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爆发规模性新冠肺炎,作为全北京80%蔬菜和10%肉类的输出基地,新发地疫情给物流人敲响了警钟。而如何保证冷链物流的安全,也成为了这起新冠疫情给物流人最大的思考问题。
来自冷链环境的病毒
由于此次北京新冠疫情的规模性爆发最早发现的病毒源于新发地的三文鱼砧板,继续后续的基因测序表明该病毒源自欧洲病毒病株。虽然尚未有清楚的流调结果,但是病毒通过冷链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而相关的研究表明,病毒在冷冻的情况下,存活的时间非常长。再加上农贸市场人员往来密集,大大加速了病情扩散性的危险性。
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偶然的。“这次北京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冷链物流环节的诸多弊端,比如冷链不冷,门到门的封闭性不够等”,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张姓冷链从业者告诉《中国储运》记者,新发地作为亚洲最大的农贸集散地,管控能力已经很好,尚且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全国来看,情况更加令人担心。
实际上,上述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新发地发生疫情之后,全国展开了一次农贸市场统一消杀行动。但这样的行动似乎只是偶然性,而并非持久性的常态,对于庞大的冷链物流市场来说,如何治标又治本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冷链物流规模庞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高达2888亿元,比2015年的828亿元增长逾2倍。全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突破4000亿元,国内冷库仓储总存量逾665万平方米。预计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4698亿元,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到2.4亿吨。从数据来看,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及需求潜力极为庞大并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但在商业驱动的同时,如何保证冷链物流的安全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中国储运》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就提出: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逐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促进区域间、政企间、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显然,从政府层面,推动冷链物流安全一直是近几年努力的方向所在。但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市场层面的监管和企业自律则有待加强。
人工环节容易暴露安全问题
“中国的冷链物流,人工介入的太多也太频繁,问题的环节几乎都处在这里”,上海恬然科技从事冷链设备的研发工作,其CEO周晓婵告诉《中国储运》记者,冷链物流一般要经过“产地预冷-产地批发市场/冷库集结-集散中心-销售地的批发市场-零售门店(前置仓)-生鲜自提点/自提柜”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时如果使用的是人工,产品就可能会被污染。
一名长年在新发地进货的水果商也曾向有关媒体表示,很多大批发市场抽检农产品并不严格,多数使用简单仪器查一查农药重金属残留。商户找冷链物流也习惯哪家便宜找哪家,“那些运货员健康证不保证在大型农贸市场里每个人都有,装卸搬运的过程离全自动化还很远,最后还是由相对便宜的人工完成最后一步。”该水果商如是说道。
“严格的食品全生命周期全程冷链非常难实现。”周晓婵告诉《中国储运》记者,利益与安全的平衡砝码很难真正的得到平衡,大多数向利益倾斜。
冷链物流的安全危机,也导致了谣言盛行。有网友在微博上称,“顺丰航空6月20日下午四点钟,接到长沙海关的通报,19日21:23抵达的O37182达卡至长沙航班全货机,货物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呈阳性”。虽然顺丰在事后及时辟谣并表示顺丰航空始终将运行安全、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在航班运行保障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及政府制定的防疫标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手续,确保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各航班的高效运行,竭力为复工复产、促进外贸增长做出积极贡献,但造成的社会影响不言而喻。
“疫情的肆虐希望能够让那些追逐利益的商业人士清醒一些,多一些道德情操论的修养,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的经济社会体”,天津大学韩克伟教授如是说道。
新发地疫情之后,中物联冷链委就此提出了12条推动冷链物流产业成长的建议,其中提到,要借此机会强化对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推动集约化管理,减少人与货物的接触;要提升企业的组织力和数字化能力,用科技推动行业完成全程可追溯、可视化的工作,更好地进行资源调度。
“推动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才是推动冷链物流安全的动力所在,不要等到亡羊补牢才去行动,很多事情就太晚了。”周晓婵如是说道。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