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 实现共赢 开创国企民企发展新途径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摄影/王峥  2014年第04期第24页  2014-03-19

改革开放以来,民企在发展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各种影响因素无时不在。那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民企与国企将如何顺利实现转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两者又该如何实现共同发展呢?在第三届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对此问题做了深刻阐述,本刊记者也对厉以宁先生进行了专访。请他谈一谈民企的发展历程,国家在扶持民企和国企方面的政策和举措,以及如何协调发展民营、国企的一些想法。

 

国企民企总体呈平行发展

对于国企民企的关系,厉以宁指出,两者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赢。厉以宁坦言,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民营企业虽然一直在迅速发展,但依然是脆弱的。无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时,还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乃至自2010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民营经济受到的打击都是最重的。上世纪90年代前期,民营企业是有一段大发展的好时期,之后进入了艰难发展期。根据这种情况来看,厉以宁认为,不能说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是国退民进,因为这不是中央的政策,那时候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不能说从亚洲金融风暴,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的政策是国进民退。一个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民营企业影响极大,这也是必然的,所以现在很多停留在表面上的现象还不能说明国家政策的走向。
对此,厉以宁举例说,“银行贷款困难,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贷款,尤其是国有的大企业,有一些国有企业下面成立了子公司,子公司专门从事放债,从国家和银行得到贷款,因为自己在那种情况下没有太大的投资框架,就交给子公司放债。我觉得这个情况不能说是国家政策如此,只是在一些环节上出现问题。”厉以宁认为,从整个趋势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一直到现在20年的时间里,可以看出民营企业跟国有企业大体上是平行发展的。

 

国有资本体制改革不可或缺

厉以宁进一步分析说,这就涉及到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国有资本体制改革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高层次,一是低层次。高层次就是国有资本体制改革,主要是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他分析道,在经济学里面有过一次变化,最早提出的效率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什么?就是投入和产出之比。后来认为这是不够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出现另外一种效率概念,这个效率叫资源配置效率。落实到国有资本方面,就是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它跟生产效率的区别在哪里?生产效率是投入跟产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假设一个前提,资本总量是不变的,是既定的,用A方式配置资源可能得到N个效应,用B方式配置资源可能得到N+1效应,投入是没有变,但配置方式变了。都是配置资源,投资一样多,但是N是小了,所以资源配置效率是很重要的。
这在经济学里面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个影响是过去凡是长期搞人事组织工作的、搞宣传工作、搞行政管理工作的都被看成是非生产人员,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你们不在生产第一线,跟生产效率不发生关系,是非生产人员。但是资源配置效率出来之后,没有这个说法了,人事组织工作的人把人力资源配置得更好,效率就提高了。做宣传工作的人如果是在既定人员基础上让大家的积极性发挥出来,效率也会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人若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效率肯定会提高。
国有资本,应该让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高,国有资本整个最终的收益决定它的价值是增值的,这是第二个影响。所以,国资体制要进行改革,国资委不要直接管企业,管企业干什么,你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今后应该组建若干个行业性或者是综合性的国有资本投资基金公司,哪个行业需要大发展,哪方面短缺,就加大投入,哪些产能不足的就加大投入,哪些产能过剩的就抽回资本,你搞得不好就不投你,投到另外一个可用的地方去。这样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了,国资委也有事情干,专管这个,不直接管企业。
国资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层次,是国有企业要改革,要变成真正的企业。厉以宁认为,这里面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部分国有企业现在已经是股份公司,有的已经是上市公司。既然是上市公司,应该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那么还要国资委直接管他干什么?你把企业变成不能自主经营的企业,这是失职。不该国资委管的不要管,让法人治理结构起作用。如果国家股份比较多,可以召开董事会做总决定,但这样有一个谁控股和不同性质企业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
厉以宁觉得,今后不要再去区分国企和民企的性质,大家都是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管理企业,要公平竞争,一切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是执政党的经济基础,民企同样是执政党的经济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
中国的产品在国外不管是民企的、国企的,都是中国企业制造的,品牌是中国的品牌,所以这样大家都根据法人治理结构来做,公平竞争,民企也感到自己安全了,国企感到自己独立性,能够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这就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民企转型任重道远

对于民企的转型,厉以宁认为,首先,民营企业需要转型才能适应当前的情况,转型最重要的是什么或者前提是什么?就是产权必须得到保护,产权得到保护对民企来说是最根本性的问题。
厉以宁回忆说,有些民企是上世纪90年代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建成的,当时有当时的规定,当时有当时的惯例,当时有当时的一些制度,但是在这儿也遗留下一个产权的病根,今天要是有问题都会记在这个账上,万一你不听话,找一个理由就能收拾你。民企从开始成立的时候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侵吞国有资产。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有一个同志跟我说了很多这方面情况,我说你自己认识到当时的手续要齐备,该漏的不能漏吗?他说当时没有这些罗嗦的规定,领导人说改吧就改了。这是产权意识不明确,造成了很多以后的后遗症,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所以,产权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留下任何不完善之处,界定清楚了你没话说。一切按照现在的法规制度,产权要保护,产权要清晰,这是转型中的第一个问题。
厉以宁认为,民企转型的第二个问题,是要重视发展方式转型。民营企业发展方式和国有企业一样,所有的企业都一样,就是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不能像过去那样,好像中国有很多低廉的劳动力可以无限地用,好像中国有很多廉价的土地可以无限地用。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后应该怎么做?要认清形势,改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否则迟早会被淘汰出局。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要看到,既在跟国企竞争,也在跟其他的民企竞争,还在跟国外的企业在竞争。三重竞争都摆在民营企业面前,怎么办?在市场竞争中只有最优没有次优,次优在管理学中是退而求其次的管理方式。不是最优就会被淘汰或被边缘化。
第三个问题,民营企业要重视营销方式的转型。营销方式的转型要重视产前产后服务,市场是可以创造的,供给也能创造需求。谈到营销,厉以宁举了一个例子——男同志刮胡子。几千年以前男同志都不刮胡子,没有工具。后来有了钢铁就开始用刀刮胡子,再后来就用刀片刮胡子,再后来是电动刮胡子。人们没有想到会用电动刮胡子,当初电动刮胡刀刚上市的时候,有人担心把肉刮下来。大公司介绍产品时都有表演的,一个人在那儿刮胡子给大家看,不会伤到肉,这样才慢慢推广开来。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为什么营销方式不能改呢?营销方式跟自主创新结合在一起,有自主创新,还要适应自主创新产品特定的、适合它的营销方式。现在天天谈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有很多前提,比如说中低收入者收入太少,中低收入家庭有后顾之忧,要存钱,不敢消费。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新产品吸引人。我们可以回家看看,把自己的衣柜打开,堆在里面不穿的衣服都是新的,但都过时了。这里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吸引人消费,要么不断地有新产品出来,新产品出来才能吸引人,要不然你的产品在营销的时候就要有特别的营销方式。
第四个问题,民营企业的转型是管理体制的转型。家族制、家长制这种管理体制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说我们民企管理体制怎么办?民企找接班人怎么找?我认为做法很简单,那就是采取经理人制度,外聘。如果民企老总儿子行,也可以单独培养,但要记住一点,血缘关系不一定是接班的关系,可以有股权,但是不能成为公司将来的总带队,因为他的才能是不够的,经验是不足的,可以锻炼和培养他,或者送到别人的企业去摸爬滚打干一阵子。家长制的企业有很多经验,但家长总要老,总要退的,家长有经验要记住,经验可能是财富,经验也可能是包袱,反而会受经验之害,因为现在市场与以前大不一样了,竞争越来越激烈。
厉以宁回忆说,之前在珠江三角洲考察,在那有企业家问我,说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制造的产品很便宜,做玩具的、日用品、服装的,这些企业怎么搞自主创新?如果说企业技术没有定型可以搞,那么劳动密集型的怎么搞?我对此回答说,我在福建和浙江考察过一些企业,人家跟你一样有自主创新。比如说工艺的设计、产品的设计能不能改一改,原材料的选择能不能改一改,营销方式能不能改一改?所有这些都是创新的表现。简单地说,节能减排,你能搞节能减排对企业技术就有突破,这些都可以搞。还有企业比较悲观,问我现在网上购物日见增多,商店将来的前途不妙,都网上购物了,不到商店来买了。我说不一定如此,我去年在英国与英国的经济学家座谈过,也讨论这个问题,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认为商店的生意越来越萎缩,就业越来越少,因为人被裁了,不要这么多的店员。另外一派认为网上的购买业务一展开以后,从社会的角度看,就业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因为增加了从事运输的、快递的、包装的、采购的、送货的这一大堆工作岗位,这样就业人员就增加了。商店有它的特殊性,不会被替代,因为很多人的消费心理是买服装一定要到商店去买,在网上光看图纸样本看不出来,必须要去商店里用手摸一下,看一下,试一试穿在身上怎么样。据我了解,在英国,对很多女顾客来说,逛商店是一种享受,因为女人没事逛逛商店,看到好的就买,可能自己家里新的还没穿呢。既然有这种观点,就不要去担心,网购能否代替商店。这个问题还得看多年后的情况,现在暂时做不出来结论,现在做结论为时尚早。

 

培养公平竞争的环境至关重要

厉以宁还谈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国企、民企竞争合作的前景,这是很多人都在关注的焦点。厉以宁认为,国企和民企之间相互竞争,这是必然的,但合作也是必然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能力一枝独秀吗?如果改革体制,不让你国企处在行业垄断的地位,财大气粗的地位,你还能维持多久?
国企、民企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这是不会改变的。即使一个改制了,一个转型了,也都是竞争的关系,同时也是合作的关系。合作的关系是成为合作伙伴,这要看一个大企业有多少小企业与它配套,为它生产零部件。
对此,厉以宁又回忆起不久前去德国的感受。他说,在德国发现,德国的小企业非常多。德国人告诉我,每个地方都有小企业,但产品质量都是很高的,很多就是为大工厂生产某一个部件、某一个零件,就只生产这个。在德国有人告诉我,德国的小微企业,是真正的技术非常高超的小微企业,开小微企业的人可能以前干过很多年的汽车厂工人,是由熟练的技工转化为小老板。工业化刚开始第一批机器是谁造的?都是英国当时的小老板,他会做木匠、做钟表,他们是未来的设计师、工程师。如果国有大企业不跟广大的民营小企业合作,什么都要自己生产,实际上效率反而是低下的。
厉以宁指出,这里包含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所有的企业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厉以宁分析说,在西方经济学里,从人的角度来谈,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经济人追求的是最大效益,但是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社会人。社会人是什么意思?比如说A、B两个地方可以投资,A成本低、运输方便,可以赚比较多的钱。B是什么条件都没有,从经济人角度出发,所有人都选A。从社会人出发就不一定了,有人就选B。为什么选B?有各种理由,这里是我的故乡,我爱自己的家乡,要在这里办一个工厂。
还有,我以前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当时谁都瞧不起我,今天我发财了,我就在这里办个工厂给你看看,改变你对我的看法。还有一种是当年有可能,办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有点内疚,在这里投一个工厂,增加当地的就业,来表示自己的道歉意思。
所以,企业是双重身份,国企也一样,同样有它的社会责任,而且国企的社会责任意识可能更强,因为你是国家投资的,不然要你国有企业干什么!要自动服从国家的发展战略,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因此,在这样种形势下,每一个企业都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这就是合作的前提。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至刚至柔 书写物流传奇人生
下一篇:引领时代 携手共进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