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港航业的四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产业制动现象,港航企业纷纷采取并购或合作的方式抱团取暖。比如中外运和长航的合并虽然发生在2008年底,但是并购后对组织架构等的调整直到现在仍在延续,所以中外运并购长航可以看作是2009年的动作。中外运是国内三大远洋运输公司之一,而长航在国内航运业也首屈一指,因此两家的合并是远洋运输和内河航运的一种结合,也是物流和航运的结合,在业内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并购还发生在港口业中,2009年青岛港和烟台港、日照港、莱州港等周边港口都在股权方面形成了港口联盟,注资并建造了一些码头,比如青岛港与日照港合资在日照港建设集装箱码头,这个码头的作用就是将青岛港揽到的货源从日照港装内支运到青岛港发船。而大连港也一直在谋求并购,继2008年收购锦州港股份,2009年,大连港又准备收购丹东港和葫芦岛港,目的是希望在这一区域合作形成差异化竞争。上海港也收购了很多长江沿岸的港口,希望可以形成沿江的支港,原因在于虽然上海港国内第一大港的位置已经确定,但是它目前考虑的是未来的营口港和连云港将会对它形成的威胁。总之,港口间的竞争是绝对的,竞合是相对的。
第二个特点,就是国内一线城市的港口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二、三线的港口继续保持良好增长。2009年底,我跟青岛港总裁常德传见面时,他对2009年青岛港的业绩也很满意,青岛港的发展主要就是靠自身的实力与市场运作实现的。纵观2009年的港口业,很多国家战略的大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很大,比如深圳港,我认为它是在全国港口里面受影响最大的,原因在于它都是集装箱码头,功能比较单一,外贸不景气对其影响很大。上海港也是国家战略,投资很大,但是受影响也很大。现在来看,二线城市的港口形势都很不错,宁波港、青岛港上升的趋势都很明显。一项统计表明,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一线城市的GDP增长都是一位数,而三线城市的增长都是两位数,增长最快的如呼和浩特增长在16%,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发展内需供给经济。
第三个特点在于不管是港口业还是航运业,原来一些不合理的,落后的,陈旧的,违背了经济规律的项目和做法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制裁。我认为这些教训都是很正常合理的,比如某些港口的建设,只是想扩大规模,大量投资,但是建设的结果与当前的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贸易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这个特点虽然是个反面的,但对我国港航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警示作用,不失为一个亮点。
第四个特点就是一些新兴的产业开始出现。比如无水港,现在青岛港在开发无水港,天津、义乌、福建等地、营口都在开发内地无水港,这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的一种创新产品。有消息称,西安正在向中央申请要投资上百亿来打造西安国际港区,成立中国西北部最大的一个内地无水港口,这种模式是建设性的,是有发展潜力的,一方面可以解决运输成本的问题,比如以前从西安运到沿海,运输过程很长,环节也很多,外贸公司又不是物流的行家,给外贸公司增加很多成本和手续,现在把货物交给西安港区,5天内就可以报关拿到提单,高效快速的反应可以给西安周边产业带来发展,西安将成为一个内地的发展引擎,大量的投资将被引进;另一方面,无水港还有利于降低污染。2009年,中国国际海运网也在多方调研之后,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虚拟无水港,这是大家都在关注软实力的表现,我觉得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好处。我们提出六方物流的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航运和物流的一部分。虚拟无水港的计划我们已经提交给交通部,徐祖远副部长也很关注这个项目,给予了肯定,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将这个虚拟无水港在中国港航界进行应用的普及。
2010年 港航业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了21%,而中国是外向型的经济,整个进出口贸易占中国GDP的60%,出口占到30%。2009年我国的GDP增加8%以上,大部分是靠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2009年国家贷款10万亿,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还多,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如建公路。但这些都没有给中国消费带来支撑性的作用。虽然我也认同2010年运输业会有上升的判断,但是我认为也并非是一味的乐观,因为进出口是彼此相连的,中国经济的支柱来自于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后并没有真正得到国家的补贴,甚至很多民营企业开始出现萎缩,所以说民营企业2010年进出口量不会太乐观,甚至也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性。而大的国企主要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贸易增加,所以这种GDP的增长是不能给运输业带来更大的货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2010年会不太乐观,我觉得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触底,但是还远远没有恢复。
我认为2010港航业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亏损,早在2008年以前,不管是港口还是船公司都在大量的投资,建港、造船,金融危机使得这些投资都已经有所损失,根据之前统计的造船量,到2012年中国的造船厂工作量已经排满了,大量的船在造,现在运力过剩,运量不足,2010年这种运力过剩的现象依然会存在。
我对港航企业在2010年的建议就是不要盲目地追求一些没有价值的数字。国家已经提出了今后的发展重点,港航企业的发展应该跟与这些重点相匹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投资要谋求高附加值的增长,不要造成浪费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