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储运杂志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刊在线 | 编辑中心 | 会展中心 | 业界专家 | 企业展示 | 广告中心 | 杂志订阅 | 杂志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深 度 > 正文

也谈经济结构与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陈祥森  2013年第06期 第26页  2013-05-18     【字号 打印 关闭

 转型的迫切与难点

  专栏小编: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现在,大家都说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怎么转型众说纷纭。作为物流业而言,在供应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且也到了转型的关口,所以很有必要谈谈转型问题。之前,我看到不少专家和企业家都在谈这件事,今天邀请你们也来谈谈有关经济结构转型和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吧。
  把酒临风:为什么要经济转型?因为企业做不下去了。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先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受到冲击,大量出口型民营小微企业相继倒闭。在长三角地区95%的劳动人口和85%的税收都是依靠这些企业,他们订单减少了,成本增加了,资金链紧张起来,而政策扶持却不到位。企业怎么办?活着才是硬道理,于是我们就提出经济转型问题,这个转型包括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可是具体到企业如何转型,大家又很茫然,既然出口不行了,那就转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吧,可国内市场需求迟迟上不去,当然这里不包括房地产业。在中国最火爆的就是房地产业,有地方政府做坚强后盾,房价扶摇直上,泡沫越吹越大,直到今天仍在膨胀着。可是其他行业就不是那么好,中国总不能靠房地产拯救经济吧,还是得靠实业富民强国,所以转型迫在眉睫。
  夜雨观澜:这就是中国经济之痛。与我们物流业紧密相关的制造业情况很不好,而且制造业的产业链相当长,与其他产业相互影响。比如,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钢铁业,我看到一份材料讲,中国的钢铁企业已经全面亏损,大面积破产潮其实已经出现,但是,他们接到通知,没有钱发工资可以贷款,不能让工人失业。其他大型制造业也开始破产,但是,全部不能破产,一切等政府出台新政策再说。
  把酒临风:现在铁矿石已经跌破89美元,而且正以每月24%的幅度大幅下跌,以前我们在180美元进口了9848万吨铁矿石全部堆积在港口码头一年至两年了,现在无人问津,拖死了不少钢贸企业。这条资金链基本已经断了,仅钢铁行业被拖死的资金不会少于1万亿,将来可能会成为一本烂账。还有,只要涉及出口的企业就亏损,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企业,仅仅汇率损失就达到85亿美元,所有看上去正在生产的外贸制造业,其实已无利润可言,那一直亏损下去的后果不就是破产吗?
  金玉其中:我看,经济转型与经济形势是两件事,并不是说经济形势不好了我们才转型,转型是因为生产力在进步,如若还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企业生存,肯定不会长久。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基本走完了吃廉价劳动力的红利这段路,所以必须转型,这是潮流,你不想走都不行,要么顺应潮流,要么遭到淘汰。其实这也是历史机遇,抓不住这个机遇转型不成功,那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2050年前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专栏小编: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十年黄金期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数量指标来看,2012年我国GDP总量达51.9万亿元,已近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有人说,尽管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却越来越突出,比如说,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阴影,等等。对此,是否通过经济转型解决这些问题?
  金玉其中: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也蒙上了阴影,2009年中央政府投下4万亿刺激经济复苏,GDP增长速度很快恢复,工资也跟着涨了,产品也好卖了,大家都挺高兴。但这种刺激式增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可持续,到了后来通胀显现出来,又面临一个两难局面,要么继续保持高增长,然后物价也跟着涨,成为一个高通胀经济,要么降低增速,控制高通胀的危险,但经济又面临停滞的危险。这两条路显然都不是我们想走的,那就要改革,通过改革,通过制度变革,形成新机制,激发出新的生产力活力,来化解当前的危机。
  夜雨观澜:我们常说危机倒逼改革,其实现在就处在危机中。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对此有人比喻说,中国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货币超发埋下了不少隐患,具体表现形式有经济领域泡沫资产存在、运营效率低及落后产能过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与物价调控陷入两难、经济体制结构改革阵痛等。所以说,不转型等死,转型可以寻找到一条生路。
  把酒临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是在境内使用的货币,发行再多也不会像美元那样产生很大的溢出效应,超发那么多是自己哄自己玩,用老百姓话说,钱贬值了,买不到那么多东西了。货币超发给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但我们更要关注它的流向,没有流进实体经济那就是空转。金融业应多做对实体经济有利的事情,不能拼命推动信贷规模增长赚那几个点的盈利,要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才是根本。说到转型,金融业必须转型,中国服务业本身就不发达,当然这里包括金融业和物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又总是出点偏差,所以对它要改革。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正在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迈进,就此而言,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转型的国家,这是个优势,制度改革的空间还很大,通过改革创新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专栏小编:若是把转型看做是我们的优势,那么我们应该着重解决哪些问题才有利于转型成功?
把酒临风:有三点需要解决。现在出口放缓,内需不振,因此首先要解决消费需求疲软,而消费疲软的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扭曲,收入分配出现两极分化,便会产生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大量收入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居民收入增长迟缓,消费能力相对甚至绝对下降,这就导致全社会消费倾向下降,消费需求疲软。其次是企业有产品却卖不动,况且现在很多产业产能过剩无法消化,所以要通过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来转型。转型的难题是什么?我们自主创新和独立研发能力不足,很多企业老产品卖不动了,又搞不出新东西来,或者都搞同一种产品,抢食同一块蛋糕。再有就是市场机制问题,是供给学派还是自由市场经济,或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正打着嘴仗,眼下还没有个定论,不过我们自己有个说法叫“顶层设计”,不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可到底走怎样一条路,大家仍很迷茫。我讲的这三点,其实都牵涉到体制问题,体制的掣肘我们都能真实地感觉到,不解决体制上的弊端,中国不可能转型。
  金玉其中:为什么要说顶层设计?因为转型会碰到阻力,这些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群体和政府官员,所以不进行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的话,转型很难进行。
  专栏小编:顶层设计的难点是什么?即使是设计好了,在推动上还会不会有难点?
  金玉其中:我感觉难点就是政府改革,比如,政府官员的审批权,拿掉它是很难的。因为有审批权,就有很大的利益在里头。在推动上的难点,我看一是政府自身的转型,二是企业转型的动力和途径。我们这里什么都是政府主导的,到目前为止,各级政府仍然掌握大量创新所需要的资源,许多官员仍然习惯于指定研发项目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注入大量资源去补贴企业或项目,甚至确定谁是应当大力表彰和扶持的人才,这种方式在某些领域是可能取得成功的。但现在国内产业距离技术前沿越来越近,政府并不具有掌握足够的信息,因此政府主导创新活动失败的概率太高。所以,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树立主体是企业的观念,企业要管好自己的事情,政府应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回报,政府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比什么都好。往往给个别企业的优惠会损害众多一般企业的积极性,也会造成不公平竞争和企业对政府优惠政策的依赖性。

 从物流业角度谈转型升级

  专栏小编:今天我们设定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经济转型,另一个是物流业转型升级。接下来,我们从物流业角度谈谈转型升级。
  夜雨观澜:物流业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这些企业更须转型。物流业这些年来小散乱局面一直没有改变,整合的呼声喊了多年也没见到太大的动静。我的感觉是,小微企业处在自生自灭状态,那些大企业倒是有可能整合,尤其是国有企业,上面一个做大做强的指示,下面企业马上就开始整合,不管结果如何,反正从表面看很光鲜亮丽。
  金玉其中:我觉得物流企业还得从供应链角度寻找自身的价值。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你得围绕核心企业实现自己的价值。现在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其间的连接靠得是物流业。物流企业谈转型,不把自己放到供应链中去,怎么转型?企业升级也是服务功能升级,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核心企业。
  把酒临风:现在,对于企业升级还好理解,转型就不那么好理解了,硬件设施换代就是升级嘛。企业经营模式也可以改变,但最难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理念。头脑中的思想理念不改变,怎么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型升级呢?有很多人说,是体制原因阻碍改革,阻碍转型,我看人的因素才是根本。现在,我们对于市场经济怎么搞并不是很清楚,很多领导和专家在台上讲了一通大道理,听起来很在理,可实行起来就不灵了。企业该怎么办?不知道,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走一步说一步。你们说,现实情况是不是这样?
  金玉其中:为什么人们有困惑?原因是现在面临改革的比以前复杂得多,所涉及的议题几乎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重要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治理转型、收入分配调整、财税体制改革、垄断企业改革,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研究开发、户籍制度等等,这些议题都是目前改革所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而且就其中的每一个议题来说,都充满着争论。不同的改革方案会涉及不同群体的利益,不同的改革路径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因此,各个群体之间争论不断,既渴望改革,又害怕改革削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夜雨观澜:确实如此。你们看,领导在台上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可体制上存在弊病掣肘着企业,他能开拓进取吗?因此我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动力是改革,因为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消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只有改革,才能建立起有利于企业生存的法治社会。为此,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行一次新的思想解放。
  专栏小编:作为物流企业,现在面临着生存、转型等几道难题,三位专家如何看这些问题,有什么对策?
  金玉其中:作为企业来讲,头等大事是生存,像航运业,全球市场都不景气,越是大企业亏损得越多,生存当然是头等大事。没办法只能处置不良资产,整合优质资产。说转型嘛,物流业一是要业务创新,二是要技术创新,无论如何企业先活下来再说。我们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产业都不景气了,我们还给谁服务?就供应链来讲,制造业是物流业最大的根基,它的强大与否决定物流业兴衰状况。
  专栏小编:这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
  金玉其中:是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个是市场需求问题,另一个是技术创新问题。没有政府大规模投资,装备制造业日子很不好过。再说技术创新吧,现在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些技术甚至突破了前沿。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依然非常困难,原因就在于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技术有了发明却变不成产品,有了产品却又发展不成产业,一些企业勉强在市场上站住了,却总是长不大,而现代技术的进步非常快,几年过去以后,原有技术就不先进了,就沦为二流技术了。再有,由于法治不健全,创新被仿冒,有地方保护打官司都赢不了,企业因此也就失去了创新的积极性了。
  专栏小编:那么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呢?
  把酒临风:前些日子看到经济学家许小年的一篇文章讲,经济转型需要傻一点的政府,觉得很有道理。政府太聪明,社会天天算计企业。企业被搞得痛不欲生。凡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政府都是比较傻的,政府比较聪明的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许先生说,我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一点疑问都没有。担心的是政府,担心的是特别聪明的政府,政府不要说给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现在干预之下,企业的经营环境没有在改善,而是在恶化,这种恶化与创新和转型是非常有关系的。第一个是产权保护,你要让企业家能够安心在这块土地上经营下去。如果不能安心地经营下去,转什么型,根本不考虑长远,就会是另类的转型——移民走人啦。第二个转型是不健康的转型,企业家放弃实业转向投资,没有办法做了,太辛苦了,工商税务、计划生育、环保、街道,一天到晚来骚扰,实在是无法应付。
  夜雨观澜:对于物流业来讲也存在着环境这个问题,央视几次曝光物流顽疾,很多是政府下属部门制造的。在这种环境下,企业还谈什么转型升级,求平安不罚款就烧高香喽。所以,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并不只是企业的事,它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况且经济形势也在倒逼我们必须转型升级。
  金玉其中:现在我们这个经济已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转到速度与民生并重,但这个经济发展特性呈现出要素价格不断上扬的趋势,比如劳动力成本的上扬,但是如果这种成本上升的趋势不能为生产率上升速度所消化,不能从依赖低成本比较优势转向依赖创新驱动的竞争优势,经济将出现停滞,这也就是经济形势倒逼转型升级的效应。这期间需要我们转变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结构变化要速度。
  专栏小编:转型升级搞了多年效果一直不显著,你们认为原因在哪里?
  金玉其中: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我看是内需始终没有调整好,致使整个经济结构的战略性也没调整好。所以有人讲,如果没有足够的需求力量的支撑,我们不可能诱导企业生产率增长从而消除成本高企态势下的各种负面作用,但是如果这种需求仅仅是外需而不是内需,也无法引导企业进入自主技术创新的轨道,更无法实现赶超战略下相对均衡发展的目标。自主创新必须基于中国庞大的内需,基于外需进行国际代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国际代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只能做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业务(如加工、制造、装配),而无法做“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因为在国际代工下,一方面,中国的比较优势将长期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另一方面,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和业务又被牢牢地掌控在跨国企业手中。在开放的全球化经济中,发展国内价值链,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和纵深的产业转移基地,培育掌控产业价值链两端的中国跨国企业,才能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专栏小编:产业链两端,一端是制造业,另一端是物流业,你们认为怎样使这两端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上的价值位置呢?
  金玉其中:我看传统制造业已逐渐走向式微,应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替代那些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替代那些容易引起经济泡沫、使经济过度虚拟化的产业,摆脱对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依赖,降低对低附加值、高消耗产业的依赖,解除房地产泡沫绑架经济发展进程的危险格局。建立供应链内部新的关系,就是打破市场结构的垄断尤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放手让民营经济进入,进行充分竞争;另外,要通过竞争和并购等资产重组形式,培育和壮大中国的跨国公司。
  把酒临风:提升产业链上的价值位置,要放手让民营企业进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民营企业比重占多少,也是经济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标志,要看民营企业的比重占多少。有一个中国科技统计研究的官方数据讲,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明显比民营企业低很多。国有企业每投入一亿元研发支出所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大概是18,而民营企业43,差距不止一倍;国有企业每100名研发人员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是3.7,民营企业是7.4,差距也有一倍。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比国有企业高一倍以上。由此我得来的观点是,民营企业去做转型升级的先锋官吧。
  夜雨观澜:民营企业确实是未来的希望,它们能否长大关键要看我们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公平、公正、民主的社会,让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法治的环境中成长,这才是提升产业链上的价值位置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谈了许多,我总结一下各位的观点吧。尽管我们在转型升级上面临着许多难题,但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就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好,感谢三位专家让读者分享了你们观点,我们下期再见。

1-30_P26_RGB.jpg


【编辑:editor】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改革必须见真章
上一篇:物流业憧憬“中国梦”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