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软环境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8年第06期第28页  2018-05-17

  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尤其通过中兴通讯的“缺芯少魂”让我们更认清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共话创新问题。

用创新来发展物流业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近日,我们看到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显示出物流活动在继续转旺,物流运行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另外,中美贸易摩擦仍在加剧,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禁售令引起国人极大关注,也引发了大家对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议论。因此,今天有请三位专家谈谈你们对以上这些话题的看法。
  金玉其中:先说说物流业的事吧。4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回升,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4.6%,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5%,较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98.1点,比上月回升0.1%。具体体现是:供需增长均有所加快,且发展较为均衡;资金周转加快,资金供应环境改善;就业用工明显回升,效益继续有所改善;投资保持增长,后市预期继续看好。
  把酒临风:2018年以来,国民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转型升级稳步推进,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1%,其中,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快递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及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10个月高于60.0%。
  夜雨观澜: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6%,高于第二产业25.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6.5个百分点。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支撑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累增多,为全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企业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在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上,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所以接下来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专栏小编:物流创新需要有创新动力,那么你们认为这个创新动力是什么?
  金玉其中:前些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支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继续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用能和物流成本。我看中央制定的这些措施就是物流创新的动力,而且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实,也将会推动物流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夜雨观澜: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占比迅速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级化的进程。但在服务业经济效率较低的背景下,服务业占比过快上升,将会降低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因此,在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大力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物流创新一是为势所迫,势在必行,二是创新可以推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专栏小编:技术创新对于提高物流效率有极大的作用,现在智慧物流风生水起,物流企业也是把智慧物流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当前,中国推进制造业2025规划,物流装备智能化的水平也会因之而提高,这样更能促进物流的降本增效,降低社会物流费用。对于物流业的创新,三位专家是怎样看的?
  把酒临风:现在物流业中有两个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另一个是模式创新。无论是怎样的创新,目的无非都是要提高效率。我听到很多人在讲,做物流不赚钱,即使是看上很风光的快递业,甚至存在着“五毛一件”的现象,即一个包裹还赚不来五毛钱。那么,物流的低利润状况怎样才能改变?我看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来解决物流痛点,提高效率,改变现状。
  夜雨观澜:从技术创新上看,现在物流圈里人聊天,若不谈智慧物流、人工智能,仿佛你就落伍了。当然这都是表象,我觉得物流界最感兴趣的还是兼并,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模式创新。2017年物流业内并购火爆,苏宁收购天天、青旅物流收购全峰快递、圆通收购先达国际、中国财团160亿新元收购普洛斯、58速运与GOGOVAN合并、丰巢8.1亿元全资收购中集e栈、饿了么42亿元收购百度外卖、货车帮运满满合并成一家。物流业中的企业合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物流小散乱的状态,企业做大了营销网络渠道也随之加大,因此赚钱的机会也会增多。物流界看重的是客户资源,有人脉才能在业内站稳脚跟,至于技术创新,那是烧钱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掏不起这个钱,只是跟风跑。
  金玉其中:现在物流业内有几个特点:新零售促使线上和线下的物流服务质量上升;兼并、收购已经成为企业完善供应链,做大企业,抢占商机的重要举措;资本关注物流,融资大战将继续,并且理性发展。在技术创新上,我们看到无人仓等人工智能正在兴起,尤其是快递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多了,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了许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慧物流的普及,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将会和发达国家逐渐拉平。
  专栏小编:创新确实让人们看到了物流的新景象,那么在你们看来,物流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夜雨观澜:尽管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使物流有了改观,但是我国物流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譬如,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基础设施、消费习惯、布局缺失、交通管制等因素的限制,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旧突出,用户体验仍亟待提高。现在物流向供应链方向发展,上下游企业紧密相连,但是由于物流瓶颈的问题制约了物流业乃至制造业、农业、商贸行业的发展。大家虽然对供应链非常重视,但重视不等于解决问题,供应链问题不是物流企业自己能解决的,而是要这条链其他行业的企业共同来参与。在我来看,不仅是企业,政府部门也要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大家共同推动,这样才能使供应链畅通起来。
  把酒临风:对于创新,大家嘴上喊得凶,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行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并不是很足。由于创新动力不足,许多物流企业研发投入很低,商业模式、组织机构、技术更新、管理手段等方面创新滞后,处于创新链条末端,习惯于享受既有便利,又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成本去研发高科技产品来辅助提高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这样的结果造成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缺乏。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效益低、科技落后”的运营模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需要利用新技术、新思维来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玉其中:我国物流行企业众多,发展极不平衡,同质化竞争过于激烈,并且都以降低服务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从而导致行业整体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结构性矛盾仍然是我国物流落后的主因,使得物流业远远没有达到规模效应,运输成本、仓储、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等与物流发展需求不匹配。因此,造成物流成本走高,利润微薄。物流资源整合是物流发展的必经之途,接下来物流业要在创新中求发展,要以规模化求效益,引导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创新需要“软环境”
  专栏小编: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禁售令国人对芯片这个核心技术有了深刻认识,朝野上下一致呼吁必须研发“中国芯”。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金玉其中:近些年来,国家密集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多部委联手推动确立国家创新平台、明确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三步走”发展目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发展的最大“命门”,必须抓在自己手里,才不会受制于人,这是根本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筑牢发展根基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井喷而发,创新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为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打下坚实基础。我看,接下来,国家会在诸如“芯片”这类高精尖核心技术领域发力,集中人才和资金,取得突破。
  夜雨观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必须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譬如芯片,虽小但属于核心技术,要靠科学家长时间研发出来的。更为严重的是,不要说是高精尖方面的技术,就是一些基础的材料技术,我们国家目前依然落后,如高精度螺丝钉、汽车轴承、发动机等等,如果这些并不那么高端的材料不进口的话,那么中国制造很难说是什么模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核心技术、核心设备、核心零部件是来源于国外的。
  把酒临风:美国禁售中兴芯片后,国人议论纷纷,说为何我们泱泱大国就搞不出来芯片呢?前几天媒体有一篇报道,北京交通大学一位教授说,国产芯片的研发和应用短缺,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头重脚轻”。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不愿意学习更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40万芯片人才缺口该怎么补上?
  专栏小编:中国每年的技术研发投资已经是世界第二,并不缺钱,真正缺的还是优秀的教育,中国人才的基础在于教育。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科学专业领域又人才奇缺。那么,这是否说明学校的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我国很多科研项目的学术带头人都是有海归背景的人,难道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高精尖人才?
  金玉其中:中国的高等教育怪圈,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学生抱怨找不到好的工作了,可是另外一方面用人单位,特别是产业界,又抱怨大学毕业生不好用,没有动手能力,没有工作经验;学生说我很委屈,没有机会实践;学生家长说我花了这么多钱,教育经费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大,可是最后没有多大的收获。政府部门也发现,我们现在产业升级,急需高端的人才,可是却面临着人才短缺。
  夜雨观澜:中国大学带有浓厚的官僚气息,特别重视所谓的行政级别,什么副部级呀,什么正厅级,官僚搞不了学术,脑子里都是这些东西,不是求知的思维,而又急于出成果,于是让发论文大家就拼命发论文,让出成果大家就拼命凑成果。说到底,大学没有真正尊重知识。这样一个环境里,是很难出现霍金那样的人物。在这个气氛下,中国的基础研究很难真正发展上去,而理工科出身的人都知道,基础研究是最重要的。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未来技术水平的,就是你现在的基础研究水平。除了基础研究以外,尖端方面的技术研究肯定也存在这个问题。
  把酒临风:我觉得真正的问题就出在教育上,说严重一些,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钱理群看来,这构成了中国大学教育,特别是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至今未引起注意的重大危机。学校,尤其是大学,应该是个生机勃勃,思想活跃,充满创新氛围的地方,然而从上小学我们就不鼓励孩子真正去创新,去求知,到了大学,我们还是不鼓励孩子真正去创新,去求知。中国的教育适合培养大量的、合格的工程师,但是极不适合培养出顶尖的科技人才。然而没有这些顶尖的人才,中国也无法取得进步。中国要想升级换代,在国际分工里占据比较高的位置,必须解决教育问题。大学要老老实实地做学问,不能心存浮躁,一门心思想出名,想赚钱。大学里曝光出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科技丑闻,我觉得就是一个缩影,反映出一部分人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是我们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的写照。
  专栏小编:对于成功,可能大家的解释并不相同,但是如果把急功近利当作成功那就有问题了。
  把酒临风:我们经常看到有关学子们创新创业的报道,如何赚钱,如何成功,像在学大学生网上创业开网店,一年营业收入达到80万元;女大学毕业回村养牛,年产值4000多万元;海归女博士辞百万年薪,开拖拉机种田年收入破亿元。既然这样的项目这样赚钱,这样成功,那么苦哈哈搞科研,又不知能否成功,还有人愿意去做吗?做直播的年轻人一年都能收入几百万,打游戏的都能年入几十万元,看来真赚钱的事情往往不需要那么多知识和学问。
  夜雨观澜:现在这样的新闻很多,年轻人如果看到的全是这种新闻,谁会往科研行业里跑,谁还能认认真真埋头做学问?
  专栏小编: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讲,中国加入WTO,开启了世界工厂模式,不惜代价一门心思扑在赚钱上,财源滚滚。所以,既然靠低成本就可以赚大钱,谁还愿意冒着风险搞技术升级呢?既然靠炒炒房子和资本运作就可以把财富放大到极致,谁还愿意攻坚核心技术呢?
  金玉其中:那时候赚钱太容易了。北京城拿块地,房子还没盖,随便捂一捂,地价就能翻倍。现在情况变了,廉价劳动力红利没了,我们想到了产业升级,于是搞“中国制造2025”,两年来立竿见影,美国先坐不住了,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贸易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我们以前的低成本制造模式,美国人根本不怕,如今转向核心技术领域,那是他们动不得的奶酪。今天我们谈创新的软环境,其实也是走过了那段经历悟出来的:我们的钱是靠低成本人力和环境污染换来的啊,遍布世界的便宜货,有多少核心竞争力?
  夜雨观澜:只有更加开放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才能强大。事实证明,中国越是开放的行业,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就越强,越是受保护的行业,该行业重点扶持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弱。如家电行业,中国充分开放,龙头企业竞争力就很强。金融领域的开放度与实体经济相比,开放度要低得多,尽管从市值看,不少金融企业在全球都是巨无霸,但国际业务收入的占比极低,国际竞争力明显偏弱。大量的资金流入到房地产或其他金融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也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经济的最大风险。所以说,什么是创新的软环境,我看就是扩大开放。
  把酒临风: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而不是像今天我们都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就真正崛起了。所以为了那一天,我们需要多一些华为的自主创新,少一些炒房、炒虚拟经济,多一些多尊重知识人才,少一些浮躁心态。
  专栏小编:今天我们就创新问题谈了很多,尤其是对创新的软环境,三位专家都谈了各自的想法,归根到底就是希望中国尽快通过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好,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让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观点,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智慧物流使能者——云商智慧物流
下一篇:驶入快车道的中国物流资产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