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2011年,我国钢铁流通规模在前几年高速扩张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钢铁流通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表示。
首先,宏观经济增速趋缓,钢铁流通规模进入平缓增长时期。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分别同比增长9.7%、9.5%、9.1%、8.9%;2012年一季度增长8.5%左右。可以看出,GDP增速呈逐季趋缓迹象。2011年,我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45.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2%,是自2002年以来10年中增幅最低的。受宏观经济影响,钢铁流通规模近十年来高速增长的走势趋于平缓,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其次,受需求、成本等因素制约,钢铁贸易微利甚至亏损。2011年,钢铁行业运行前高后低,上半年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下半年增速下降,一些重点企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总额为875亿元,销售利润率只有2.4%,不但低于2010年的2.9%,也低于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的2.5%。2012年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1%;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0%,环比下降0.3%。相比于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利润率更低。2011年以来流通企业如果单纯搞贸易,扣除税费和财务费用后实际是亏损的,甚至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再次,终端需求发生变化,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竞争。我国钢材产能过剩,产品供大于求,用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价格优势已经不能赢得市场竞争,提供高质量的配套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最后,还存在大型企业强者恒强,传统交易为主的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面对我国钢铁流通业出现的这些新变化,何黎明表示,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他指出了2012年及今后一段时间,钢铁流通业的主要发展任务。
要完善钢铁流通体系。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的钢铁流通体系,其重点是:建立与完善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企业经营行为、工商关系的法规制度;健全钢铁流通行业管理体系、统计体系、市场监测体系与市场预警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诚信体系。
同时,要创新钢铁流通模式。一是发展现代物流。钢铁流通业发展现代物流,关键在于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贸易、物流、金融、信息一体化运作。二是延伸产业链。钢铁流通企业要以贸易为主,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掌控上游资源,稳定终端客户,扩大营销网络,拓宽发展空间。三是提高服务水平。钢铁流通企业要通过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价值链、利润链,实现从贸易商向服务商的根本转变。
此外,还应构建新型工商关系,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升钢材交易市场,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为6.83亿吨,比上年增加5584万吨,增长8.9%;生铁和钢材为6.3亿吨和8.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4%和12.3%。我国钢材市场供需差率一般在1个百分点以内,据此计算,2011年钢材流通规模已超过8亿吨,其销量在大宗商品流通中位居前列。
【编辑:chuyun】
上一篇:央视聚焦农产品物流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