孩二岁前后锻炼背诵能力挺重要,可以给予他很多潜移默化的学习锻炼,但我们并不主张强迫他背诵。可姥姥姥爷不这么想。浩浩一岁多,他们就开始让他背唐诗,到三四岁,有的唐诗背不下来还要受“惩罚“。教育孩子没错,我们的观点是,这个年龄的孩子背诵诗词应该当个乐趣,再有啊,老人家“惩罚”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的奖励——物质刺激。“你背下来姥姥给你买薯条吃……”言外之意背不下来就“不买”。每到周末我们和浩浩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嘴里念叨的就是“爸,我背下‘八月湖水平’啦,给我买冰淇淋奖励吧”。听着这话从这么小的儿子嘴里说出来,我们真别扭。我们的意思很明确,孩子不要用“物质刺激”的方式要求他什么,说简单了是培养了“目的性”,说难听了将来不成了“唯利是图”的人啦!
三说做人。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我们尽管忙,也很注意对孩子教育的正确导向。像什么公平公正啊,家庭成员和在社会上要互相尊重啊等等。可孩子毕竟同姥爷姥姥在一起时间长,不经意间浩浩就流露“妈妈在外面是领导”啊,爸爸挣钱多呀这些同小孩子不相干的想法。我们知道这是姥姥姥爷带着他,同邻居在一起谈话时让他知道的,所以也不能埋怨老人。可这些想法在孩子脑子里其实是很成问题的。怕什么来什么。去年九月,浩浩去了幼儿园。这个在老人跟前“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主儿,上幼儿园不到一个月,就跟小朋友打了两场架。一次是抢人家的饭吃,第二次是因为午睡时一小朋友不小心把鞋扔到他床上,他动手打了人家。要说小孩出点儿这事不算什么,关键是他打架后那句话耸人听闻:“我妈是领导。”这简直就是“我爸是李刚”的翻版嘛!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和他妈妈回去得早,接他的姥姥告诉我们过程后,竟然豪迈地说:“浩浩真勇敢,长大了肯定吃不了亏。”我们正想着饭后带他回家认真教育呢,没成想姥爷当着孩子说:“别说孩子啊!这年头,孩子在外边这么着没嘛不对。说他妈妈是领导又怎么了。跟有些人就得吹乎点儿!浩浩做得对,姥爷支持!”这么一句话,以往我们跟孩子说的所有道理全白费了。我心想我们整天为那些个别无良的城管、路管、工商的仗势欺人而骂海街,孩子受这个影响怎么办呢?
四说态度。态度这个事啊,说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不好界定。可做事缺乏信心,一件事不能干到底的现象绝对是孩子们不该有的状况。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发现浩浩做事精神分散,精力不集中。比如说幼儿园教的简单算术题,本来他会,可就是边做边玩。五道题做一个小时。我们告诉他做事情要精力集中,做一件是一件。他却说“姥姥说我聪明。说我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们心里明白,这是被姥姥喜欢得不知怎么喜欢啦。我和他妈都懂得孩子要在鼓励中成长的道理,但仅仅是鼓励是不够的,没有正确的引导,鼓励他向不良的方向努力,那不光是耽误他一个孩子,将来我们还可能跟他受罪呢呀!
老师啊,就以上这些例子,您觉得可笑吧?每每我同姥爷姥姥交流,而且告诉孩子妈,这么引导孩子可不好,可老人家觉得“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饭都多。我们知道教育孩子要有章法。可时下呀,想让孩子成大器,不光要让他长知识,还得有胆量……”虽然乍一听没什么不对,可老人家鼓励孩子的方向不对呀!
最近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不是别的,是老人家非要我换辆车!
我们是民企,因工作需要我一直开着一辆挺破的桑塔纳。老婆上班远,我们在三年前用自己的积蓄给她买了辆花冠。九月下旬的一天早晨,不知怎么,浩浩不让他妈开车接他。问为什么,他说妈妈的车是汉奸车!小朋友笑话他,说开那个车的人是帮助坏人的。因当时我们没工夫多想,我和孩子妈就换着开了。没想到晚上他妈接他,他在桑塔纳上哭了一道,说我那车太破,让他很没面子。回来我听了这个气呀!我说这么小就比这个,上小学我们还不得开林肯呀!孩子这么想也就罢了,毕竟我们可以疏导教育他,没成想前几天姥姥一定让我换车,说那个破桑塔纳太“寒碜”,我说那是单位的呀。姥姥说:“你把那车交了,咱买个好的开自己的!”我想求得岳父的帮助,老人家说:“听你妈的。我们出十万行吧!”您说这事闹的。别说眼下买车要摇号,就是不摇号,孩子说要换就换,这没有道理的要求能顺着他吗?
老师啊,真是好日子没好过啊。你说老人家攒钱容易吗?他们连件像样儿的衣服都舍不得买呀!其实结论我知道,怎么做也明白,可这滋味怎么这么别扭呢!老人是为孩子好,可这么个好法儿……您说,我该怎么办?
看了张先生的来函,我在生出生活应该像“美丽的鲜花开放”的感慨之后,对宋代诗人方岳所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有了更多的感触。客观地说,我欣赏张先生的见解和直白,但我不知道的是,张先生另一半的“态度”。无论是生活的,还是教育的,或者说尤其是“教育”的。我最终没能给张先生具体的明示,只是同样直白地询问并告诉他,你妻子是什么态度?她应该有能力帮助你“摆平”老人家,并携手教育孩子。
列位,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在当今纷繁的思想状态中出现了多样的认识,这本身并不奇怪。尤其是我们这代人(老夫已年至花甲),在经历过当年那么多运动和近些年这么多变革之后,对隔辈人成长的渴望,成才的愿望,大展宏图成龙成凤的希望,不经意间甚至到了忘我的境地。在主流媒体主旋律的强音中,网络的快捷,微信的便捷,特别是各类资讯从内涵到外延的广泛,使所谓“崇拜”的标准不再唯一,进而又常常使我们中的一些人在认知上出现了莫衷一是的局面——对错的混淆,黑白的迷茫……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只要是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的!窃以为,在教育孩子的具体理念上,只要遵从科学而不是伪科学,人性而不是非人性,理智而不是非理智的,公平正义而不是“丛林法则”,就是教育!
亲爱的读者,您以为呢?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好婆婆我为什么厌恶您
下一篇:一切为了孩子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