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切入生鲜电商
文/本刊记者 徐翔  2019年第07期第42页  2019-06-20

  稳坐外卖和团购APP第一品牌的美团,从今年春天开始,又开始搞事情了。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美团开始切入生鲜电商,开始卖菜。

手机下单30分钟送到家
  美团买菜在天通苑、北苑推出测试服务站后,周边居民可以通过美团买菜App“手机下单、送菜上门”,最快30分钟可配送到家。
  从App端可以看到,美团买菜有些像每日优鲜。主营蔬菜、海鲜水产、肉禽蛋、酒水饮料、水果、乳品早餐、厨房用品、速食冻品、休闲零食、粮油调味等10大品类,总体约1500个SKU,聚焦都市白领们的“三餐食材”选购需求。测试期间,美团买菜可以“0元起送”、“0配送费”,并提供38元新人礼包、满49元减20元邀请好友领福利等优惠活动。同时,美团买菜还在App端推出了“今天吃什么”栏目,用户可以在App端很方便地查询到菜单菜谱,包括香椿炒鸡蛋、可乐鸡翅、白灼芦笋等家常菜,猪肚鸡、啤酒鸭、金针菇培根卷等大菜,宝宝鸡肉卷、奶油玉米浓汤、红薯泥曲奇等宝宝辅食等。点击进入菜谱的做法步骤详情后,还可以直接选购,一次配齐相关食材原料。

占有先天优势
  在北京优思咨询CEO王美琳看来,美团布局社区生鲜市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非拍脑袋作出的决定。“美团已经拥有成熟的同城配网络,不需要增加太多额外成本;拥有庞大的流量数据资源,美团既有的外卖,及到店团购业务与晚餐生鲜业务的用户一部分是重合的。”王美琳说道。
  据了解,美团买菜由美团小象事业部推出。小象事业部还曾推出过“小象生鲜”,主要面向消费升级人群,配送范围为其门店周边3公里内。相较小象生鲜,美团买菜更为“轻量化”,服务范围更为灵活。虽然买菜的客单价可能相对较低,但却更加高频,配送时间、地点都将更为集中。
  针对率先在北京、上海布局,王美琳也表示,互联网中的新鲜事物一般都只在北京、上海做实验,广州和深圳都要差不少,因为消费的密集度没有那么高。就网上菜市场来说,北京、上海的消费者生活节奏更快、社区人口更密集,再加上传统菜市场面临改造升级,买菜远、买菜贵、买菜难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这两座城市实验更容易获取成功经验。“美团在这两座城市的业绩在全国排前二名的,经验很足。”王美琳如是说。

电商纷纷盯上“菜篮子”
  线上菜市场的巨大市场需求的确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2019年。除了美团买菜、盒马生鲜,4月初,叮咚买菜全面接入饿了么平台,饿了么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放了送菜业务。苏宁菜场在4月下旬上线,先在南京10家苏宁小店试点,之后拓展全南京,进而辐射全国。此外,京东到家、小区快点、每日优鲜、U掌柜、朴朴超市等,可以说,线上菜市场已经是电商云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记者表示,从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生鲜市场来看,本地菜市场有时效性,超市覆盖不够密集,加上一二线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上班族对网络买菜具有较大的需求。现在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但市场效果已经非常明显。
  认准社区“菜篮子”的电商平台并不只有美团一家,之前,社区生鲜领域的市场份额受到诸多品牌围攻。一方面行业巨头阿里旗下盒马生鲜、腾讯旗下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生鲜市场;另一方面物美、京客隆、家乐福等传统商超也加大了生鲜上门配送服务,分食社区生鲜零售市场。


《中国储运》杂志记者对话北京优思咨询CEO王美琳
  《中国储运》:我们看到生鲜电商普遍的不盈利,甚至倒闭的企业越来越多,包括美味七七、社区001等电商,但是同时看到,今年,卖菜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这两者好像很矛盾。
  王美琳:其实我觉得一点不矛盾。生鲜电商不盈利甚至倒闭,那是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培育,市场已经开始洗牌,最后只会留下巨头,你刚才举的那几个倒闭的案例,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听都没听过,就这一点来看,这些企业也只能倒闭。而卖菜的生鲜电商越来越多,是因为这个市场有其独特性,只要专注于特定区域的社区服务,还是一片蓝海,因为电商开始在这扎堆,但是按照市场规律,后面肯定还是会洗牌,最后留下几家。
  《中国储运》:我看2019年网络卖菜开始集体爆发。
  王美琳: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了。我认为主要还是大家网络购物的消费行为已经很成熟了,那么消费者就会想,买衣买鞋可以在网络进行,那买菜为什么不可以?提出这样问题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那么说明这个市场急需开发。我们看到盯住菜篮子的不只是阿里的盒马鲜生、腾讯的每日优鲜、京东的京东到家,还有传统的线下超市包括物美、京客隆、家乐福等,都加大了生鲜上门配送的服务。的确社区生鲜零售市场太大了,没有人想缺席。
  《中国储运》:那么现在网络卖菜的这个市场要彻底打开,还有什么痛点要解决吗?
  王美琳:这个市场的确刚刚打开,很多问题会接踵而至。从最基本的“菜品”看,消费者对“菜品”的卫生及新鲜度有着较高的关注。这就要求“买菜”平台,要持续加强菜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在之前,有生鲜平台被曝光发生“标签门”事件——将生鲜产品的保质时间,通过换标签的方式向后挪了数天。这样的事件,对生鲜平台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在“买菜”这一环节上避免重蹈覆辙,对电商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买菜”与外卖类似,都对配送时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用餐时段,“买菜”与外卖服务会叠加在一起。这对巨头的配送能力来说是一个新考验。C

【编辑:editor】
上一篇:不再只卖生鲜的每日优鲜
下一篇:亟待突破的盈利困局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