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思考
文/许铭昌  2020年第11期第198页  2020-10-23

  军事物流作为现代军事保障的重要环节,是军事后勤保障的关键,也是后勤力量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桥梁。加快构建科学现代化的军事物流体系、提高军事物流保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西方国家和军队在军事物流建设和运用上已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也经历了实战的检验。美军二战后对海外用于物资仓储的军事基地进行了大规模地扩建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本土为核心、与战略方向一致,以海外基地为纽带,以保障基地为前沿的多层次的军事物流网;90年代初,俄军逐渐摒弃了“大陆军”的后勤保障体制,逐步建立起军地协同、三军联合的现代化军事物流体系,并尝试将非核心配送任务外包给承包商,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作战需要。我军早在2007年就颁发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其中提出了构建军民融合军事物流体系的战略构想,但受到种种矛盾的制约,军事物流建设发展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不大。为此,应着眼实战需要,科学研判我军未来军事物流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提升。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为保证军事物流体系内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职能,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随着联合作战体制改革,物资保障的运行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军事物流的地位也进一步提高。新的战区调整设立、国防动员体制的完善、联勤保障体制的改革等这些战略举措对我军军事物流创新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此,应加强组织指挥,优化采购订购、运输配送、物资仓储、经费保障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程序,确保军事物流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建立经费补偿机制,对于参与军事物流运输的地方企业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帮扶和补偿,充分鼓励地方物流力量参与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特别是做好战时和紧急情况下的平战转换,在制度上对民间物流资源的征用进行规范,确保战时能迅速生成战斗力;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建立军地物流协作的平台,保障参与军事物流运输各方的权益,营造平等、和谐的合作环境。

  二、设施军民互建共享

  为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的顺畅物流对接,就要建设全域覆盖、收发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应以北京、武汉、郑州、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为基础,推进军事物流基地化建设,构建辐射全域、集约一体,综合的战略投送物流基地,实现港口、车站、机场、设施的有效连接。同时,要加大交通设施贯彻国防要求改造的力度,统筹国防要求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战略方向的跨区、远距离运输投送需要,不断提高民用机场、港口、车站的军民融合程度,达到军民两用的效果。特别是未来在民航货运飞机、大型滚装船以及适合快速通过的高速公路、跨海河大桥等运载工具和交通设施上,抓好国防要求的贯彻,打通军事物流在投送上的痛点和难点。对于军地现有的军民两用式的物流设施设备,可探索采用有偿使用方式,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发挥其功效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减轻企业压力,促进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灵活运输保障方式

  当前,我军陆上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比较完善,投送能力基本满足需求,但战略层面的海上、空中投送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还需加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分运用民间用力,提高军事物流多样化保障能力。一是重点加强海、空军运输能力,特别是货运保障能力的建设,实现运输方式的多样化。加强军用港口的修建,大力发展远洋运输船舶,提高远洋海运能力;着力加强航空货运能力的建设,努力向战略空运转型。加强未来作战的重点方向机场建设,积极争取民用航空运输力量参与军事运输,梯次配备航空运输队伍,加强空中战略投送能力。二是利用物流运输的军民通用性和互补性,充分运用地方物流力量协助军方做好物流保障。进一步健全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民用物流企业应急动员和使用法规,建立完善的军地沟通联络协调机制,确保地方物流企业参与军事物流行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结合任务选用保障方式,军事物流运输涉及弹药、燃料等危险品或重要物资的运输,充分加强军事专用铁路、水路、机场、站台、集装箱、托盘的运用,做好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确保物资转运的快捷顺畅。

  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先进高效的军事物流信息系统,对实现物流资源动态可视、实时掌握物流动态需求、物流状态实时可控的目标十分关键。一是健全动态监控,在现有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基础上,以北斗定位系统为载体,实现军方对运力和货运物资的全时掌握、全时可控。二是实现系统连接,积极协调地方铁路、航空、港口等大型运输企业,将生产管理办公系统与军队交通运输调度指挥系统以及各级军代处调度系统引接起来,做到系统互联、情况实时掌握。三是做好数据共享,在统一技术标准的条件下,构建军地一体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涵盖掌握运力的种类名称、运输能力、运输标准以及运输载体的通行能力、技术指标等数据,尽量做到军地通用,数据共享。同时,在确保保密安全的前提下,加大军地双方信息共享的力度,便于各方及时调整保障方案。军队要及时提报保障需求,地方要及时通报运力和载体情况,确保应急条件下物流保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加强人才培养使用

  推进现代化军事物流的建设,人才是关键。军事物流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在院校抓好任职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军事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依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和军队院校特色,针对性的抓好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拓宽知识层面,紧跟作战需求,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着力培养素质过硬的物流人才,确保专业对口。同时,应重视抓好岗位实践锻炼,利用部队组织军事物流保障行动的机会,熟悉和掌握军事物流的组织程序和流程,积累实战经验,提高执行任务的能力。二是做好人才引进。借鉴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战略运输船队等军地合作的队伍动员、建设、管理模式,在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尝试建立物流专业保障队伍。优选物流组织各个岗位的管理和技术骨干,登记造册并定期组织点验、训练等活动,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在正常参加生产活动的基础上,适度安排一些国防教育和基础军事技能培训,增强责任感和纪律意识,为提高军事物流保障能力奠定基础。C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编辑:editor】
上一篇:用好成品油管网 助力军队油料保障
下一篇:现代化后方油库消防模拟训练探析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