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接轨”小议
文/王之泰  2017年第12期第35页  2017-11-21

和朋友议论:国际物流早就遍及世界,依据国家之间的协议,提供的是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我国物流现在己经大规模地走出国门、进入国际领域,参与了国际竞争,近日,行驶数千公里的中欧班列国际物流成为热议话题,国际与国内物流“接轨”更引人关注,笔者研究不够,但又有话想说,只能小议一番。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必须“接轨”才能实现物流的贯通,所谓“接轨”,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不同轨距铁路的连接。不同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物流方式,有些国家甚至在本国之中不同区域之间也有各自的物流方式,难以贯通,当然更不可能实现畅通,所以通过“接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发展进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国际物流需求来自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带来国际经济交往,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体形式,各种形式的跨国经济活动都必然派生出国际物流需求,这些国际物流的性质当然有许多是非商业性的,例如一些救援、救灾、援外及友好交往所依赖的物流,但是这么大规模的国际物流,以物流为专业手段的物流经营毕竟是主体,跨国的物流经营也就成为国际经济交往的必须。物流经营提供的是增值服务,委托方往往会提出专门的、特殊的服务需求而不是接受没有特殊要求的、只能按照国民待遇的普遍服务。各种形式跨国的经济活动带来了更广泛、更大数量的国际物流,进而形成和造就经济发展的新战场,我国国际物流需求很大,这就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际和国内物流两者都是物流经济活动,但从经济角度来看有着重要的不同:国内物流看重低成本而国际物流追求的是市场的占有,当然还有盈利。
上个世纪“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不但使我国工业、农业、商贸全面受益,也使物流出现了新势态:物流市场向国际扩展,跨国货运快速增长,物流平台、物流设施国际化等等……国际物流给中国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这也就改变了长期以来仅在日、欧、美等发达国家才存在的物流国际化的格局,物流国际化成为世界性的趋势,这是新的发展势态。另一方面,中国有一定优势的、依赖于劳动密集的运输、仓储、装卸、保养维护等物流服务能力也借助物流国际化进入到国际市场,参与了国际竞争。物流是不同于工业、农业、商业的有其特殊性的产业,物流产业有一定程度的劳动密集,并不是纯粹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那个时期我国这方面的相关资源有能力进入这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竞争中不仅得到了发展壮大,同时也取得珍贵的外汇收入。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虽然都是物流但服务方式区别甚大:我国国内开展物流服务的初期,先是着眼于解决有无的问题,服务于经济和民生,因此,国内物流主体需耍广泛的面向,提供一般的普遍服务,这种服务往往按规制标准来提供,针对特殊需求的服务是若干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陆续推出的。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相比,在物流环境、科技条件、信息沟通及物流方式这四个方面存在着不同,其中科技条件、信息沟通两个领域在过去曾经是我们难以突破的障碍,但在今天己经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国情、环境条件常有大的差异,可以说己经变成对物流影响最大的因素。各国政权机构不同、政府部门自成系统,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有不同,这就导致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难以“接轨”、无法贯通,经常会出现中断的现象,这尤其表现在陆路领域的物流。由于历史原因,各个不同国家选择建设的物流平台多方面存在不同,难以“接轨”,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一旦连结起来,只会是就低不就高,难以优化。最典型的是铁道系统,虽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就定了国际标准轨距,但是仍然还有比标准轨宽的宽轨和比标准轨窄的窄轨,数量虽然不大,但毕竟存在,这样一来,一旦物流到达两个国家接口之处就会出现中断。除了硬件之外还有软件方面的“接轨”,一国选择应用的物流方式到另一国便不能运用,这就出现了国际间物流不“接轨”困难,这种状况导至国际物流系统难以以最优方式建立。
至于如何时实现“接轨”、全面优化,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进程,让我们关注和期待!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物流业要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由“双十一”想到的事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