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思考
文/姜玉宏 吴洁 王妙春 郭立卿  2020年第06期第141页  2020-05-22

  摘要:基于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背景,分析了当前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了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对策。提出应明晰军地院校在军事物流人才协同培养中的责任、构建完善的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的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建立健全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运行机制。本文对当前环境下军地院校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

  随着国防建设和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发展,在大量的军事活动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实施中,迫切需要既懂地方物流理论、技术以及运作规范,也懂部队物流运行特点、规律的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是实现我军未来军事行动顺利开展和提升保障效果的重要内容。军地院校作为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我军培养了大量的军事物流人才,二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对专业技术过硬、指挥谋划能力强的高素质军事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研究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军地院校协同推进模式,对于提高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背景

  我国与国防建设有关的物流人才基础来源渠道主要有两类:一是地方院校毕业生,二是部队自身后勤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我国地方各类院校大部分都开设有物流相关专业,教育基础好,教育资源优越,师资力量雄厚。我军大部分后勤类院校也开设有物流相关专业,教学科研水平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地方政府与企业在近年来也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可为物流人才培养所用的教学实践平台数量和资源种类也大大丰富。

  我军以前依托地方院校培养的军事物流人才主要分为从地方选拔的国防生和单位委培的“强军计划”两类,其中以本科阶段的国防生模式为主,即“4+X”模式。由于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投入学习精力不够、院校培养目标与部队实际需求不匹配等原因,国防生往往出现适应部队慢的现象,导致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自2017年起,国家已根据军队改革有关部署,对国防生制度进行改革,由定向招录、全程培养逐步调整为面向地方院校毕业生直接选拔招录。

  2.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军事物流人才主要依托于军队和地方院校培养,总的说来,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效,培养的规模、层次也在稳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军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但与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对高素质军事物流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1 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培养的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军地院校是军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目前,军地院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其人才知识体系的军地分割性还较为严重。地方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在培养时往往较为忽略国防内容的设置与更新,只注重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军队需求相适应的军事化培养,学员基本没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军队物流运作过程中。而我军现阶段后勤院校军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在教学中部分加入了现代地方物流发展的理论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操作和对地方物流体系发展和运作体验上,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识层面,无法将现代物流体系运用到军事物流运作中,导致现有体系下培养的学员与军队人才需求相去甚远,无法真正适应国防事业的需求。

  2.2 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亟需改革

  目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双方也在积极探索适合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智慧物流”、“无人仓”等现代物流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将其完全呈现,不能被学员充分理解和掌握,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2.3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理念还有待更新

  当前,军地院校双方都已认识到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重要性,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观念也已基本确立。双方也在积极创造协同培养的条件,推动军地院校协同发展。但是,还未站在战略的高度认清军地院校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战略地位,主动协同不足,协同范围有限,协同深度不够。

  2.4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机制有待优化

  总体而言,军地院校在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教育资源上的双向共享、深度挖掘机制还不够健全,如还存在信息互通不完全、资源了解不深入、资源共享机制不顺畅等诸多情况,使得军地院校双方的优势资源对军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贡献率还偏低,尚有潜力可挖。此外,涉及协同培养军事物流人才的军地各职能部门之间还缺乏统一管理的领导机构,缺乏统一规划,且制定的政策法规等不连续、不稳定。

  3.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对策

  3.1明晰军地院校在军事物流人才协同培养中的责任

  第一,军地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或设置对应的负责人、联络员与军地协同相关机构对接,以形成相对完整、精干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第二,军队要发挥既是培养主体又是培养对象承接方的双重身份,全程指导和参与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工作,不仅要提出需求,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地方相关部门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第三,地方院校要深入探索军事物流人才培养的规律,对照标准,严格落实军事物流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全力配合军队搞好军事物流人才培养。

  3.2构建完善的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高素质复合型军事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地方院校的物流类专业要及时调整培养体系,在充分调研和吸收政策的基础上,对课程结构设置甚至专业划分上进行重建。在通识教育阶段,融入国防教育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家国情怀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从而增强学员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专业教育阶段,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学科界限,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跨界作为协同培养复合人才的着力点,在夯实物流类专业基础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军地通用技术等国防前沿和交叉学科课程,调整学员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军事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部队对高素质军事物流人才的需求。

  3.3 探索适合的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

  (1)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院校物流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基础课堂教学在原有军、地双方院校物流理论教学基础上,以国防建设中军地一体物流保障需求为导向,在军、地双方的现有物流理论教学框架下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地方院校物流教学中加入军事性物流理论课程,在部队院校物流教学中增加地方物流理论与技术发展课程的比例。此外,还应对理论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军、地双方院校的科研与教学资源加入到物流专业人才的理论教学中来,特别是要着重利用地方政府、企业与院校的现代物流教学、科研力量和资源,通过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政府与企业的理论教学资源互动,加强军地协同培养理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环节,是进行进一步理论知识巩固和深化的必要途径。通过军事活动中物流军民融合案例教学,能使军、地双方教学对象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对现代军民融合物流活动的更加直观的认识。案例教学研究中可将近年来平战时军地协同开展物流活动的案例引入课堂,采取案例介绍、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作业等方式开展教学实施,合理进行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连接和时间分配以及课堂的组织。通过到实际开展军地协同物流事件发生地参观,与案例关联的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部队单位座谈和互动等手段提升案例教学的真实感,打造符合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案例教学资源库和案例辅助平台。

  (3)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重要后续环节,是提升军事物流人才综合能力的关键载体,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平台搭建,实践教学方法选择以及相应参与机制的制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引入,可以使军地双方院校人才培养打破传统军地物流运作中体制和信息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亲身参与到对方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物流运作特点、操作流程以及发展趋势,完成从理论能力到实践能力的升级转进,也为双方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将来参与到军民融合物流活动打下坚实基础。可分为“军参民”和“民参军”实践教学模式。

  “军参民”实践教学模式,将部队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引入到地方政府和物流企业的实际物流运作过程中,通过相关机制的建立,打通军队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和物流企业的联系通道,为部队物流专业人才提供参与地方物流实践的机会。“民参军”实践教学模式,为地方院校物流专业人才提供了解部队物流运作理念、发展趋势以及部分物流环节具体操作方法的机会与平台,在拓宽地方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国防后勤视野和强化国防意识的基础上,利用军方提供的实践性平台使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国防建设中军事物流的认识,进一步熟悉军事物流相关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方法。

  3.4建立健全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军地院校协同培养互动交流机制。军队院校可通过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地方单位、院校深入学习、交流,如军队聘请物流行业精英、聘用地方师资,建立长效的交流机制。可定期开展军事物流新技术、军事物流人才协同培养等专题讲座,向学员解读国家军地协同发展战略,坚定学员献身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学员的潜能。

  (2)建立军地院校物流教学科研资源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当今,现代物流技术日新月异,军队和地方在物流教学及科研中都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了较为先进的实验室,但是,由于关注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不同,所建设的实验场所等侧重点是不同的,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应将军地教学科研设施设备场地开放共享,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3)建立军事物流人才军地协同培养流程跟踪与反馈机制。对于军事物流人才协同培养的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反馈制度,是帮助了解协同培养机制是否出现问题的一个有力支撑,是保证军事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抓手。

  (4)建立军事物流人才军地协同培养考评与激励机制。明确考评目的,分析军事物流人才军地院校协同培养中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建立与之适应的考评机制。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开展军事物流人才军地协同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职称评定、招生指标、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军地院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建设,培养适应现代国防建设后勤保障需要的复合型军事物流专业人才,可为我军未来的军事行动实现军地协同保障提供军事物流专业人才基础储备,同时在军地整体物流领域发展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这需要军地之间持续加强协作,不断探索适合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C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3207;陆军勤务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8069

  参考文献

  [1]姜大立,姚平,姜玉宏等.军民融合物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2]徐芳.军民教育融合式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77-78

  [3]李保平,田华,张杰. 航海专业士官军民融合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视界,2017(14):97-98


【编辑:editor】
上一篇: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临港自贸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下一篇:军队借助国家成品油管网战时保障建设与训练问题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