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储思想和管子
文/王之泰  2019年第11期第31页  2019-10-21

  物流领域,古今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古代重“储”而现代重“流”;表现在思想方面,古代这方面的主体是“重储思想”,而现代则是“系统思想”;从观念方面来讲,古代是静态的观念为主导,现在则是动态的观念为主导。本文的许多例证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一系列派生的政策、主张、运行、装备、技术都由此而来,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理性的发展、系统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物流“大系统”的概念形成,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当是近代、现代的事情了,但是,在中国古代,物流的主体或者是局部已经有了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的作用,还必须指出的是,在那个时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系统性思维,尤其是对于仓储方面与社会经济、生产方面关联的认识最为明显,在农业社会,我国仓储这个和物流主体强相关的领域便开始了一定程度的理性化发展。

  中国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物流相关领域的发展都有它的特殊性:先秦时期已经明确地形成了重储思想,同一时期也可以看到物畅其流的脉络,之后和物流相关的“万里长城”横贯的中国东西,到了隋朝开始的大运河,沟通了中国的南北,再后,则是在宋朝就达到和辉煌的“纲运”,一直到今天。这些,提供了我们对于中国物流古今的一个认知。

  粮食仓储是和人类历史并存的仓储形态,古代有许多留存至今的印记,从何时有史可查不是本文要考察的问题,更多的史料证明,在古代中国的粮食仓储就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恰好在本文形成的过程中,有一则新闻提供了佐证:2014年十大考古新闻,其中之一是河南隋代粮仓遗址——洛阳回洛仓城,仓窖数量在700座左右,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仓窖数量最多的古代粮食仓储遗址,这就是一个佐证。

  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对于仓储这个领物流域就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那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重储思想”,这是与物流强国相关的重要思想。

  先秦诸子形成的所谓 “重储思想”,其内涵是将仓储问题政治化,把仓储与国家国力、权力及国计民生、社稷安危直接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仓储在思想和理论的认识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具体的实物运动的范畴,而升华到国家、社稷、民生乃至治国之策。先秦诸子之一,春秋时期在齐国任宰相的管子特别重视仓储作为社会物质基础的作用,他著名的言论是:“仓廪实而知礼节”,把仓廪充实这个物质基础和文化广泛地、有深度地联结起来,明确表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与仓储是否充实之间的关系。

  所以,先秦时期形成的仓储理论和思想,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所以后人将其归纳成先秦诸子的“重储思想”。特别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这些东西还不仅仅是口头上和纸面上的空头东西,这些思想还向各方面延伸,进行了多方的实践,形成了许多政论和治国之策,转化成为治理国家方面的实践和应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积储备荒”、“积储备战”、“积储安民”这些依托理论基础的具体运作就是重要的表现,而且十分广泛并不限于某一个局部,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有成功的运用,这就使我们后人看到,这些思想和实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反过来,这些成功的实践和运用起到了从各个不同角度丰富和进一步论证和丰富了“重储思想”的重要作用。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现代,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也使我们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得古今有了相互的印证。

  抽象地进行表述对于一些思想家并不难,但是,那个时候的“重储思想”不仅仅是一二句抽象的表述,实际上还有很重要的指导运作的内涵。对于仓储的认识进一步引发了对于是由国家储备还是由民间储备两种储备方式的认知,“国储”还是“民储”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和实际运用历经了一个很长的时期,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从而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粮食储备政策。这可以说明,在我国先秦时期那时候,这方面的思想和研究已经到达了一定深度,并且深入到了“国”、“民”的制度层面。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启动
下一篇:遵从市场原则,守住行业规矩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