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度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畅谈了大数据给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受此影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而会后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邬贺铨院士又详细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该如何运用大数据并从中受益。
从他的讲解中,一个由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相互交织融合而成的互联网新蓝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大数据在“飞奔”
邬贺铨介绍,所谓大数据是指在允许的时间里,无法用常规软件对数据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而产生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应用首当其冲的就是智慧医疗。”邬贺铨表示,在医疗数字化的过程中,医院成了大数据产生的重要来源,病历、影像、远程医疗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同时,在其他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可产生很高的经济价值,“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说法,大数据是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麦肯锡曾说,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
互联网产生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一步推动数据的暴涨。
“现在大概全世界新产生的数据量每年增加14%,也就是说互联网每两年翻一番。2012年和2013年互联网所产生的流量等于人们有意识以来,一直到2011年所产生的数据量的总和,两年等于一万年。2011年全世界互联网总量1.8个ZB。2020年全世界的数据达到40个ZB。这个重量相当于多少?相当于424艘美国的尼米兹号航母。”
这么大量的数据从何而来?邬贺铨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城市都有摄像头,一个小时就产生很多的数据,几十万个摄像头产生的数据达到数百个TB;再如,我们的民航飞机,每架飞机来回的航班都产生TB级的数据;每几毫秒都能测一个数据;又如国家电网公司所产生的数据,以及中国联通等网络运营商所搜集的用户上网记录等。医疗也是一个大数据的来源,像北京大学301医院门诊量达一万人,按照医疗规定一个患者的数据要保存50年。广州中山大学医院2008年这个医院数据是100个TB,到2013年是1000个TB。”
邬贺铨说,淘宝网的“双11”活动中,每分钟就会产生几十个TB的数据,“美国的网站每分钟有72小时视频监控上载,互联网达到720TB每秒,相当于全世界有6亿人同时看不同的高清电影。2016年互联网三分钟将传送300万小时的视频,相当于全世界生产的所有电影,要34年不吃饭不睡觉才可以看完。2013年5月份中国网民有5.95亿,而网民人均一个月使用的流量将在明年超过10个G。”
邬贺铨认为,大数据进一步促进了信息融合和产业跨界结合,从而引发了更多新业态的出现,“淘宝的CPI和国家统计的CPI不一样,但是我认为,淘宝的CPI更能反映我们物价的变动。国家统计局的CPI主要参数是食品,经济好与不好除非太差人们才会把食品开支省下来,否则不会省吃饭的钱;而淘宝反映的是买服装、首饰等等,如果经济不好就会立刻反映出来。”
“再举个利用大数据提供咨询服务的例子,有一个人收集各个地块的产量和数据以及天气信息,就能告诉农户第二年种什么可以丰收;超市购物产生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女性顾客特别是孕妇是最舍得买东西的客户,你就可以找出孕妇最常买的产品,比如没有刺激性的化妆品或者一些婴儿的产品,把这些商品的信息推荐给她。”
邬贺铨还举出了一些在互联网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而取得成功的现实案例。“人人网通过客户关系的分析,游戏业务取得100%的增长;大家在淘宝上买东西后,阿里巴巴就会把你的IP地址记下来,并进行细分,买首饰的用户IP地址,买化妆品的用户IP地址,买服装的IP地址,再拿出来让卖化妆品和服装的商户来竞价购买,这也是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业务。而百度搜索排名优先推荐的销售方式,也使得它在2012年的广告收入激增到229亿人民币,仅次于央视,而增长率则远远超过央视。”
“根据腾讯的数据,就可以发现,无论你登记的身份和名字是什么,长时间上网留下的信息一定会露出每个人的本来面目,不但知道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还能知道你的喜好、交际圈甚至你是不是神经病。洛杉矶警察局在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已经可以根据结果来安排巡逻警力,结果发现不仅大大节省了警力,而且犯罪率也在下降。”
邬贺铨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对我们国家互联网创新能力是一次大考,是机遇也是挑战。
物联网的思考
邬贺铨认为,与大数据一样,物联网的发展和使用也应该从实际出发,是理智的,是方向性的,不能过于求“短、平、快”。
2009年8月,温家宝到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考察,开启了中国的“物联网元年”,引爆了业界对物联网“万亿元级”产业规模的无限遐思。然而,数年过去了,不论是“智慧地球”,还是“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脚步并没有人们期待的那么迅速。
对此,邬贺铨认为,物联网时代,服务是第一位的。
“物联网产品供应商、服务提供商要想从物联网获利,首先就要让被服务的对象从物联网应用中提高效益和体现价值。一家企业想要在物联网产业链上淘金,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不是简单地买卖东西,卖完了捞一把就走,不能急功近利。如果企业进入这个产业中便想捞到第一桶金,把物联网看成和房地产一样能够投机捞金,抱着这种想法来从事物联网,肯定是会失望的。”
邬贺铨坦言,2009年我国的物联网热得很快,事实上是为了以这个增长点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起步突然,准备不足。
“我们的企业就像还没有做好准备活动,就已经跟着政府的号令枪声进入了运动场,开始长跑了,很多地方的发展还停留在表面上,”他举了一个例子,太湖使用6个传感器来监控蓝藻,而事实上这么大的太湖用6个传感器肯定是不够的,因此可以看出这6个传感器仅仅是示范性,演示的意义大于它实际应用的价值。
邬贺铨告诉记者,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20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希望任何一个物体都有一个标记。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提出每一个物体都可以连网,而现在虽然物联网的概念已经从最初的标记化向智能化延伸,但也只有提升到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这个高度上来,物联网的价值才能体现。
“这两年,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已经理性一点了,一方面是由于刚才提到的对物联网的认识已经更加深化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开始蜂拥而上标榜自己是物联网的企业并没有捞出多少金子,丧失了一开始炒作的热情而趋于冷静,但产业链长而分散的现状还是没有改变。欧盟已经发表了物联网发展的路线图,它一直要延伸到2020年以后,然而,目前对中国来讲,虽然感知和收集信息的应用已经有很多,但真正达到分析处理和支撑决策的还很少,还谈不到影响比较大的规模化应用,这就是现状。”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技术的瓶颈,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不论是欧盟定义还是国内定义,物联网都是需要运用各种感知技术,去获取所需的信息,然后通过网络传输把数据汇聚在一起,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达到对决策的支持目的。现在我们有些企业认为物联网门槛很低,只要倒卖几个传感器,弄几个RFID就能叫物联网企业,电冰箱里头加个传感器就叫物联网电冰箱,因此很难说哪个企业是物联网企业。一些企业虽然也生产传感器或RFID,但它更为主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其他产品,统计上作为IT企业而不是物联网企业,从这一意义上说,大部分企业都不是纯粹的物联网企业。事实上真正要把物联网做好,技术难度还是相当高的。目前我国的高端传感器基本上依赖进口,成本太高也就限制了普及应用。”
因此,邬贺铨再次重申了他的建议,即中国企业应理性看待物联网,不应盲目跟风。国内的物联网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开发工作,或者与高校研究所合作,开发一些高门槛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买空卖空。邬贺铨同时表示,他也很高兴看到国内企业已经真正找到了应用结合点。比如山西罗克佳华公司检测煤矿安全的应用,比如作为农业示范的江苏宜兴智能养螃蟹,广东云浮温氏集团的养殖业物联网、大庆对采油设备的智能监控等等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的“金矿”
邬贺铨认为,物联网是互联网运用业务的拓展,而互联网催生大数据,因此大数据和物联网必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金矿”。
不同类型的企业,受益的方式不同,邬贺铨认为作为制造业发展信息化,首先是要学会使用传感器,“传感器能收集各种各样的数据,如果光收集数据,数据量不大的时候,用人工去分析是没问题的,但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要用计算机来分析,这就是大数据的分析。”
商业企业对于大数据的利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更为充分,“由于商业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它必须要分析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才能面对市场。咱们前面举了很多这种成功的案例都是基于对客户的分析,这些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分析客户,还应该了解诸如销售业绩与季节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把这些关联起来,统计一下什么时候我的产品销售得好,什么时候销售得不好,找出其中的规律。”邬贺铨强调,所谓大数据就是将客户、产品以及环境等数据综合起来,让人能透彻地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自己产品的反馈,这些结合在一起的信息数据对企业非常有用。
“具体到物流行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物流的配置,比如说现在我们运输这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过去的时候是满载的,回来却是空车了,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企业不利。通过物联网,我们就可以实现对物流车队的监控,对物流配送人员的监控,走什么路线最为便捷,何时到达,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反应等等,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能使物流企业对于今后的经营和变革,更有方向感和针对性。”
“所以说企业必须先要有个一个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工具,搜集是第一步的,分析是第二步的,现在很多第三方的分析机构都在做分析数据这些事情,但搜集却是至关重要的。”邬贺铨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涉及数据有关的部门很多,但部门之间没有关联,这就导致数据分割不能很好地协调,“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首先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要开放;同时,数据也要和社会的数据、城市的数据关联起来,把所有的数据关联起来,合成才能出效果。”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