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跨界金融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文/本刊记者 王悦  2017年第04期第50页  2017-03-20

2月10日,京东2017的开年大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冯轶提出“商超业务交易额过千亿”的目标已是志气凌云。而后刘强东更是爆出了“猛料”: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不仅如此,京东还计划拿下银行牌照,申请自己的银行,或控股一家银行。

在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令人震惊的同时,引发了更多行业人士的思考与发问:京东以电商起家,跨界搞起物流,并能与快递老大相媲美,已实属不易。如今又强势进军金融业,京东这次跨界的动静有点大,他们不敢妄言,只是静观其变。但却不乏有人大胆猜测,京东这只鸿鹄对于开拓金融业务已是厉兵秣马、运筹帷幄,那么金融界会不会是电商和物流行业的下一个突破口?

 

三思而行

如今,京东已成为电商中的巨头,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来自自建物流的高效响应和运转机制是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电商物流的核心环节便是仓储,需要完善的仓储管理和调配能力做后盾。仓储业务天生周转性差、资金回笼和收益慢,因此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物流金融制约了物流的基础建设和资金周转,使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与市场脱节,这也是京东当初决心自建物流的原因之一。

企业对资金的青睐是与生俱来的,尤其在当今互联网理财的热潮之下。P2P金融新模式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众多中小物流企业对融资的迫切需求,更是使得嗅觉灵敏的资本嗅到了市场和商机的味道,纷纷进入物流领域。由此看来,物流与金融的跨界合作,既有历史渊源,又不乏时代催生。

与此同时,不免有许多盲目跟风者,看不清本质,意图在大趋势的推动下狠捞一笔,对此中仓仓单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沁河提出忠告,跨界前要三思而行。有些跨界是同质化的代替,会起到反向作用。

经验之谈

致力于研究仓单专业技术和资产管理服务的杨沁河,可谓是跨界合作的先行者。中仓单的服务,介于物流行业、金融行业和商贸行业这三界之间,从创立之初就与合作伙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杨沁河向记者表示,物流行业在客户需求的带动下突飞猛进地发展物流金融服务时候,就会遇到一个无法绕过问题:当他们向银行和产商提供仓单服务时候,交易双方(仓储是服务的卖方,银行和货主是服务的买方)是天然有利益冲突的,需要具有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和对应产品能力的,并且独立的第三方介入,为仓单的真实性、信用、风险进行认证,并提供增信服务和保险服务。中仓单正是扮演着这样一个角色。杨沁河进一步解释说,“仓单本身就具有交易功能,是将传统的实物交易升级为仓单交易。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采用电子汇票的技术,使得仓单电子标准化,使交易变得更加便捷。”

中仓单一方面服务于物流仓储企业,提供仓单技术、仓单认证、仓单信用体系评价等服务,目的是为仓储企业增加业务的信用、提高业务规模和收入。另一方,服务于银行及期货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仓单验单、仓单信息评估和风险的转移服务。根据这几年跨界合作的经验,杨总强调,“跨界合作多方之间应当形成互补的业务合作关系,才真正为多行业创造价值。”

多方共赢

杨沁河认为,跨界合作是一个互补的过程。企业很容易剑走偏锋,为了谋利,只理解了‘跨界’二字,而没有感悟‘合作’,使其变成自导自演、冲击其他行业业务的独角戏。因此,避免恶性利益冲突,维护合作生态才是持续发展哲学。

他解释道,“如果物流企业自身要跨界搞金融搞贸易,没有充足的相关商业资源和技术,低估了其他行业的业务能力和难度指数,很可能长期亏损、形成重大包袱甚至拖累主业安全。此外,很容易产生与自己的客户之间形成竞争关系,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自身企业价值。”

京东以电商起家,拥有大量的生产、采购和物流数据,具有天然优势。根据企业融资和保值这两大基本需求,先前已经有所尝试,推出满足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快速贷款类产品(京小贷)、全贸易流程资金支持业务(京宝贝),以及企业投资理财产品(企业金库)。在技术上,京东在大数据模型研发上的投入不遗余力,突出的大数据风控能力、产品经验与用户基础,实际上这也正是银联目前开拓新增长所需要的。

因此切勿把跨界,偏执地理解为简单的重复和替代,是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对方补台、填补彼此之间的不足,提高双方合作的安全性和规模。杨沁河最后强调,“跨界合作是企业处在过渡期的举措,合作双方用更高的技术、更低的成本,达到彼此之间的业务升级才是最大限度的契合,多方共赢。”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跨界合作与创造成功
下一篇:一路走来的仓储业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